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来都有修撰前朝历史的传统,元朝建立以后,宋、辽、金三朝的历史一直都没有人正式整理过。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公元1343年,脱脱任命汉族、畏兀儿、蒙古等民族的学者参与纂修三朝历史,开创了各族史家合作修史的先例。

公元1344年三月,《辽史》编成。《辽史》是记载以契丹族为主体建立的辽国的纪传体史书,它包含本纪三十卷、志三十二卷、表八卷、列传四十五卷、国语解一卷,共一百一十六卷。

公元1344年十一月,《金史》也编成了,共一百三十五卷,后附《金国语解》一卷。《金史》史实比较完备,再加上编写比较得体,所以是三史中修撰得最好的一部。《金史》在本纪前设世纪一卷,记述的是女真先祖被追封为帝的事,本纪之后又设世纪补一卷。《金史》增交聘表,专记金与宋、西夏、高丽等国和战、庆吊、往来的情况,这些都是修正史的创新。

公元1345年十月,《宋史》编成,计四百九十六卷。这三部史书,后来都被列入中国正史“二十四史”。

脱脱是元朝后期较有作为的政治家,他在任的四年多时间里,他的改革使元朝末年的昏暗政治渐渐有了起色。

相关链接:

元顺帝发行至正通宝

至正通宝是公元1350年后铸行的钱币,大小均有,并且部分钱币背面铸有八思巴文。

那时的元朝统治已经到了无药可治的地步,元顺帝的治国之志早已消失殆尽。他整日与嫔妃嬉戏**乐,不理朝政,为了笼络人心,还时常对宗室贵族、官僚宠臣、寺院僧侣滥行赏赐。由于他挥霍无度,加上各地灾荒频起,致使国库空虚,财力艰难。

为了充实国库,元顺帝命罢相多年的中书右丞相脱脱复出,令其改革钞法。并于公元1350年十一月,成立诸路宝泉都提举司,发行“至正交钞”,规定新钞每贯合铜钱千文或“至元通行宝钞”两贯,同时又开铸“至正通宝”铜钱。

可由于钱币的发行量极大,引起了恶性通货膨胀,物价一夜之间暴涨十倍,致使原来发行的交钞只能用来糊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