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明惠帝朱允炆下落不明,朱棣怀疑朱允炆逃亡海外,决定派人前去寻找。另一方面,朱棣也想要向异域炫耀大明朝的兵力和财富,于是就派郑和等人出使西洋。

郑和受命,开始着手造船,他利用自己所学的航海知识,带领匠人们造了一艘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的大船以及数只小船。船只造好后,众人准备出发,随行的人员有七千八百多人,其中包括太医、农夫、士兵以及宫女等。朱棣赏赐给他们无数的金币,供他们一路上开销。

公元1405年六月,郑和的船队从苏州刘家河出发驶到福建,又从福建五虎门出发驶向海外。他们第一站到达的是达占城。每到一个地方,郑和就会向当地的君主宣读皇帝的诏书,并赠予他们宝物。

公元1407年,郑和等人回朝,随行的还有使者与战俘。朱棣非常高兴,对出海者论功行赏。

公元1408年九月,郑和第三次出海,到了一处险恶之地——锡兰山。国王亚烈苦柰(6)尔早就听说郑和的船上装满了金银财宝,于是先假装友好,引诱郑和到国内,之后派兵对郑和进行敲诈勒索。郑和早年陪朱棣征战南北,战略、战策了然于胸,他窥探到敌人倾尽全力来对付自己,料定敌人国内守卫必定亏空,于是亲率二千精兵直攻王宫,生擒了国王、王后以及公主皇子。前去抢劫的士兵闻风立刻赶回,郑和的官军又打败了他们。

公元1413年,郑和第四次下西洋,苏门答腊国的王子怨恨郑和不赏赐自己,率兵袭击郑和的官军,郑和英勇作战,俘虏了王子的妻子儿女!

短短七八年时间,西洋各国都被大明朝的权威所震慑,来朝拜的日益增多。到了公元1416年的冬季,满剌加、古里等十九个国家都派来了使者,向明朝廷进贡。朱棣便以贡品的数倍回赠使者,以彰显明朝的富裕。

公元1424年正月,旧港的酋长施济孙向朱棣成祖请求继承宣慰使的官职,朱棣让郑和带着诏书和官印前去加封于施济孙。郑和返回的时候,朱棣已经去世了,皇位由朱高炽继承。由于朱棣在位时将大量人力、物力投入到航海事业中,因此朱高炽继位后,国库并不充盈,他只好下令停止下西洋行动,让郑和及其部下前去守备南京。

正所谓天高皇帝远,各国见朱棣去世,郑和也不再下西洋,难免都硬气起来,不再来朝贡。明宣宗朱瞻基继位后,很多国家都没有来朝拜。于是,郑和又奉命出使了南海附近的十七个国家。

公元1433年,郑和在回国途中因劳累一病不起,最终在古里去世。船只载着郑和的遗体回国,朱瞻基厚葬郑和,将其埋在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