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少年时随为官的父亲去过很多地方,对于当时的社会有着一些感性的认知。公元1044年,王安石以科举第四名的排名踏入仕途。此后几年的官海生涯,让王安石明显地感受到当时社会的贫困根源实际上是因为土地兼并。这个问题如若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很可能影响国家的安危。为此,心系国民的王安石在公元1058年上了一份《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提出变革的想法。可惜,当时的皇帝并没有对此进行任何回应。
公元1067年,宋神宗赵顼登基。宋神宗尚处东宫之位时,便十分看好法家的思想。他曾在读《韩非子》时表态道:“普天之下有许多弊病,不得不进行一番改革。”如今终于登基,宋神宗自然要进行一番改变,以扭转当前暮气沉沉的政局与危机四伏的现状。
公元1068年,宋神宗决定开始变法。他先将王安石召回京中,给王安石安排了参知政事一职,让他督促新法的执行,同时又选拔了一批富有才华的青年官员为王安石的左膀右臂。就这样,王安石终于扛起了变革的重任,开始推动变法。公元1069年,为了开展变法,王安石特地创办了制置三司条例司,用以指导新法执行。此外,他又和吕惠卿、曾布等人共同起草了新法,并在各路设置提举常平官,以督促州县变法。后来三司条例司被废,大部分变法事宜均由户部司农寺代为操办。自此,一场影响深远的变法运动正式开始。为了实现国富民强的目标,王安石先后发布了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均税等新法。这场变法前后历经十五年,为宋朝巩固了政权,大大充实了国库,也为百姓减轻了许多负担,得到了农民、手工业者、小商人和中小地主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