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1 / 1)

小王子 圣埃克絮佩里 2049 字 4个月前

慧黠的少年

1900年6月29日,安托万·德·圣埃克絮佩里(Antoine de Saint-Exupéry)出生于法国里昂。圣埃克絮佩里家是当地的名门,家系可以一直追溯到11世纪。圣埃克絮佩里四岁的时候,父亲不幸过世,由教养深厚、美丽端庄的母亲一手将五个子女抚养长大。

圣埃克絮佩里有两个姐姐:玛丽·马德莱娜和西蒙娜,以及弟弟弗朗索瓦和妹妹加布里埃尔。父亲过世后,他们跟随母亲住到了勒芒,因为祖母和大姨妈的宅邸在那里。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母亲加入医疗服务队,因此,圣埃克絮佩里和弟弟弗朗索瓦被送到德·蒙格勒学校住读。第二年,转到瑞士的学校。在这所贵族学校里,每到晚上,圣埃克絮佩里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写信给日夜思念的母亲,或是沉迷在冥想当中。

圣埃克絮佩里有一头灿烂的金发,所以同学们都叫他“太阳王”。他的睫毛修长,眼睛是棕色的,宽阔的额头和线条分明的嘴唇,使得他在同学之间越发显得聪明慧黠,但也流露出他倔强的个性。他从小就有发明天赋,成为飞行员之后,在航空方面更是显著。他共计获得过十三项专利,其中以1936年的“特殊降落装置”,以及1941年的“启动航空引擎新型装置”最为著名。

飞机是母性的象征

娇生惯养中度过的童年时代,备受呵护,因此,圣埃克絮佩里对童年时代特别眷恋。在以后的日子里,每每遇到困难,童年时代的回忆便仿佛符咒一般在他的脑海里清晰浮现。而他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感情生活就以死亡和对母亲的思念为最主要的基调。终其一生,无论是有意识或是无意识,他总是在追求母亲的保护。

对他来说,在某种意义上,小小的飞机也成了母性的象征。《夜航》中的法比安,在“悲惨的事件”中执行最后的飞行,光是把脖子靠在椅背上,手里握着操纵杆,心情就变得难以言喻地平静。圣埃克絮佩里后来回忆说:“由飞机喂养的我,对飞机抱着孩子般的情感,那犹如婴儿对乳母的爱。”这是因为他在空中那种绝对的孤独里,也能够感受到有如憩息在母亲怀抱里的安全感。

另外,由于父亲的去世,圣埃克絮佩里很早就知道死亡的冷酷无情,而且,十四岁就夭折的弟弟弗朗索瓦,也给他的一生留下了永远无法磨灭的阴影。尽管如此,对他来说,死亡并不只是结束而已,从某种意义来看,死亡代表了新的出发。“我觉得船帆、桅杆和希望交织成的嘈杂,仿佛逐渐向海中沉没而去。”《南方邮件》中的这样一句话,表现出他是有意识地把死亡当作诞生的出航。

沙漠上的飞行

二十一岁那一年,圣埃克絮佩里应征入伍。他从小就对飞行很感兴趣,甚至曾经把自行车装上翅膀当作飞机来骑。开始的时候,圣埃克絮佩里担任维修兵,但因为抑制不住对飞行的热切渴望,他瞒着军方,私自到民间飞行场接受飞行训练,而且才累积了一小时二十分钟的飞行经验,他就在没有经过上级允许的情况下尝试单独飞行,结果几乎出事,好不容易才勉强着陆。

圣埃克絮佩里取得民间飞行员资格后,不久又在摩洛哥第三十七飞行连队中取得军方飞行员执照,每天往返于法国和摩洛哥之间,这使得他对飞行的热情有增无减。所以他在1923年以少尉的官阶退役后,生活顿失重心,心情一直无法开朗起来。

