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亡国后,还有一部分党项人长途跋涉,四处迁徙。

山西居庸关洞壁的六种文字石刻、甘肃酒泉的《大元肃州路也可达鲁花赤世袭之碑》、河南省濮阳市城东柳屯乡杨十八郎村的《大元赠敦武校尉军民万户府百夫长唐兀公碑铭》等碑铭,以及民间珍藏的大量西夏遗民的后裔宗谱、族谱、家谱等,都证实了历史上西夏人因亡国,以不同方式、不同路线、不同时间迁徙到今河北、山东、江苏、江西、云南、四川等地,定居繁衍。

至今四川省西康木雅地区还流传着“西吴甲尔布”的传说。据传,西夏国灭亡后,一支以党项人为主的队伍跋涉千里,在今天的四川省甘孜海北藏族自治州定居下来,还建立了一个小政权,过着定居的生活。

当地藏民称其首领为“西吴王”,即“西夏王”。该地方政权与大元王朝并存了一个世纪,到了明朝初年,他们还曾帮助朱元璋征讨盘踞于四川重庆一带的明玉珍,且立下了显赫战功。公元1408年,该政权首领被明朝授予长河西鱼通宁远军民宣慰使司,从此这里的西夏人世代为明正土司,直到公元1700年没有了子嗣,才停止世袭,前后经历了四百七十余年。

在今安徽合肥和安庆等地,共有余阙的后裔约五千余人。他们如今都已彻底汉化,只有少数有文化的老人知道自己是党项人的后裔。

河南省濮阳市城东柳屯乡杨十八郎村,党项杨氏子孙虽然聚族而居,但因长期生活在中原地区,其语言文字、生活习惯也已经与汉族毫无区别,他们申报的民族均是汉族。

相关链接:

西夏妇女能顶半边天

和同时期的宋朝不同的是,西夏有独立的女兵部队。这些女兵身体强壮,和男人一样能深入战争前线。

因为有女兵,西夏的几位皇太后也都特别能打仗。谅祚的母亲没藏太后多次指挥大战役;秉常的母亲梁太后也是一个能征善战的女统帅。

当时,北宋政权看乾顺帝只是个七八岁的孩子,就以为可以轻而易举地拿下西夏,便率十万大军来袭。结果,西夏大军在梁太后的亲自指挥下,把宋军打得狼狈逃窜。

(1)宕昌:宕,dàng。宕昌,今隶属于甘肃省陇南市。

(2)豕:shǐ,猪。

(3)嵬:wéi。

(4)砦:zhài。

(5)鄜:fū。

(6)万俟:mò qí。

(7)色目人:元代对来自中西亚的各民族的统称,也是元代人民的四种位阶之一,广义上来讲,除蒙古、汉人、南人以外的西北民族,都算是色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