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子,听到毕业不到一年的小师妹哭诉:“这家公司人际关系复杂,根本不给年轻人成长的空间,我要跳槽。”
跳槽不算大事,劳资双方本来就是双向选择。找好下家,办好离职手续,不就成了?不过在小师妹面前,还是顺着她的意思将老板和主管骂了一通。安抚好这颗受伤的心,再帮她介绍几位猎头朋友。
本以为不开心的一页,会很轻易地翻过去。孰料半年后,那几位猎头朋友在微信中留言:你介绍的是什么人?“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大小姐脾气,哪个老板吃得消?
原来小师妹稍有不如意,就会冲别人发脾气。平时说话不注意分寸,总是有意无意地顶撞别人,根本不管是否伤到别人的自尊。
把小师妹找来,指出她的不是。她斜睨一眼,说:“我最恨人与人之间的虚伪,有什么想法说出来不好吗?为什么要把不高兴、不畅快憋在心里?”
“公司不是家里,老板和同事也不是你的父母,希望你能克制情绪。”就在我慷慨陈词时,小师妹却气呼呼地甩手走了。
难怪听到很多HR痛陈入职时间不长的年轻员工身上,都存在类似于小师妹这样的弊病。
这类员工被称作“草莓族”,外表光鲜,却根本碰不得。也许在他们的潜意识中,还将公司当作熟悉的校园,当作事事可以依着自己的家人。只要遇到一点点委屈,就会控制不住情绪,要么胡乱发泄,要么撂挑子走人。
一次次拍案而起、一次次情绪失控,可能会导致你的职业生涯长时间停留在较低的层面。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在著作中,提出一个很有名的心理学法则——“费斯汀格法则”,即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的,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的。
换而言之,生活中确实有很多偶然性的成分,但是不必在偶然性面前束手无策。因为你还是命运最大的“股东”,控股比例达到90%。而内心的情绪,操控着你对各种情景、事件的种种反应。
同样一件事,可能在A眼中不算什么,而在B眼中却是堪比天要塌下来的大事。同样的境遇,可能有人能坦然接受,有人却像受了天大的冤枉。前者可能会顺利熬过逆境、度过苦厄,后者则在愤怒和埋怨中不可终日。
不能成为情绪的奴隶。当某种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在体内大量聚集时,要学会去调节、管理,不然情绪会影响到你对事物的正常判断和反应。
师兄小白要发怒时,都会在心中告诫自己要冷静下来,不把注意力停留在情绪上,而要关注藏在情绪背后的原因,用简洁的语言在纸上或电脑上记录下来。通过这种即兴记录,就能把自己从情绪中剥离出来。
控制情绪,首先要识别和捕捉情绪背后的原因。
情绪只是一种外在表现,而真正的内在原因却很容易被我们忽视。尤其在盛怒的状态下,理智会降到最低程度。如果搞不清楚源起何方,后面对情绪控制管理也就无从谈起。
控制情绪的本质,就是不要混淆情绪作用下的主观认知与客观事实。
比如你总认为周围人比自己优秀,自己和他们相比显得一文不值,由此产生自卑的情绪。其实从某种程度上,你总有拿得出手的优势项目。你在主观上只看到劣势,忽略自身长处,将自己卑微地埋到土壤中。
再比如,很多人总认为有一个人老是针对自己作梗,把自己做事不顺利、结果不理想统统归罪于这个替罪羊,由此产生愤怒情绪。其实对方并未从中找茬,很多“茬”只是你脑中臆想出来的。
人们往往会犯情绪化的毛病,导致主观认知和客观事实南辕北辙。除了捕捉和识别情绪,情绪的深入分析也尤为重要。
情绪如同海浪,有波峰也有波谷。过了情绪的最**,下面就是对情绪做深入的分析,站在局外人的角度查找情绪中的非理性成分。不能一味地指责负面情绪。
每种情绪无所谓好坏,都可以提醒我们对于某件事的态度。你需要思考是哪些行为使你产生这种情绪,写下这个行为对你的感觉或是为你带来的影响。
分析情绪,如同航道中的浮标,可以引导你更好地应对今后类似的情况。
电影《返老还童》有一句很经典的台词:“不顺心的时候,你可以像疯狗那样发狂,你可以破口大骂,诅咒命运,但到头来,还是得放手。”
放手不是放任自流,而是一种有控制地疏导,将情绪的温度慢慢降低,降低到可以控制的范围内,学会将情绪这头肆无忌惮的“野兽”关进理性的牢笼中。
当然,对于一种情绪不能只是压抑。很多心理类的疾病,就是因长期以来过分压制某种情绪导致的。被压制的情绪不会凭空消失,而是会在某个时间点通过某个事件的刺激爆发出来。
因此,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释放途径。比如大汗淋漓的各类运动;比如寄情于山水间的旅行;比如在夜深人静时读书和写作,用文字安放那颗躁动不安的心。
一动一静间,慢慢做到与各种情绪和平相处,不被其牵着鼻子走。只有这种状态才是最为理想的状态。
情绪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不必害怕各种不良情绪的出现,关键要驾驭好和控制好负面情绪可能给自己带来的伤害。
“降服”了情绪,不做情绪的奴隶,你才是命运真正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