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相如一回到客栈,立刻让一个随从打扮成生意人,带着和氏璧偷偷从小道回赵国去了。

过了五天,秦昭襄王派人来请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参加仪式,蔺相如镇定自若地走进了秦宫朝堂。

秦王说道:“我已经按照你的要求斋戒,又举行了隆重的仪式,你可以把和氏璧拿出来了吧?”

蔺相如笑着说:“秦国自秦穆公以来,前后二十几位君主都不是讲信义的人,我怕被欺骗,就让人先把和氏璧送回赵国去了。请大王治我的罪吧!”

秦王气得吹胡子瞪眼睛,“你说我不讲信义,你才是骗人的人!”

“大王请息怒,”蔺相如镇定地说道,“天下人都知道秦国强,赵国弱。从来都是强国欺负弱国,哪有弱国欺负强国的道理?大王如果真的想要和氏璧,不妨先把十五座城池划给赵国,然后打发使者跟我回赵国去取。赵国得到城池后,不敢不交和氏璧给秦国。”

秦昭襄王听蔺相如说得振振有词,不好翻脸,只得说:“不过是一块璧,不应该为这件事伤了两家的和气。”

就这样,蔺相如安全地回到了赵国,赵惠文王认为他有勇有谋,是个能干的人才,就把他提拔为上大夫。秦昭襄王通过这件事了解到赵国还有蔺相如这样的人才,知道现在还不是和赵国闹翻的时候,也就不再提交换的事情了。

相关链接:

和氏璧的故事

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卞和的琢玉能手,得到一块璞玉。卞和捧着璞玉去见楚厉王,厉王命玉工查看,玉工说这只不过是一块石头。厉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脚。

厉王死后,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着璞玉去见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查看,玉工仍然说只是一块石头,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脚。

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眼泪流干了,接着流出来的是血。文王得知后派人询问为何,卞和说:“我并不是哭我被砍去了双脚,而是哭宝玉被当成了石头,忠贞之人被当成了欺君之徒,无罪而受刑辱。”

于是文王命人剖开这块璞玉,果真得到了一块稀世之玉,命名为和氏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