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问所作的诗中,关于他在南阳为政的诗词并不多。但从少有的一些相关诗词中我们却可以看到,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连年兵祸、国库空虚、赋敛繁重、民不聊生的景象。
元好问在镇平当县令时,曾写诗《镇平书事》:“劝农冠盖已归休,了却逋悬百不忧”。这首诗道出了他在任时,对百姓生活的关心程度。
他在初到内乡任上时写的《宿菊潭》:“到官已三月,惠利无毫厘。汝乡之单贫,宁为豪右欺?”不仅表达了他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和对贪官污吏的痛恨,还道出了他教民众不负皇命的亲切关怀。
元好问在南阳任职期间,不仅关心南阳的老百姓,对南阳的山山水水也非常热爱。元好问这一时期的诗作,有大量表现南阳佳山秀水、自然风光的。如《张主簿草堂赋大雨》:“淅树鸣蛙告雨期,忽惊银箭四山飞。长江大浪欲横溃,厚地高天如合围。万里风云开伟观,百年毛发凛余威。山虹一出林光动,寂历村墟空落晖”。
《观淅江涨》诗中:“一旱千里赤,一雨垣屋败。淅故以江名,暴与众壑合。初惊沙石卷,稍觉川谷隘。雷风入先驱,大地供一噫。……”
在元好问的笔下,南阳的山水田园、花草树木是多姿多彩的,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在《十日登丰山》中,他称赞今南阳的丰山、白河是“丰山孤秀出尘氛……白水悠悠入暮云”。在《被檄夜赴邓州幕府》中,他歌咏南阳的田园、村落是“十里陂塘春鸭闹,一川桑柘晚烟平”。
此后,他因为官职调动离开南阳,还写了一首《三奠子》的词,表达了他依依惜别的深情:“怅韶华流转,无计流连。行乐地一凄然。笙歌寒食后,桃李恶风前。连环玉,回文锦,两缠绵。芳尘未远,幽意难传。千古恨,再生缘,闲衾香易冷,孤枕梦难圆。西窗雨,南楼月,夜如年!”
公元1239年,元好问回到家乡。他时常回想起昔日在内乡山居生活时的情景,便用饱蘸深情的笔墨写下:“我在正大初,作吏淅江边。山城官事少,日放淅江船。菊潭秋华满,紫稻酿寒泉。甘腴入小苦,幽光出清妍。归路踏明月,醉袖风翩翩。父老遮道留,谓我欲登仙。一别半山亭,回头十余年。江山不可越,目断西南天。”在《九日读书山》一诗中,他表现了自己对南阳的深切眷恋,以及对南阳的浓浓情意。
相关链接:
元好问作品的特点
元好问的诗,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内容真实、感情真挚、语言优美浮华。不管是与他同时代的人还是后世之人,都对他的诗文有极高的评价。
他的朋友徐世隆说:“他作诗文,皆有法度可言,不仅意喻深刻,而且有豪迈之气;他用俗为雅,变故为新。”
《四库全书总目·遗山集》中评价元好问:“好问才雄学赡,金元之际屹然为文章大宗,所撰《中州集》,意在以诗存史,去取尚不尽精。至所自作,则兴象深邃,风格遒上,无宋南渡宋江湖诸人之习,亦无江西派生拗粗犷之失,至古文,绳尺严密,众体悉备,而碑版志铭诸作尤为具有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