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歌德之后的德国文学(1 / 1)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德国诗人和散文作家的作品吧。他们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他们在工作时认真、虔诚,带着开明的信念。

——歌德

文学、知识、政治动机统统崛起,给德国文学的浪漫派奠定了基调。德国紧紧跟随法国的步伐。诗人和理想主义者决定在中世纪的德意志帝国实现自己的梦想,这简直再自然不过了。

这些诗人和理想主义者接触了哥特式风格,接触了天主教——他们来到纽伦堡、科隆大教堂和斯特拉斯堡,见到了中古高地德语[5]时期的抒情诗人,还听到了关于森林、小溪和峡谷的民歌和传说。哲学动机将这一切结合在一起。康德之后的思想家们愈加关注现实的残酷世界,直到费希特宣称这只是人类创造精神的投射。这些诗人有权在自己的梦中挣扎,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自我满足。这个浪漫主义派没有创作出任何扎实的艺术作品。施莱格尔、蒂克等人翻译了莎士比亚的作品,格林兄弟创作了语言学著作。浪漫派的作品呈碎片式,对欧洲文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只有在抒情诗中,浪漫主义才会发挥到极致。诺瓦利斯的《断片》很深奥,就像标题所示,其内容是碎片式的文章。霍夫曼的故事不是一流的文学作品。诺瓦利斯、布伦塔诺、艾兴多夫、荷尔德林、乌兰德等人的抒情诗都很好。这些作品之所以闻名于世,是因为它们就像海涅的抒情诗一样,由舒伯特、舒曼和勃拉姆斯谱写了曲子。

浪漫抒情诗生命力持久。它延续了尼古拉·莱瑙忧郁曲调中的生活,之后出现在莫里克的抒情作品中,又因为胡戈·沃尔夫的音乐而更加著名。后来,浪漫抒情诗在狄奥多·施笃姆近乎完美无瑕的诗作中达到了巅峰。

不管怎么说,浪漫派中有三个重要人物:哲学家叔本华和两位戏剧家海因里希·冯·克莱斯特和弗兰茨·格里伯尔泽,后两位分别是普鲁士人和奥地利人。叔本华被认为是悲观主义的典型代表。他认为,人生充满痛苦,必须断绝“我执”,根本否定“生命意志”,才能求得解脱。他倡导在艺术中寻找宁静。我们之所以把他归入浪漫派中,是因为他的主要著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还有他的其他作品,特别是两卷文集,都是优秀的散文。他在文学、艺术、音乐方面都富有启发性。

克莱斯特早早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留下了一些获得越来越多好评的戏剧和中篇小说。他摒弃了悲剧中的英雄心理(这种心理在悲剧中已成定式),让我们直面人们内心深处的冲突。他的心理戏剧《洪堡亲王》,那部令人叹服的喜剧《破瓮记》,以及《米夏埃尔·科尔哈斯》等小说,这些作品中描述的心理状态虽然不寻常却极具代表性,虽然是病态的**和力量,却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奥地利最著名的剧作家格里伯尔泽,与其说是心理学家,不如说是诗人。他也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浪漫主义者。他的心理和现代人很相近。不管他将戏剧场景设置在哪里,这些剧作都是描绘人间仙境的戏剧。他的政治主张以及动机诗意又浪漫。苦行主义者努力打压他,这种打压的痕迹在他每一个寓言中都有所体现。他不现代,也没有远见。然而,《萨福》《金羊毛》《梦幻人生》《柳布莎》《爱与海的波浪》,这些可爱、传奇和闪光的戏剧是多么迷人啊!

有人指出,浪漫主义者既是梦想家,又是保守派,他们通常是天主教教徒。七月革命爆发了,滑铁卢惨败后,人们再一次捍卫了自由。一群被称为青年德意志派的作家涌现出来,他们更加真性情,思想更加自由。他们中鲜有人留下传世作品。比如才华横溢的小册子作者路德维希·伯尔内。再如海涅,犹太人,浪漫主义者、革命者,还是梦想家和现实主义者,充满了对人类自由的向往和热情。海涅,这位活在风暴中心的人物,迄今为止,还在德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很高的名望,堪比拜伦在欧洲的影响力。

海涅的作品的重要性可能不及他的个性和影响力。如果我们都像阿诺德一样,把海涅当作歌德的“继承人”,那对他来说太残忍了。海涅早期的数百首诗都已经过时了,略显俗气。幸运的是,他的诗歌作品体量巨大。《北海集》依旧比较有名气,后来他写了一些情真意切的作品,内容真实,不像早期作品那么花里胡哨。他的散文口碑不错,内容丰富多彩、善于思辨。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他是为了人类自由而战的优秀战士,他写下一千页智慧、雄辩而激昂的散文,记录了这场战斗。

