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领导才能逐渐显现出来。公元1355年春天,郭子兴采用朱元璋的计策又攻克了和州,于是便让朱元璋统领军队。朱元璋担心众将对他不服气,就暂时没拿出公文,只约定第二天早晨在厅堂会集。众将来的时候,都趾高气扬地坐到右面的座位上,朱元璋却故意坐到左面。说到战略战策时,朱元璋口若悬河,众将却鸦雀无声。为了进一步证明自己的实力,朱元璋与众将相约分头负责加固城墙,以三天为期限。三天过后,朱元璋完成了,众将却没有完成。这时朱元璋才拿出公文,众人无一不服。
不久,郭子兴去世,刘福通拥立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为皇帝,封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为元帅,朱元璋为副帅。朱元璋说:“大丈夫岂能受人管制?”但是考虑到需要借助他们的势力,也只能接受了。
朱元璋声名鹊起,各路人马都前来归附于他,甚至连战俘都对他死心塌地。公元1356年,朱元璋率领水陆大军攻打集庆的叛军陈兆先,俘获其手下民兵三万六千多人。战俘们人心惶惶,军心不定。朱元璋见此,只留下五百个士兵守夜,自己身边也只留一人,打消了降军心里的顾虑,后来降军都心甘情愿地跟着朱元璋打天下。
虽然朱元璋手下的兵力越来越多,但是他的地盘却很小,而且四面受敌。除了东面和南面的元军外,东南的张士诚、徐寿辉,北面的刘福通等反元势力也明争暗斗,都想掌握整个江山。不过,他们和朱元璋势均力敌,并不能消灭朱元璋,朱元璋因此才得以喘息。朱元璋在此期间实施两个方针:第一是高筑墙,让敌人无法攻城。第二是推行“屯田”法,不单单从百姓处征粮,还让军队大力开垦田地。几年工夫就使得府库充盈,不用再从百姓那里征粮了,老百姓欢呼雀跃,从心底感激朱元璋。
有了充足的物资和百姓的支持,朱元璋一鼓作气,消灭了四周的割据势力,一统江南。然后率领二十五万大军,直取中原。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分封功臣,从此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朝代。
相关链接:
朱元璋怒打伽蓝神
朱元璋年少时家贫,为了混口饭吃,就到了皇觉寺当和尚。一天,他清扫寺院的时候被伽蓝神的佛像绊了一脚,十分恼怒,就用扫把打了神像几下出气。
还有一次,老鼠把大殿中的蜡烛咬坏了,寺庙的主持就把朱元璋教训了一顿。之后朱元璋趁没人的时候偷偷来到伽蓝神的面前,指着伽蓝神说:“你连面前的东西都看不住,害我受气。”朱元璋越说越气,就找来一支笔,在伽蓝神的背后写了“发配三千里”几个大字,这才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