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原本是商朝西部的一个属国,经过周文王五十年的励精图治,国力逐渐强大,在诸侯之中的威信也日益高涨。与此同时,商纣王却在贪图享乐、荒**无道的路上越走越远,无论是诸侯国还是普通老百姓,都对商纣王十分不满。
后来,周文王死了,他的儿子姬发上位,史称武王。武王是一位聪明能干的君主,又有太公望和周公旦这样的能人辅佐,召公、毕公等听其吩咐。可以说,周文王给武王留下了一个强有力的政治班底,为武王伐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于是,武王开始积极筹划灭商事宜,不过他并不是一个独断的君主,他很敬重太公望,尊其为“尚父”。就伐纣这件事,他决定征求一下太公望的意见。
“姜尚父,你说现在是不是伐纣的好时机?”
姜子牙摇摇头,“大王,你刚刚即位,立刻就兴兵伐纣,有些操之过急了!”
“那要等到什么时候?”
“如果大王确实着急,可以先召集诸侯演练一下军队,一方面是展示咱们周国的实力,一方面也看看还有多少诸侯对商纣王忠心耿耿。”
武王觉得姜子牙说得有理,于是他通知各诸侯国在孟津(8)会师演习。他自己则率大军先西行至毕原(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区内)文王陵墓祭奠,然后转而东行向朝歌前进。在中军竖起写有父亲西伯昌名字的大木牌,自己只称太子发,意为仍由文王任统帅。
他带着军队到孟津的时候,发现有八百诸侯都响应他的号召前来参加演习。这些诸侯纷纷劝武王,干脆借此机会直接向朝歌进军,一举灭了商朝。
武王却摇摇头,只说了一句“时候还没到”,就带着军队转回周国去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孟津观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