19世纪中叶,海涅声名鼎盛之际,还有两个人在默默无闻地耕耘着。他们是理查德·瓦格纳和弗里德里希·黑贝尔。不过,瓦格纳的艺术理论严格来讲并不属于文学。剧作家弗里德里希·黑贝尔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也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在贫困孤独的岁月里,黑贝尔构思了现代戏剧——他的第一部作品就是现代戏剧,后来易卜生和所有后来者也开始写起了现代戏剧。他把戏剧冲突从那些死守道德的腐朽派身上转移到了冲突本身,把文明用在了戏剧诗人的评判标准上。他希望当人类和道德向死而生的时候,戏剧能够出现在新旧道德此消彼长的时期。他的主要作品有《马利亚·马格达勒娜》《吉格斯和他的戒指》《尼伯龙根三部曲》。黑贝尔去世后,他的日记被发现。这是一个坚强而正直的人的记录,这也许是一部比他的戏剧更重要的作品。

这个时期有两位著名的小说家:台奥多尔·冯塔纳和戈特弗里德·凯勒。冯塔纳是德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著有一些很写实的作品,虽然没那么出名,如《艾菲·布里斯特》和《迷惘与混乱》。凯勒相对来说更具有国际影响力,他的长篇小说《绿衣亨利》以第一人称述说了主人公的成长史,不过读起来稍显吃力。他的中篇小说是上品。凯勒对生活有着敏锐的观察力,他总是能够看到瑞士农民和小镇居民的缺点。他是小说大师,他描述了他的祖国从过去到现在的事情,以及一些19世纪小说中最动听、最令人愉快的故事。

就像法国一样,德国在1850—1870年见证了纯粹的诗歌形式的发展。慕尼黑学派在很多方面都和法国高蹈派诗人一致。这个流派的领军人物是保罗·海泽。他的长篇小说风靡了很长时间,虽然放在今天有点儿不够好看。他的名气主要依赖于他那些非常纯粹和清晰的诗歌选段。艾曼努埃尔·盖贝尔写的浪漫叙事诗非常可爱,颇具德国传统风格。多年来他都被视作民族诗人,因为他的诗歌严肃、优雅,又铿锵有力。然而,最厉害的德语诗人是另一个瑞士人,康拉德·费迪南德·迈耶。在他身上,“艺术诗人”的明晰而恰如其分的雄辩力,与丰富的想象力结合在了一起。

我们身处现代的开端,在世纪之交邂逅了诗人、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尼采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也是一个思想家。相较于其他人,他更深刻地教会了人们什么是现代思想的核心,即像物质世界一样,精神世界是有变化和有生命的世界,而非没有变化和死亡的世界。因此,人完全可以超越自我。变化与超越自我这些思想虽然处于萌芽状态,但正在对现代生活产生影响。这不仅出现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还存在于他的其他作品中,比如《道德的世系》和《人性的,太人性的》都展现出了强大的、具有创造性的表达能力。他的文字铿锵有力,振奋人心。他在书中传达的信息振奋了同时代人们的心;字里行间有一种说服力(可以媲美福音书的说服力),一种表达的欢愉。他的作品中满是意味深长的格言,每一句话都描述着 “人与自然”的好光景。他认为,圣人也是诗人,圣人的警世名言通常以抒情诗、寓言、故事的形式呈现给读者。

要理解德国文学上的最后一次革命,我们应该知道,在1880年,黑贝尔、凯勒、迈耶、尼采并没有达到事业的巅峰。公众看到的是借鉴奥吉耶和大仲马的劣质作品。年轻人倾向于多愁善感的小说和那些从浪漫主义的残余中萃取的诗句。这些诗句早已失去了原先的美感和力量。因此,在19世纪80年代初,年轻一代奋起反抗,他们形成了小团体,向国外推行他们的思想,宣扬“彻底的自然主义”的理论,奠定了充满活力的文学运动的基础。阿诺·霍尔茨的小册子很快见效。我们见证了一位诗人的诞生,他叫德特列夫·冯·李利恩克龙,还见证了一位伟大的剧作家盖哈特·霍普特曼的诞生。这个故事来得晚了一些,但篇幅并不长。自此,一种新的文学诞生了。

李利恩克龙的抒情诗是德国文学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重新加入了苦涩和真实。他的诗歌和民谣里有泥土、酒和面包的味道。同时,他不仅把简单的事物处理得具体又生动,而且恢复了德国诗歌的严谨的形式。

在李利恩克龙的领导下,抒情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下一位称得上杰出诗人的应该是理查德·德默尔。德默尔在李利恩克龙的生动和具体上增添了富有哲理的见解和力量——在这一点上,他在欧洲诗人中是独一无二的——将现代生活在心理和机制方面的复杂性转化为诗歌。他可以写民歌,也可以写出中世纪简单的颂歌。他写了一百首诗,其中最突出的是《两个灵魂》。这首诗构建了当代男男女女的生活,携手开启自行车之旅,煲着电话粥,甚至记录了在隔壁公寓里弹着钢琴的女人。他的诗句清晰而睿智。

