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2年十二月,楚汉两军在垓下展开决战。刘邦以韩信为主将,统一指挥各路大军。项羽指挥十万楚军,从正面向汉军阵地猛攻。韩信采用典型的侧翼攻击战法,令汉军中军稍稍后退,避开楚军的锐气,而将两翼展开,实行侧击,然后再令中军推进,完成合围。入夜,韩信令汉军四面唱起楚歌,终使楚军丧失斗志,被汉军一举聚歼于垓下。项羽眼见大势已去,慷慨自刎于乌江边。
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以汉王刘邦夺得天下而告终。在楚汉战争中,韩信指挥若定,用兵如神,屡出奇兵,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后世誉为“战神”。
相关链接
琵琶曲《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是一首历史题材的大型琵琶曲,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垓下决战的情景。汉军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楚军,项羽自刎于乌江,刘邦取得胜利。这首琵琶曲用乐曲表现楚汉相争、金戈齐鸣的情景,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翟:dí。
(2)奇货可居:商人把难得的货物囤积起来,等待高价出售。也比喻凭借某种独特的技能或成就,作为要求名利地位的本钱。
(3)加冠:古代男子一般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加冠礼在宗庙中进行,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加冠礼的青年加冠(帽子)。
(4)嫪毐:lào ǎi 。
(5)贲:bēn。
(6)绾:wǎn。
(7)腰斩:古代的一种酷刑,将犯人从腰部斩为两截。
(8)郑国:人名。
(9)丕:pī。
(10)合纵:与“连横”相对应,“合纵连横”的实质是战国时期的秦国和东方六国进行的外交、军事斗争。“合纵”就是南北纵列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连横”就是秦国拉拢一些国家,共同进攻另外一些国家。
(11)雎:jū。
(12)河套:指黄河从宁夏横城到陕西府谷的一段。过去也指黄河的这一段围着的地区;现在指黄河的这一段和贺兰山、狼山、大青山之间的地区。
(13)狼奔豕突:豕,shǐ。狼奔豕突,狼和猪东奔西跑,形容成群的坏人乱窜乱撞。
(14)连坐:旧时一个人犯法,他的家属、亲族、邻居等连带受处罚。
(15)民夫:旧时称为官府、军队服劳役的人。
(16)鸿鹄:指飞得很高的鸟,常用来比喻志向远大的人。
(17)会稽:kuài jī。中国古代郡名,位于长江一带。
(18)破釜沉舟:把锅打破,把船弄沉,表示不再回来。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
(19)樊哙:fán kuài。
(20)江东:长江在芜湖、南京之间为西南、东北走向,古代是南北往来主要渡口所在的江段,习惯上称自此以下的南岸地区为江东。
(21)媪:ǎo。
(22)风起云涌:大风起来,风云涌现,形容事物迅速发展,声势浩大。
(23)引狼入室:比喻把敌人或坏人引入内部。
(24)参乘:cān shèng,古时乘车,坐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25)翳:yì。
(26)濉水:suī shuǐ。
(27)荥:xíng。
(28)离间计:离间,从中挑拨,使不团结、不和睦。“离间计”指用计谋离间敌人,引起内讧。
(29)刚愎自用:倔强固执,自以为是。
(30)垓下:gāi xià。在今安徽省固镇县东北,沱河南岸。
(31)骓:zhuī。
(32)运筹帷幄:指在后方决定作战策略,泛指筹划决策。
(33)邛:qióng。
(34)阏与:yān yǔ。地名,在今山西省和顺县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