汤显祖,顾名思义,是希望这个孩子长大后要显耀门楣、光宗耀祖。汤显祖的祖上并非名门望族,而是一个充满书香的地主之家。汤显祖的祖父博览群书,善写诗词,被称为“词坛名将”。他的父亲汤尚贤是嘉靖年间的一位儒士,为弘扬儒学创办了“汤氏家塾”,和当朝的一些理学大师一起给宗族子弟教课。汤显祖占据这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在学习上自然是一日千里。五岁就能对对子,十三岁就成了督学生员。他饱读经史,又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可谓是一个全能型人才。
汤显祖的知识水平,应付官场的考试简直绰绰有余,他二十一岁就考中了举人。按说考状元也不成问题,然而明朝的科举制远不如以前清明,主考官以考生的身家作为评分标准。朝中官员纷纷贿赂主考官以求让自家孩子榜上有名,连内阁首辅张居正都不例外。张居正从政如流,“一条鞭法”政策将朝堂搞得风生水起,然而他的儿子却不是块料,按理说张居正想让儿子当状元,也就一句话的事儿,不过他却不想这样做,因为若是儿子当了状元,试卷必然会昭告天下,那岂不是露馅了。
于是张居正在礼部员外郎的建议下,到民间找枪手来替儿子考试。汤显祖那时已经很有名气,自然成为张居正心中的首选“枪手”。张居正对他说:“如果你此次替我儿子考试,让他成为状元,我保证你就是下次的状元。”汤显祖听后十分生气,说道:“我这么做和少女失身有何区别?”张居正如此被拒绝,一言不发,拂袖而去。不用料想,汤显祖定是名落孙山。直到三十四岁时,才以极低的分数考中了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