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后记(1 / 1)

本书集结了吴冠中先生四十八篇散文随笔,分为“美学常识”“美话人生”“美学小札”三部分,并配以先生二十二幅经典画作。每一部分按作品发表时间顺序排编,由此可领会先生艺术思想的发展脉络。读者可以透过他的文字和丹青了解一代大师的艺术人生,并从中得到艺术的启蒙和享受。

先生1919年出生于江南水乡江苏宜兴县闸口乡北渠村,2010年在京逝世。

先生1942年从国立杭州艺专毕业,1946年考取全国公费留学绘画生第一名;1947年春,进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苏弗尔皮教授工作室,师从苏弗尔皮教授研修油画。

吴冠中曾说:“我在巴黎学习时,我们工作室接受巴黎音乐学院的四幅壁画:古典音乐、中世纪音乐、浪漫主义音乐和现代音乐。创作草图时,是先起草这四种音乐特色的形线抽象构图,比方以均衡和谐的布局来表现古典的典雅,以奔放动**的线组来歌颂浪漫的热情……然后组织人物形象:舞蹈的姑娘、弄琴的乐师、诗人荷马……而这些人物形象的组合,其高、低、横、斜、曲、直的相互关系必须紧密适应形式在先的抽象形线构图,以保证突出各幅作品的节奏特点。”

苏弗尔皮对吴冠中的指导超出了大多数传统中国画家所能理解的范围:用线条来表现抽象的音乐旋律,而不是再现具体的物象;把音乐图像化,同时可以用线条具象地表现,但超出了可视的物象范围。

这样的训练,不但与传统中国画有着天壤之别,与上一代画家对西画的理解也大相径庭。

正因为有这样的经历,才有了后来吴冠中对中国画革命性的创新。

1950年,吴冠中学成归国,苏弗尔皮临别赠言:“你应该回到中国去,从你们17世纪以前的传统根基上发出新枝来。”

回国后,吴冠中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后被调往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水彩等纯技法课。

改革开放以后,吴冠中的时代终于来了。1979年5月,吴冠中在《美术》杂志上发表了《绘画的形式美》一文,公开谈论艺术形式问题,在中国美术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这篇文章里,吴冠中提出了一个影响至今的口号:油画必须民族化,中国画必须现代化。

1980年10月,吴冠中在《美术》杂志上发表了《关于抽象美》一文,指出“抽象美是形式美的核心”。吴冠中认为,抽象主义不只来源于西方,在我国的传统绘画中也有这样的形式出现,更有这样的画家用中国画的方式表达着抽象的世界。

这样的评论文章频频发表,让吴冠中在国内外艺术界声名鹊起。

艺术史研究家迈克·苏立文教授曾说:“单凭发表的文字就足以使他(吴冠中)在艺坛上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他那强烈、简练与坦诚的表达方式,可与他所崇拜的凡·高媲美。”吴冠中自己却说:“越到晚年我越觉得绘画技术并不重要,内涵最重要。绘画艺术具有平面局限性,许多感情都无法表现出来,不能像文学那样具有社会性。”他还说:“我不该学丹青,我该学文学,成为鲁迅那样的文学家。从这个角度来说,是丹青负我。”不过,从对中国画创新这个角度来说,吴冠中这一生不负丹青。

他年轻时,正是林风眠等大师将西方油画引入国内的鼎盛时期。

吴冠中一边汲取国画的营养,一边接受西方艺术的滋润。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吴冠中将重心转向中国画,把西方油画的色彩与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趣味融合到一起,为中国画的创新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艺术之神曾指引吴冠中暂时放弃中国画,来到西画的故乡,汲取西画的营养,但艺术家选择学成返国,以自己所学反哺和改造中国画,最终让传统中国画在他和同好手里旧貌换新颜,日新月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