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朝,男子到了十六岁便可娶妻,而女子到了十四岁便可嫁为人妇。他们的婚嫁一如前朝那般,还是需要遵循所谓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一般情况下,宋朝男女都是通过媒人结亲的。也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媒人这一职业在宋朝十分兴旺,甚至还被详细划分出上、中、下等几个等级。依据婚俗,宋人要想结亲需要经过“纳彩、问名、纳吉、纳币、请期、亲迎”这六礼。但是因为六礼实在太过繁复,所以实际生活中,人们只按照“纳彩、纳币、亲迎”三个步骤进行。
所谓亲迎,便是男方到女方家中迎接新娘。在亲迎的三日之前,男方家中需把嫁衣、胭脂等“催妆”及时送到女方家中。而到了亲迎的前日,女方应提前将部分嫁妆送到男方家中,时称“铺房”之礼。“铺房”之礼在宋代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女方往往会借此机会炫耀娘家财力。到了亲迎当日,娶亲队伍从女方家中回到男方家中时,还要举行繁复的下轿入门礼。
一般先由乐官、鼓吹等人拦门索取财物,以活跃现场气氛,紧接着便开始寓意消灾消难的撒谷豆之礼,最后则由新娘行跨马鞍的礼节。至此,入门礼才算完成。而婚礼最**部分即为夫妻双方在中堂所行的参拜之礼,新婚的夫妻应向父母、家庙进行参拜,参拜完毕后便是入洞房。洞房内当然也有讲究,为了表示吉利,礼官会把金银钱、杂果等物撒在**,时称“撒帐”。撒帐之后,还有饮交杯酒等。
到了南宋时,临安城内还流行取新婚夫妇的些许头发合梳为髻的礼节。到这里,夫妻双方算是正式完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婚娶之礼结束,因为在此之后还有“拜门”“三朝礼”等礼节等着新婚夫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