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这场虚惊,李遵顼领教了蒙古的厉害,同样也意识到了来自蒙古的威胁,便调整策略,准备联金抗蒙,以求自保。
公元1218年二月,李遵顼命主张联金抗蒙的苏寅孙为枢密都承旨,向金国提出联合抗蒙。不过,金宣帝痛恨李遵顼的反复无常,想也没想就拒绝了李遵顼。
联金抗蒙不成,李遵顼转而又去求宋。公元1219年,金宣宗南侵宋朝,李遵顼乘机派人到四川与宋将联络,企图联宋侵金。宋将回信同意联兵抗金,但考虑到李遵顼的摇摆不定,并没有如约出师。直到公元1220年五月,宋、西夏才正式结盟,两国同时出兵,夹击金兵。
同年八月,宋、西夏两国攻破金国会州城,金国守将投降。金宣宗急忙向李遵顼请和,但被李遵顼一口拒绝,金、西夏两国的矛盾从此更大了。
十月,宋将再次约西夏进攻秦州,但李遵顼害怕失败,不肯再出兵,宋、西夏联盟不欢而散。就在这时,蒙古铁骑又举兵而来。
面对蒙古大军强有力的阵势,李遵顼没有率兵抵抗,而是设宴招待蒙军,并派出五万将士随蒙军向金朝进军。
公元1223年春,蒙古进军凤翔,李遵顼发兵十万随蒙军攻城,结果被金兵挫败。李遵顼见势不妙,又先行一步逃走了。蒙、西夏两国再一次出现裂痕。
附蒙攻金使西夏承受了巨大的损失,国内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公元1223年五月,西夏兴、灵诸州大旱,颗粒无收,百姓流离失所,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悲惨场面。
以太子李德任为首的反蒙派开始竭力反对李遵顼附蒙攻金的错误政策,拒绝领兵出征,并以放弃太子位、出家为僧相要挟。李遵顼恼羞成怒,下令废黜李德任,并把他软禁了起来。
西夏受蒙古的控制,出兵征战十多年,致使军队精锐尽失,多年积蓄也由此掏空。可即便是这样,李遵顼仍然执迷不悟,他继续征集十二监军司的兵马助蒙灭金。御史中丞梁德懿出面阻止,请求李遵顼诏还太子,抚恤百姓,修复邻里关系,使臣民顺服。对于梁德懿的好言劝奏,李遵顼根本没听进去,反而一怒之下把他罢了官。
李遵顼的罪恶行径,并没有赢得蒙古人的欢心。相反,蒙古在敲诈西夏的同时,还在伺机打压西夏。公元1223年十月,蒙古为了惩罚西夏在凤翔之战中的不辞而别,将西夏军队围困在积石州长达半月之久。
李遵顼为了保全自己,甘心做蒙古的附庸。但是,他的反复无常和众叛亲离,让蒙古对他失去了兴趣,并多次派使者责令其退位。在蒙古的威逼下,李遵顼把皇位传给了二儿子李德旺,自己当了“太上皇”。
李德旺即位后,改变了李遵顼的附蒙政策,先是抵抗蒙古,后又联金抗蒙,但已是无力回天。在蒙古大军的猛烈攻击下,西夏城破兵亡,败亡已成定局。
相关链接:
西夏的造纸术
造纸术早在汉代就已经发明了,到北宋时期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但是,西夏人的造纸术来自敦煌。
西夏在建国之前,曾经攻打下了原来属于唐朝、后又属于回鹘的敦煌地区。那里存放了大量的前代文化典籍,其中就有记载纸的制作流程的书籍。西夏便是从这些典籍中学会了造纸术。
聪明的西夏人不但学会了造纸,还对造纸术进行了改进。
中原地区造纸的原料主要是木材,但西夏处于西北,恰恰缺乏木料和木本纤维。他们虽然缺乏木料,但是棉花的产量却很大,所以他们更多的是用麻布与棉花造纸。
西夏人在造纸的过程中还加入了淀粉、滑石粉、黄檗汁等。一则可以节约纤维材料;二则可以增加纸的不透明度及平滑度,同时还能防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