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饱暖思**欲,在没有战争的年代,臣子们逐渐遗忘战场上的危机,日子安逸久了,难免会生出别的想法来。明太祖下令:“在所有恶行中,我最憎恶的就是贪污腐败。当年我的父母因病去世,归咎于当时的官吏贪污了赈灾粮。从那时我就发誓:如果我是皇帝,一定不允许天下有贪官。今后我就要立法严禁,若有贪官危害百姓,我必严惩不贷。”尽管明太祖三令五申,但仍有一些官员抱有侥幸心理,以身试法。
公元1382年,发生了一件震惊全国的“空印案”。按照明朝规定,每个年头,各布政司、府和县都要把财政收支和税收的明细呈报给户部,所报的账簿都要加盖印章。如果三个地方提供的账目一致,就没有问题。如果三处的账目不相符,就要打回原地重新计算。一些官员为了方便,就暗地里拿着一些盖好印章的空白页,如果有不符合的账目,直接在当地修改,不返回原地。更有甚者,和户部勾结,随意篡改数字,钻财政的空子为自己谋利。这种行为很快就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他怒不可遏,下令将所有管理印章的官员全部处死,辅佐印章管理的打一百大棍,然后流放偏远之地。此案一出,震惊全国,这下子大家都知道了,朱元璋想要铲除贪官可不只是说说!
有了“空印案”这个前车之鉴,多数人都战战兢兢,丝毫不敢有逾矩的行为。不过,还是有人记不住!这个人就是郭桓。公元1385年,御史余敏、丁廷告发户部侍郎郭桓利用职权巧立名目,征收了很多水脚钱、口食钱、库子钱、神佛钱等,从中大赚了一笔,害苦了刚刚恢复生产的百姓。朱元璋暴跳如雷:“朕见过贪污的,但这么胆大的,还是头一次见!”于是下令彻查此事。不查不要紧,一查吓一跳,涉案的官员不计其数,礼部、刑部、工部的官员都有参与。朱元璋下令:此次不仅涉案官员要处死,还要实行连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