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能在书法上获得如此成就,和他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是分不开的。宋元时代的书法家多数只擅长行、草体,而赵孟頫却精通各种字体。

后世学赵孟頫书法的人极多,赵孟頫的字在朝鲜、日本都非常受欢迎。

元朝刚设立尚书省时,赵孟頫奉命起草诏书。忽必烈看了诏书后称赞道:“你说出了朕的心里话。”

不久,朝廷召集百官于刑部,商讨制定刑法。众人认为凡贪赃满元宝钞二百贯者,都应论死罪,赵孟頫则认为处罚太重。因为钞法创立后的几十年内,已经大幅度贬值,而用贬值的宝钞来决定人的生死,不足以取。

原本,忽必烈极为同意赵孟頫的观点,可有人见赵孟頫年少,又是来自南方,便指责他反对以宝钞来定罪是想阻碍宝钞的流行。

赵孟頫则理直气壮地反驳:“刑法关系到人的生死,必须分别轻重。我奉诏参与商议,不敢不言。你不讲道理,企图以势压人,这是不行的!”那人被说得哑口无言。

忽必烈本打算重用赵孟頫,但见众人态度不一,又有人从中阻拦,也就此作罢了。

为此,赵孟頫便借病返乡,直到公元1299年,赵孟頫被任命为集贤直学士行江浙等处儒学提举。

公元1310年,赵孟頫的命运再次发生转变。皇太子爱育黎拔力八达赏识其才,并在自己继位后,于公元1316年将赵孟頫提官至一品,赵孟頫从此名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