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汉卿是一位杰出的戏剧大师,他的才能不仅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上,还表现在语言的运用方面。他的戏剧语言,历来的评论者都认为是“字字本色”,人们推他为本色派之首。

所谓本色,就是不事雕琢、朴实自然,既有生活气息,又有艺术韵味。他写的唱词精炼生动,对白也自然活泼,二者紧密配合,紧扣剧中人物的身份、地位,使人物的性格更加鲜明。如第三折中的《端正好》《滚绣球》两支曲辞,不用典故,不饰辞藻,明白如话,直抒胸臆(57),恰当地表现了窦娥冤屈悲愤的心情,而又不失珠圆玉润、酣畅淋漓的韵文之美。

善于巧妙地编织戏剧冲突,使人物形象在冲突中更加鲜明,同时使剧作结构严谨,是关汉卿剧作的又一特色。关汉卿是一位富有舞台经验的作家,因此在《窦娥冤》这部作品中,他很注意结构的安排。

他在剧中安排了许多错综复杂的矛盾,如:蔡婆婆与窦天章父女;蔡婆婆与窦娥;蔡婆婆与赛卢医;窦娥、蔡婆婆与张氏父子;张氏父子与赛卢医;窦娥与桃杌;窦天章与张驴儿、赛卢医、桃杌等,一系列矛盾交织在一起,引起了戏剧冲突。在冲突中,人物性格越发鲜明,剧情越发紧凑。窦娥的反抗性格,就是随剧情的发展而逐步展现的。

相关链接:

关汉卿装疯卖傻

关汉卿的作品多是揭露封建官场腐败、社会黑暗,讴歌人民对封建礼教的抗争精神的佳作。元朝统治者认为关汉卿蛊惑民众,便一直通缉他。

一天夜里,关汉卿遇上了巡夜的捕快。

捕快问关汉卿:“你到哪里去?”

关汉卿便自言自语,唱着道:“三五步走天下,七八人统领千军。”

捕快平时爱听戏,认出了关汉卿,便问:“你是不是唱戏的?”

关汉卿急忙抢过话茬,说:“你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亦非我;我装谁像谁,谁装谁就像谁。”

捕快犹豫了。若是捉拿了关汉卿,自己以后可就听不到他的戏了;但若是就这么放了,五百两赏银又拿不到。

关汉卿见状便说:“台上莫逞强,纵使厚禄高官,得意无非俄顷事;眼下何足算,到头来抛盔卸甲,下场还是一般人。”

捕快只得骂道:“我看你是精神病!”骂完便转身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