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亡国后,元朝人便称西夏为河西,或称唐兀。在划分民族等级时,元朝人将西夏人划为第二等,视同“色目人(7)”,并在政治上给予了优厚的待遇。

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起用党项贵族,让他们进入元朝中央与地方统治机构中任要职。例如,元朝初期比较著名的湖广行省平章李恒,便是西夏皇室李惟忠的儿子;侍御史斡玉伦徒,是仁宗仁孝时期的宰相斡道冲的曾孙;翰林学士高智耀,是献宗德旺时期的右丞相高良惠的孙子。

元太宗命皇子阔端镇守西凉时,文人、士大夫比较受歧视,常常被罚做苦役。高智耀前往西凉府求见,请求废除这种凌虐儒生的做法。元宪宗蒙哥时期,高智耀又向朝廷进言,认为应该重用儒生,元宪宗由此下诏免除国内儒生的一切徭役。

元世祖忽必烈早就对高智耀的才学有所耳闻,即位后便立即召见了他,并任命他为翰林学士。高智耀又劝忽必烈提倡儒术,为了阐发自己的意见,他通过反复论辩、旁征博引,最终说服了忽必烈。他了解到淮蜀一带的儒士遭俘虏后都沦为农奴,处境极为艰窘,便请求以翰林学士的身份巡行郡县,释放儒士三四千人。他还建议设御史台等,均被忽必烈采纳。

从此以后,元朝有了正式的监察机关,使封建统治机构更加完善;元初在西夏故地设立西夏中兴等路行尚书省,简称为西夏行省,后改为甘肃行省,任用党项人管理其他各路诸事务。

在中央地方机构为官者中影响最大的党项人是余阙。余阙元末时在合肥做官,后任淮南行省右丞都元帅,奉命驻守安庆。他所率领的军队均是西夏人,而且多数长相漆黑,善于骑射。

江淮红巾军包围安庆时,余阙率军坚守了好几个月时间,城破后自杀于安庆莲花塘,时年五十六岁。余阙的妻子以及儿子女儿也一并自尽。余阙死后,被封为“夏国公”,后人称他为“忠宣公”,朱元璋还为他树碑立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