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衍一生中曾多次出家。
公元527年的三月初八,萧衍第一次出家。他来到同泰寺待了三天,后来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大通。公元529年的九月十五日,萧衍第二次到同泰寺。他脱了龙袍,换上僧人的衣服,后来经过文武百官苦苦哀求祷告,直到二十七日萧衍才还俗。公元546年四月初十,萧衍第三次舍身出家,群臣花费了两亿钱将其赎回;公元547年的三月初三,萧衍第四次出家,这次在同泰寺待了三十七天,朝廷出资一亿钱赎回。
晚年的萧衍笃信佛教,把主要精力都放在钻研佛教理论上,再没有精力去治理国家,因此朝廷上下昏聩腐朽,贪官层出不穷。萧衍还不听劝告,纵容恶势力,使全国的僧尼数量众多,寺庙富得流油。
萧衍信佛之后,不再食用荤腥,还要求全国百姓学习他的做法,下令以后祭祀活动不准再用猪牛羊,而改用蔬菜代替。此令一出,全国上下议论纷纷,人们都表示反对。最后不得已,萧衍允许用面捏成牛羊的形状进行祭祀活动。
相关链接:
南朝四百八十寺——佛教的兴盛
佛教自秦汉时进入中国,到西晋时洛阳城内的庙宇就很多了,但多毁于战火。东晋以后,佛教更加兴盛和深入人心;南北朝时期,佛教的兴盛达到顶点,所以才有“南朝四百八十寺”的诗句,说明了官方对佛教的重视。宋文帝重用僧人慧琳,梁武帝用法显参与朝政,因为当时的僧侣都穿黑衣,所以时人称之为“黑衣宰相”。在民间,这一时期的人物中,很多人名中都有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