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里,部族里的人每天都看着自己的头领对着一个鸟窝叽叽咕咕,时不时地还找一些木棍干草回来左搭右搭。大家都猜想头领肯定有什么新鲜的想法了,很默契地不去打扰他,只是按部就班地每日出去采集食物。

没过几天,年轻头领大笑出声:“成了!成了!”

“头领,什么成了?”

年轻头领举着手里一个用木棍和干草搭起来的东西,“我找到不被野兽攻击的好办法了!”

大家一听都特别高兴,连声问道:“什么办法?什么办法?”

“我们学鸟儿,上树而居吧!”

年轻头领带着部族里的人在山林里的大树上搭了很多个草棚子。棚子的四周和顶上都用干草和树叶严严实实地封起来,这样大家就不怕风吹雨淋了,那些野兽也没办法攻击到他们。

大家在树上住了一夜,感觉从来没有睡过这么踏实的觉,醒来之后,都兴高采烈地对年轻头领说:“头领,你真是太聪明了!我们就像鸟儿一样,终于有自己的巢啦!”

于是,这个年轻头领就被称为有巢氏,他的做法也慢慢被推广出去,越来越多的部族选择了这种上树而居的方法。有了安稳的住所,人们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去探索更多未知的领域,生活也过得越来越好。

史学家称,有巢氏带领着原始人从穴居走向巢居,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划时代大进步,因此,他又被尊称为“巢皇”。

相关链接:

今天的“巢居”

在今天的苗族、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民居中,有一种和有巢氏发明的“巢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建筑物,那就是吊脚楼。

吊脚楼一般都依山靠河就势而建,下面用木桩或石柱支撑,上面架着的木板作为楼板,然后四壁用木板或者竹排涂上灰泥作为墙壁,用瓦或者茅草做顶。人们住在楼上,下面则用来圈养牲畜,对空间的利用十分充分。

这种屋子的设计十分符合当地居住的环境特点,人住在楼上,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止蛇虫入屋伤人。牲畜在楼下,方便照管。

这种吊脚楼的灵感就来自有巢氏发明的巢居,是远古巢居的发展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