维也纳出现了新的诗歌学派,几乎与李利恩克龙和德默尔处于同一时期。这个学派故意脱离了北方的固化的现实主义,并将生活中所有元素转换成一个宁静而永恒的美丽王国。这个学派中有三位作家最令人难忘:格奥尔格、胡戈·冯·霍夫曼斯塔尔、莱内·马利亚·里尔克。格奥尔格是一个严肃而完美的大师,他的作品中的所有章节都完美无瑕,每个章节都饱含想象力和哲学思想。霍夫曼斯塔尔通过对戏剧形式的选择以及他与理查德·施特劳斯的合作,给他的团队和学派赚进大量海外资本。但是,译本就没有那么完美了,体现不出他作品的完美,还有诗歌中的神秘魔力。莱内·马利亚·里尔克承袭了布拉格学派的特点,形式严谨而神秘。他是所有表现主义抒情诗人中的大师,因为他从内心深处重建了这个世界,重塑了他细腻的音乐灵魂。近年来,在他周围掀起了新表现主义的风暴。新表现主义在抒情诗和哲理诗方面颇有建树,虽然在小说和戏剧方面并非如此。在这些较年轻的同时代人中,至少有一个人值得提及,那就是弗兰茨·韦尔弗。

现代戏剧诞生于霍尔茨的实验之后,最初是围绕着著名的柏林自由舞台协会开展的,由一系列在范围、丰富程度、多样性和力量方面都不凡的作品组成。赫尔曼·苏德曼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他是一位很有趣的剧作家。其间还涌现出两位天才:盖哈特·霍普特曼和阿图尔·施尼茨勒。

霍普特曼是一位诗人,也是唯一以宏大风格成功创作诗歌戏剧的当代剧作家,比如《沉钟》和《可怜的亨利希》——他的自然主义戏剧大概是他最伟大的成就了。在《寂寞的人们》《织工》《獭皮》《车夫亨舍尔》《米夏埃·克拉默》《罗泽·伯恩德》中,都体现了对现实的完美幻想。这是文字所能够呈现的更真实、更尖锐的语言。在这些戏剧中,悲剧存在于宇宙或者集体之中,而不是存在于个人生活中。霍普特曼笔下的主角都是受害者,他们被判有罪,可本身却没有罪。他是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戏剧家,也是自然主义文学在德国的代表作家。他最厉害的地方当属对人物的塑造。至今依然活跃的作家没有像他一样创造出充满生气的世界。人们在他的作品里能够看到不同时代的生活。

施尼茨勒是维也纳人,他的作品风格和霍普特曼的作品风格一样真实。但他所面对的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是一个献身于艺术的社会,也是一个喜欢反省的社会。他不如霍普特曼有活力,他优雅、精明、文质彬彬。他最好的剧作——《轻浮的爱》《遥远的国度》《孤独之路》——真实、悲伤,充满魅力。他的作品人物性格分明,带有乐感。

施尼茨勒的小说不属于德国的抒情诗,也不属于戏剧。它受困于日渐成熟的德国散文,直到尼采时代之后,才做到了现代文学要求的简单、优雅。在一些有趣的小说作家中,古斯塔夫·弗兰森和克拉拉·维比格都是坚定的现实主义作家,不管是在柏林的无产阶级,还是莱茵河畔的幸福家庭中,都一样坚定。才华横溢的女性迟早也会获得这样的赞誉和声名。丽卡达·胡赫是学者、诗人,也是充满想象力、追求艺术的纯粹性的小说家。还有两位大师,不仅擅长小说,还擅长诗歌,他们是托马斯·曼和雅各布·瓦塞尔曼。

托马斯·曼是一位非常严肃的作家。除去他的散文不论,他的一部长篇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两部中篇小说和一些短篇小说,构成了他的全部作品。《布登勃洛克一家》讲述的是一个吕贝克贵族家庭的衰落的故事,是一部既宏大又完美,既光辉又沉静的著作。他的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尤其是《死于威尼斯》,优雅,严谨。

瓦塞尔曼的主要作品《世界的幻影》,已在英语读者中流行开来。这是一位具有巨大创造力、富有极大热情的文坛常青树。他的作品有着出众的一面;他被拿来与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做比较。经过多年的努力,他逐渐形成了富有说服力的诗歌形式和风格,能够充分表现他对事物充满**的想象。瓦塞尔曼天生有种先知的力量。他与施尼茨勒和霍夫曼斯塔尔一样,也是犹太人。他和托马斯·曼之间的对比,就像施尼茨勒和霍普特曼之间的对比一样,凸显了**与动**、狂喜和对上帝的追求。这是许多德国当代年轻诗人、剧作家、小说家的作品所具有的特点。相较于当下,他们的作品更应该属于未来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