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廷的生活犹如黄粱一梦,李时珍从梦中清醒,却越发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了——他要重新编纂一部本草书籍。在以往的从医经验中,李时珍发现古代本草书目中存在很多错误,他决定一一求证,力图编纂出一本真实有效的草药书籍。他从三十五岁开始编辑,以《证类本草》为蓝本,翻阅了八百多部参考书籍,力求说法一致。光看书本上的不足以取信,所以李时珍多次离家外出考察,寻找书中的药材,足迹遍及湖广、江西等山野溪涧。遇到一些模棱两可的草药,他会亲自尝试,然后将疗效记录下来。

历经二十六年的努力,李时珍终于完成了《本草纲目》的初稿,此时他已经六十一岁了。此后他又对书稿进行了三次修改,又花费了十年时间,终于将《本草纲目》编纂成一部绝世之作。成书共计十六部,分五十二卷,字数达到一百九十万,收录的草药种类一千五百多种,比以往的医药书籍多了几百种。《本草纲目》可以说是十六世纪中国最系统、最完整的医药巨作。

相关链接:

李时珍名字的由来

关于李时珍名字的由来,民间还有一个传说。据说李时珍出生的那天,他的父亲李言正在雨湖打鱼,因为下了几次渔网都一无所获,李言心中十分不悦,想着最后下一次网,要是没有收获就回家。这次渔网沉甸甸的,李言大喜,以为是一条大鱼,不料拉上来一看,竟然是一块大石头。他十分恼怒,自言自语道:“石头啊,我和你无仇无怨,你为什么要捉弄我?”谁知石头也开口说话了:“先生先生不用愁,石头石头来贺喜,你家娘子要生产,快快收网回家去。”原来,这石头就是雨湖之神,特意为李言报喜。李言赶紧回到家中,一进门,刚好传来一阵婴儿的啼哭声,于是李言就给儿子起名为“石珍”。当天夜里,李言又梦到铁拐李前来道喜,说道:“时珍时珍,百病能诊。做我高徒,传我名声。”于是又将儿子改名为“时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