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载垕登基以后,并不比他的父亲勤快多少,不上朝也是常有的事。他唯一做的就是选举良臣、配合良臣,其他无所作为。

御史郑履淳曾写奏章质问他:“您在位三年,曾经召见过大臣吗?曾经主持过国家大事吗?您批复的奏章,是您亲自写的吗?”

御史蔡汝贤也上书说:“陛下您这两天又瘦了,肯定是留恋后宫的原因。”朱载垕看到这些奏章后,并没有生气,还给蔡汝贤回复道:“我这几天没有宠幸妃子,瘦了是工作累的。”

在朱载垕的宽松政策下,臣子们也较为放松,没有出现大的矛盾。不过,朝堂上拉帮结派的现象倒是经常出现。朱载垕对此也有些了解,不过他不插手此事。他觉得两个帮派互相遏制,反而比一枝独秀要强。有一次,他跟张居正开玩笑说:“你是属于哪个帮派的?”张居正回答道:“君子无党,臣哪个帮派都不是。”朱载垕听了非常高兴,对张居正说:“这就对了,让他们吵去吧!咱们看着就行。”

公元1570年,鞑靼要求和明朝贸易往来,停止战争。朝堂上的大臣各抒己见,有的大臣认为这样做十分危险,会让鞑靼有机可乘,有的大臣则认为这是一个充盈国库的大好机会。两派僵持不下,最后只好让皇帝拿主意。朱载垕却回答道:“你们商量着办吧,商量好了告诉我一声就行。”

就这样,朱载垕要么不上朝,要么上朝后也很少发言。大家都说:“这位皇帝怎么这么懒。”其实,朱载垕的“懒”是有道理的,他觉得天下的贤人很多,自己只要知道如何任用贤臣就可以了。比如让精明能干的徐阶搞政治,让威风凛凛的戚继光搞军事,将朝政大事交给内阁和各部院。“圣天子垂拱而治(25)”就是这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