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开启科举制,希望以投牒(24)自进、优胜劣汰的方式为各阶层打开通向朝廷政治的大门。此时的科举制只是草创阶段,尚未形成制度,不过其将读书、应考、仕途三者紧密地联系起来,为国家选才掀开了崭新的篇章。然而美中不足的是,由于科举制尚处于初创时期,科举目的、考试内容、规章、方式等各方面均未完善,科举制为隋王朝带来的优秀人才非常有限。

相关链接:

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创建于魏晋南北朝。其选拔人才的方式是在各州、郡设立中正,由中正对被评者的家世、道德、才能进行评议,然后将评议结果上交至司徒府审核。

然而,由于魏晋时期中正大多为二品,而二品又有参与中正推举的权力,因此取得二品的人大多都是门阀世族。这样的情况导致了官员选拔的权力完全掌握在门阀世族手中。于是,九品中正制的家世标准越来越重,才德却慢慢被忽视。到了后期,家世甚至成了选官的唯一标准,并最终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