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妙真的丈夫被宋军杀死,军心也由此崩溃。对南宋朝廷恨之入骨的杨妙真便对手下的兵将说:“我杨妙真的梨花枪打了二十年,打遍天下无敌手。可如今大势已去,我也撑不住了。你们不投降,是因为我还在,只要我在军中,宋军便不会接受你们的投降,更不会饶了你们。而要你们杀了我去投降,你们肯定也不忍心。所以我现在就回涟水去,你们就跟朝廷说,你们想杀我,但是被我逃了。”第二天,杨妙真渡河而去,投奔了窝阔台的蒙古军。
蒙、宋两国的战争爆发后,杨妙真参加了对淮南的进攻,并出任按赤台的副手。因为有杨妙真的存在,宋将袁甫忧心忡忡地上书朝廷:“微臣以为,国家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形势最紧急的莫过于北边。他们马匹肥壮,兵力强盛,必定会有大动作。同时微臣也得到消息,他们将兵分三路进攻我们,曾经的红袄军杨妙真也在其中。”
果真,在征讨南宋的过程中,痛恨南宋朝廷的杨妙真为蒙古国屡建功勋。杨妙真因此受到了窝阔台大汗的亲自接见,并被任命为行省官,委以重用。
不过杨妙真却觉得自己不适合做行省官,便找了一个合适的理由,把统治权交给自己的儿子李璮,自己辞了官。
杨妙真去世后,明朝著名抗倭将领戚继光在《纪效新书》里高度评价杨妙真:“枪法之传,始于杨氏,谓之曰梨花,天下成尚之,变幻莫测,神化无穷,后世鲜有得其奥者。”《阵纪》里也有对杨妙真的高度评价:“天下无敌者,惟杨家梨花枪法也。”
相关链接:
“李铁枪”李全
《宋史·李全传》记载,李全是山东潍坊人,他是母亲所生的三胞胎中的三儿子。
他长得头小眼大,平时诡计多端,又爱使铁枪,便得了“李铁枪”的绰号。李全的母亲和大哥死于蒙古兵的屠杀,李全则与二哥李福一起聚集千余人,一同造反,手下有刘庆福、国用安、于洋、郑衍德等人。
南宋词人、文学家周密的《齐东野语》中还记载:李全性格狂暴,可手持重达四十五斤的大铁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