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武被吴王任命为大将后,不但为励精图治的吴王治军讲武,勾画富国强兵的蓝图,还为吴国的兼并战争立下了卓越的战功。其中最令人称道的莫过于对楚国的战争。
吴王阖闾承诺过要助伍子胥回楚国报仇,加上他想要称霸,就需要扩展更多的领土,所以决定攻打楚国是最合适的。
但是孙武却不建议他立刻出兵攻打楚国,因为楚国的国力比吴国强,军队战斗力也比吴国强,再加上那些依附于楚国的小国随时都会来支持救援楚国。若是贸然攻打楚国,很可能会陷入被四面围攻的局面。最好的办法就是慢慢消耗楚国的战斗力,直到吴国有把握战胜他,再一举进攻楚国。
伍子胥就建议吴国一开始只对楚国的边境进行骚扰,一旦援军来了就撤退,援军走了又进攻。就这样你来我去,你去我来,消耗掉楚国的战斗力,然后再集中全力进攻。
于是,从公元前511年开始,楚国陷入了每年都要与吴国打仗的局面,这种情况持续了六年。楚军也在大大小小的战斗中损耗极大,战斗力也削弱了很多。公元前506年,孙武认为攻打楚国的时机已到。便联合蔡国、唐国,一起发动了攻楚的总决战。他在柏举击败楚军主力后,尾随追击,五战五胜,仅十天就攻进了楚都郢城,创造了春秋时期攻占大国都城的先例。
后来若不是秦国派军救援楚国,楚国可能真的就被灭了。即使是这样,楚国后来为了避开吴国的攻击,还是把都城暂时迁到了鄀 (54)。
相关链接:
飘然隐去的孙武
孙武凭借自己出色的谋略和战斗指挥才能在吴国地位稳固,但是他最后却没有为吴国服务到老,而是在五十多岁的时候退隐乡间,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吴王夫差手下的伍子胥和伯嚭两人不和,伯嚭是个奸臣,总是在夫差面前说伍子胥的坏话,夫差到后来也慢慢不喜欢听伍子胥的逆耳忠言了。公元前484年,伯嚭诬告伍子胥有谋反之心,夫差赐了一把宝剑给伍子胥让他自杀。
伍子胥自杀后,孙武受到很大的震动。他之所以能够在吴国担任大将,完全是靠伍子胥的推荐和力保,现在伍子胥被杀,他知道夫差并不是一个值得他为其服务尽忠终身的主公,便隐居乡间,专心修订他的兵法著作,一本传世兵法奇书《孙子兵法》就此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