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33年,二十三岁的刘伯温赴京赶考,一举考中状元。不料元末战乱纷争,且元朝廷政治腐败,刘伯温只好蛰居隐退,韬光养晦,等待贤君。
朱元璋起义,攻下金华时听说了刘伯温的名声,派人带上礼物去聘请刘伯温,不料却被刘伯温婉拒了。后来朱元璋又找了风雅之士孙炎去劝说,刘伯温这才出山。刘伯温见到朱元璋后,呈上“时务十八策”,十八策的内容主要是灭陈去张、屯兵自养、严肃军纪等详细策略。
刘伯温给朱元璋分析天下形势,他说:“张士诚不过为了自保,不足为虑;陈友谅的领导之位是篡夺来的,名不正言不顺。我们应该先灭陈友谅,再顺江而下灭掉张士诚,就可以占据天下了。”后人将这次谈话称为朱元璋和刘伯温之间的“隆中对”。朱元璋有了刘伯温辅佐后如鱼得水,还专门建了一座“礼贤馆”供刘伯温居住。
不久,朱元璋听从刘伯温的计策,出其不意攻打陈友谅,拿下了江州。驻守龙兴的大将胡美想要归降朱元璋,但是想保留自己的军队。朱元璋有所忌惮,不知道是否该同意这个条件。这时刘伯温从后面踢他的床榻,暗示他可以收胡美作为自己的后备力量。朱元璋这才醒悟,立刻改口说:“我们未曾交战,你就来投降,可见你的诚意,我怎么会解散你的部队呢!”于是胡美心甘情愿地投降了。不久,江西各地也都投降了。
在朱元璋和陈友谅最后的鄱阳湖决战中,刘伯温更是展现了他的神机。当时交战激烈,朱元璋正在船上聚精会神地指挥,刘伯温突然箭步冲到他的身边,二话不说把他拽到另一条船上。朱元璋还没回过神来,就听见一声巨响,刚刚乘坐的那条船被弹药炸毁了。两军交战数日不分胜负,刘伯温经过推算,在金木相克之日再次出兵攻打陈友谅,陈友谅果然兵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