从来没有放弃过在天空遨游的梦想的圣埃克絮佩里,终于在1926年秋天进入积极拓展航空路线的拉泰科埃尔航空公司。这以后,他经常在充满暴风雨的西班牙上空,以及炙热的沙漠上飞行,同时还结交了无数要好的飞行员同事,认识到友情的可贵。所以他在《人类的大地》中说:“一个职业是否伟大,应该能从人与人的关系是否密切中看出来。”

1928年,他被任命为犹比角基地的机场经理,在这个远离人烟的偏远地方,只有友情才能慰藉他那孤独的心灵。也正是在这个地方,产生了他日后的基本理念——“在人类的心中,必须留下伟大的事物,必须使人类回归到人类自身的伟大里”。在犹比角的生活,对他的一生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

在那之前,拉第格航空公司已经在1927年改名为邮政航空公司,并且在阿根廷设立了分公司。圣埃克絮佩里被任命为主管,前往布宜诺斯艾利斯赴任。圣埃克絮佩里从孤寂的沙漠一下子投身到南美繁华的都市中,并且飞行次数也变得更加频繁。在人类的土地上飞行的同时,也使得他不断思索和人类有关的各种问题。这在他往后的许多作品中都可以见到端倪。如果说在犹比角生活的产物是《南方邮件》,那么在南美诞生的就是《夜航》和《人类的大地》。

一事无成的“蓝色时代”

随后就是被圣埃克絮佩里称为“蓝色时代”的时期。由于邮政航空公司内部派阀斗争,圣埃克絮佩里失去了他所热爱的飞行员工作,经济开始陷入窘境。并且他在1931年4月,已经和孔苏埃洛结婚,这个小他8岁的妻子,虽然美丽聪明,但却浪费成癖。事实上,圣埃克絮佩里自己也不知道节俭,因而债台高筑。

为了解决生活困难,圣埃克絮佩里进入1934年成立的法国航空公司宣传部,并且作为《巴黎晚报》的特派员,赴莫斯科采访新闻,但是所得到的收入,对挥霍成性的圣埃克絮佩里夫妻来说,也只是杯水车薪而已。

在那期间,由于航空技术的进步,飞行员都竞相创造新的飞行纪录。当时一个名叫安德雷·杰比的飞行员已经创下以87小时从巴黎飞往西贡(今胡志明市)的纪录,若是有人能破这个纪录,可获得15万法郎的奖金。圣埃克絮佩里满怀一夜致富的梦想,在1935年12月驾驶最新型飞机起飞,但是就在前往开罗途中,迫降在沙漠上。这次意外,成了他日后写作《小王子》的背景。

悲剧的终结

在1939年出版的荣获法国法兰西学院小说奖的《人类的大地》中,圣埃克絮佩里曾经感慨:“现在的战争,连用来保护人类的东西也能破坏了。在今天,已经不是献出一点儿血来增加民族活力的问题了,自从使用飞机和芥子气以来,战争早已成为鲜血淋漓的外科手术了。”并且他很理性地呼吁说:“为什么要互相憎恨呢?我们应该团结,因为我们都在同一个星球上,都是同一艘船上的成员。”

1939年9月1日,圣埃克絮佩里所畏惧的战争终于成为现实,同月4日,他收到动员令,被任命为图卢兹-弗朗卡扎基地教官。但是后勤工作并不能使他满足,经过四处奔走,虽然军医给他开出“不适合军方任务”的诊断,不过他还是被分配到圣迪济耶的奥康特基地的战略侦察飞行大队。那个时候对飞行员所下达的命令异常混乱,任务充满了危险,不过对他来说,“死亡早已经不是庄重,也不是严肃,更不是悲伤,只不过是无秩序的标记罢了”。虽然他为了保障说话的权利,挺身和西欧的纳粹战斗,“但是看到全世界都为此荒废,连骨髓都感到了气馁”。

