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220 年,曹操病死,曹丕继任父亲的汉丞相之位。不久后,曹丕逼汉献帝“禅让”(39),自己登上皇帝的宝座,建立了魏,自称“魏文帝”。
而曹操的嫡三子曹植自父亲死后,一直受到兄长曹丕的排挤,郁郁寡欢。他刻意远离政治争斗,常常和文人墨客在府里饮酒作乐、谈诗论赋。因为曹植文采斐然,口才又好,受到许多知识分子的仰慕。为此,心胸狭窄也有文采的曹丕非常嫉妒弟弟,每次听到别人夸赞曹植时,曹丕的心里都不是滋味。
一天,曹植和几位官员一起喝酒谈天,对公务不闻不问。曹丕知道后怒火冲天,立刻派人把曹植等人押到大殿前,准备以失职罪开刀问斩。幸亏母亲卞夫人赶来,流着泪劝阻,以兄弟手足之情来打动曹丕,并且以死相逼,求曹丕放过弟弟。
曹丕怒火不减:“母亲,我何尝不怜惜手足情深?只是他今天的事太不成体统,国法岂能饶他?请母亲回避吧!”卞夫人哽咽着说不出话来,唯有泪流不止。
曹丕对曹植冷冷地说:“你不是一向夸耀自己很有诗才吗?现在我限你七步内写一首诗,要写出兄弟之间的关系,但不能出现‘兄弟’的字样。写出来就免去一死,不然就别怪我翻脸无情!”
在场所有人都不说话了,大家都觉得曹植难免一死。
跪在地上的曹植突然昂起了头,他慢慢地站起来,略不思索就缓缓吟道: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听后明白了诗中的寓意,顿时一股惭愧之情涌上心头,最终只是给曹植降了职,放走了他。
相关链接:
“才高八斗”的典故
人们都说曹植聪明灵秀、才高八斗,这个典故是怎么来的呢?原来,南北朝时出现了一位著名的大诗人谢灵运,他非常仰慕曹植的才华,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后来人们就用才高八斗形容人非常有才华。
(1)刺史:“刺”,检核问事之意。汉武帝元封五年始置,刺史巡行郡县,分全国为十三部,各部置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
(2)东中郎将:东汉官职。秦置中郎,至西汉分五官、左、右三中郎署,各置中郎将以统领皇帝的侍卫,属光禄勋。
(3)十常侍:其实是“十二常侍”,他们是中国古代东汉灵帝时操纵政权的宦官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他们都任职中常侍。
(4)邕:yōng。
(5)司徒: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官职名,掌管民事,东汉三国时期是三公之一。
(6)都尉:武官名,汉朝的都尉相当于校官水准。
(7)邛:qióng。
(8)华盖:指帝王坐车上的绸伞。
(9)智囊:古人用来形容聪明智慧之士,比如秦代的樗里子、西汉的晁错、三国魏的桓范等人,都曾经被当时人称为智囊。
(10)麾下:古代对将帅的一种尊称,也指部下。
(11)繇:yáo。
(12)戟:将戈和矛结合在一起,具有钩杀和刺击双重功能的格斗兵器,杀伤力比戈和矛都要强。戟的出现在我国推动了战国时期的到来。戟一般在古战场上由将领使用,容易分辨,也便于统帅指挥。
(13)属员:下属官吏。
(14)皖:wǎn。
(15)邳:pī。
(16)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才。
(17)谡:sù。
(18)功曹:官名,亦称功曹史。西汉始置,为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
(19)主簿: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以前主簿官职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隋、唐以后,主簿是部分官署与地方政府的事务官,重要性减少。
(20)主记:官名。汉、魏、两晋、南朝郡县属吏之一,北朝仅北齐清都郡及畿县有此吏。主记录文书等事。
(21)邽:guī。
(22)北海相:北海是指现在的山东潍坊,北海相是地方长官。
(23)国相:汉代封为王爵者,设有王国的一套职官,重要的职官有傅及相。傅辅佐国王个人的行动,相管王国内的民事。
(24)左迁:降低官职,贬官。
(25)汩汩:gǔ gǔ,拟声词,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26)艨艟:中国古代具有良好防护的进攻性快艇,是古代水军的主力船。船体狭而长,机动性强,便于冲击敌船。
(27)都督:是中国古代军事长官的一种,兴于三国,其后发展成为地方军事长官,明以后成为中央军事长官。
(28)别部司马:汉制,大将军属官有军司马,秩比千石。其中别领营属者称为别部司马,共所率兵士数目各随时宜,不固定。
(29)虎威将军:三国时期杂号将军的一种,品级不详,魏吴都设有此职,而蜀汉没有。蜀汉名将赵云曾因汉水之战的英勇表现被军士称为“虎威将军”。
(30)士族:又称门第、衣冠、世族、势族、世家、巨室、门阀等。门阀,是门第和阀阅的合称,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
(31)上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
(32)太傅:中国古代职官。始为国王的辅佐大臣与皇帝老师,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三公之一。秦汉以后多为虚职。
(33)戥秤:děng chèng,一种小型的秤,用来称金、银、药品等少量的东西,称戥子。
(34)给事中:官名。秦汉为加官,晋以后为正官。明代给事中分吏、户、礼、兵、刑、工六科,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并监察六部,纠弹官吏。
(35)懿:yì。
(36)叡:ruì。
(37)符节:中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用金、铜、玉、角、竹、木、铅等不同原料制成。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如兵符、虎符等。
(38)罢黜:废弃不用。
(39)禅让:中国古代历史上统治权转移的一种方式,皇帝把帝位让给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