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几天,炎帝办完公务回来,听人回报说女娃已经失踪好几天了。炎帝大惊,立刻派人四处寻找,但是找遍了部落所有地方都没有女娃的踪影。后来还是海边村里的一个孩子说,女娃被海水卷走,在海里淹死了。
炎帝没想到自己不过是出门几天,女儿就被淹死了。他伤心极了,来到海边缅怀女娃。这时候,有一只小鸟一直围着他叽叽喳喳地叫,他本来心情就不好,现在更被这只小鸟吵得心烦。
“来人!拿弓箭来,我要把这只烦人的鸟射下来!”
“王,不可啊!这是您的女儿变成的鸟啊!”有一个随从说道。
炎帝看着这只小鸟,它就像女娃一样,老是喜欢围着自己叽叽喳喳地说话,特别惹人怜爱。炎帝含着热泪道:“你一直叫着‘精卫、精卫’,那我就给你起名叫精卫吧!”从此这鸟就被叫作精卫鸟了。
炎帝又对着大海悲痛地喊道:“精卫啊,你实在太可怜了!好好的一个人就变成了一只鸟!我的女儿再也不能和我说话了,我的心好悲痛!大海你整天波涛汹涌,怎么不平呢?我的子孙后代啊,希望你们再也不要进入这可怕的大海里!”
精卫在旁边听到炎帝的呼喊,心里十分痛苦,她看着一望无垠的大海,内心涌上满腔的仇恨,“你这可恶的大海,我一定要把你填平!”
她转头往山上飞去,从山上衔来石子,然后丢到海里去,就这样一趟一趟地把石子从山上运到海里。
大海见到她的举动,哈哈大笑:“精卫啊,你这样是没有用的!你看我,多么宽广,你怎么能把我填平呢?”
精卫坚定地说道:“不管用多久,不管多辛苦,我一定要把你填平,这样才能平复我心里的仇恨!”
“哈哈,那你就填吧!填吧!”大海的狂笑声随着波浪越传越远。
精卫却不管它说什么,继续在山和海之间来回忙碌,一颗又一颗小石子被扔进海里。直到今天,精卫鸟还在做着这件事。
相关链接:
“精卫填海”是真的吗?
“精卫填海”的故事最初记载在《山海经》中,这是一个神话故事,所以,从故事情节上来说,这个故事是虚构的。但是它背后传达的精神含义却真实反映了上古时期人们的生活状况。
女娃在海中被淹死,这体现了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弱小和无助。但是,人类没有因为自己的弱小就认输,反而用自己的智慧与恶劣的大自然作着各种各样的抗争。女娃变成精卫鸟,一生不停地衔石填海,这本身就是一种不服输的精神,是人类能够延续至今的重要原因,也是值得今天的人们好好学习的。
(1)四极:古代神话传说中立于四方的擎天柱,用来支撑天空。
(2)共工:氏族名,又称共工氏,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水神,掌控洪水。
(3)祝融:以火施化,号赤帝,古代传说中的火神。
(4)有熊国:姬姓,为黄帝之方国,位于姬水,是史传中上古时期居住在有熊地区的华夏集团建立的氏族部落。
(5)黍:shǔ。古代专指一种籽实叫黍子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其籽实煮熟后有黏性,可以酿酒、做糕等。
(6)稷:jì。古代一种粮食作物,指粟或黍属。
(7)菽:shū。豆的总称。
(8)建木:上古先民崇拜的一种圣树,用于天地人神上下来往。
(9)蚩:chī。
(10)部落:由若干血缘相近的氏族组成的集体,是上古时代人们聚居的一种单位。
(11)罴:pí。熊的一种。
(12)貙:chū。古书上说的一种似狸而大的猛兽。
(13)指南车:又称司南车,是中国古代用来指示方向的一种装置。
(14)应龙: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一种有翼的龙,擅长蓄水,是黄帝征战其他部落的好帮手,后来还曾帮助大禹成功治水。
(15)魃:bá。传说中造成旱灾的鬼怪。
(16)嫘:léi。
(17)共主:指人类文明早期阶段、国家形成过程中或产生国家以后,各个部落或共同体所共同承认或推崇的盟主。他并不拥有完整的统治权,只是相当于一个首领,下面的部落或者共同体保留各自的部分权力。
(18)蚕茧:指蚕吐丝结成的壳,椭圆形,蚕在里面变成蛹,是缫丝的原料。
(19)缫丝:缫,sāo。缫丝,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
(20)帝喾:喾,kù。帝喾,姬姓,名俊,高辛氏,五帝之一,出生于高辛(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高辛镇),是中国上古时期一位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他成为天下共主后,以亳(今河南商丘)为都城,深受百姓爱戴。
(21)羲:xī。
(22)节令:节气时令,就是指某个节气的气候。
(23)讙:huān。
(24)瞽叟:gǔ sǒu。
(25)紊:wěn。
(26)讴:ōu。
(27)嶷:yí。
(28)嫫:mó。
(29)方相氏:旧时汉族民间普遍信仰的神祇,是驱疫避邪的神。
(30)方雷氏:黄帝妃,神农炎帝十一世孙即八代帝榆罔长子雷的女儿,雷因借轩辕之兵大败蚩尤,所以把闺女许配给轩辕。传说她发明了第一把梳子。
(31)彤鱼氏:炎帝之女,黄帝第三个妃子,负责人们的饮食住行。传说她发明了炒菜和筷子。
(32)茹毛饮血:指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
(33)燧明国:燧,suì。燧明国,上古时代一个氏族部落。
(34)裔:yì。
(35)颛顼:zhuān xū。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名。
(36)不周山: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山名,因为不完整,所以称为不周山。
(37)稷:jì。
(38)有邰氏:邰,tái。有邰氏是汉族传说中炎帝神农氏姜姓的一支部落,起源于陕西眉县之邰亭,后东迁于汾水下游,称为台骀(dài)。其后有继续东迁至山东费县之台亭者,称墨台氏,春秋初被鲁国所并。
(39)穴居:在山洞里居住,是人类没有房屋之前的生活状态。
(40)旧石器时代:石器时代的早期,也是人类历史的最古阶段。这时人类使用的工具是比较粗糙的打制石器,生产上只有渔猎和采集。
(41)颉:jié。
(42)发鸠山:鸠,jiū。发鸠山位于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由三座主峰组成,传说中共工一头撞死的不周山就是发鸠山。
(43)柘树:柘,zhè。柘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树皮灰褐色,有长刺,叶子卵形,头状花序,果实球形。叶子可以喂蚕,根皮可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