他所属的部队为了避开德军势如破竹的攻击,转移到了阿尔及利亚。1940年6月22日,停战条约签订,他也在7月底离开所属部队,到妹妹加布里埃尔家里住了两个月,随后抛弃在这个悲剧的时代最需要他的老母亲和家人,一个人逃亡去了美国。

然而在美国,他感受到的只有美国人对法国人满怀不信任的露骨眼光,并且由于他主张“停战是正确的”,也饱受在美国流亡的法国同胞的责难。他一句英文也不会说,交不到一个美国朋友,日夜后悔自己抛弃了在德军的压迫下挣扎的祖国。在这样孤独的生活中,他除了写作之外,没有别的寄托。在不到两年的逃亡时间里,他写出了《战争中的飞行员》《给人质的一封信》《小王子》,以及《要塞》的大部分原稿。1942年2月,《战争中的飞行员》英文版发行,受到美国年轻读者的热烈欢迎,为挽回法国的荣誉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1942年11月,美军登陆北非,圣埃克絮佩里开始设法留在北非的连队,终于在第二年5月到达阿尔及尔基地的飞行大队。但是在一次飞行中,由于操作失误,折损了一架飞机,从此圣埃克絮佩里被禁止飞行。随后他寄居在好友的公寓中,专心写作《要塞》,但因为生活孤独而且枯燥无味,进行得并不顺利。另一方面,由于他在美国的那一段经历,因而他跟“超级爱国者”戴高乐派失和,这导致他的作品在北非被禁止发行,而在被占领下的法国,德军对他的著作也采取同样的措施。这对于一直以作品和行动来表达理念的圣埃克絮佩里来说,无疑是最大的屈辱。

他在失意中度过了黯淡的8个月,幸好在昔日好友夏桑上校的安排下,他于1944年4月被编入上校所属的第三十二爆击战队,并且获准再度出任飞行工作。

7月31日清晨,圣埃克絮佩里从科西嘉岛上的波雷塔基地起飞,任务是侦察包括自己的故乡里昂在内的法国南部。但是在任务达成后返航途中,飞机被德军击落,于是圣埃克絮佩里就像小王子那样,永远从地球上消失了。

关于《小王子》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圣埃克絮佩里逃亡到美国。在异国那难耐的孤独生活中,他以不断的写作来抒发自己对祖国的爱,以及对妻子的思念。这部后来成为世界性畅销书的作品——为大人而写的童话《小王子》,就是在那段时间完成的。

这部堪称20世纪格调最高的童话杰作,其魅力早已超越了童话的范畴,成功地雕刻出跟大人世界的虚荣与私欲相对抗的儿童的清纯世界,全书充满了如诗如幻的美感。作者以纤丽的散文诗手法娓娓道来:有一天,一个迫降在撒哈拉沙漠中央的飞行员,遇见了一个非常不可思议的小孩儿。这个小孩儿是其他星球的王子,一个人住在只有房子般大小的星球上,因为和春天盛开的美丽玫瑰发生了一点儿小误会,所以就赌气离开故乡,到各星球上去游历。他想找一个可以交心谈话的对象,但是他碰到的都是一些举止叫人厌烦的大人,现在他来到了地球上。

小王子对飞行员说,他住的星球上有一棵叫作猴面包的大树,必须尽早拔掉,否则就会把整个星球都遮蔽住;还有三座火山,每天一定要打扫干净,不然爆发了,星球将不知道会飞到哪里去。

小王子还告诉飞行员说,有一个星球上住着只会命令人的国王,还有一个星球上住着一位狂妄的自负先生。飞行员和小王子相处了一个星期,当飞机修理好了之后,小王子说他要回去照顾他星球上的花,于是就从沙漠中消失了踪影。

整个故事处处暗示了逃亡中的作者和祖国、作者和他的妻子、作者和童年时代的关系,同时蕴含了对大人的习性与现代社会尖锐的讽刺,全篇洋溢着充满忧愁的诗情,因此它一出版,立即获得全世界读者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