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婆生于松江府乌泥泾镇的一个穷苦人家里,当时正是宋元更替、兵荒马乱之际。
就在黄道婆出生前后,她的家乡从闽南地区学来了棉花的种植方法。黄道婆记事后,棉花的种植已经普及到浙江、江苏、江西、湖南等地,不少妇女都学会了棉花纺织技术。
黄道婆很小的时候,便失去了所有亲人,孤苦无依的她不得不从小就自己砍柴做饭,自己拿针用线。
黄道婆心灵手巧、好学好问,还肯动脑筋、善于琢磨。大人做的活,她看一遍便能迅速领会,并能举一反三。当时,人们经常穿着棉布衣裤锄草、犁田,邻居会纺线的妇女告诉黄道婆,棉线布厚实柔软、经久耐用,干活的人穿用极为合适。黄道婆便虚心向邻居请教,回到家后还反复练习。
在成年劳动者都得不到温饱的年代,身为女孩儿又是孤儿的黄道婆,生活自然也十分艰难。她十三岁时,就被卖到有田地的人家做童养媳。
在婆家,黄道婆每天天不亮就要下地干活,直到太阳落山才拖着疲乏的身体进门。常常是饭也顾不上吃,水也顾不上喝,就直接倒在**睡着了。不仅如此,成了童养媳的她,还要遭受公婆的打骂。面对公婆的刁难,黄道婆的丈夫不但不劝阻,反而还帮着公婆鞭打她,打完后就把她锁进柴房,不让她吃饭,也不让她睡觉。
黄道婆不堪忍受,从婆家逃了出来,并随船到了海南岛南端的崖州,也就是现在的海南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