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为《谋事在人》作者谭启泰先生的夫人游日英女士有感于《谋事在人》再版特为本书撰写的文章,以表达对谭启泰先生的纪念并作为本书的后记。原书中谭先生所写的后记《“王大侠”与我》则作为此次再版的序言。)
——谨以此文纪念谭启泰
不知不觉,启泰离开我们已经十年了。短短十年,历史已经很淡忘,人也很淡忘。无论远观近看,人生的评说已带有几分朦胧,蓦然回首,恍如隔世。
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启泰的生命早已依附到创办《南风窗》杂志的十数年历程之中,尤其是凝聚在他临终前的心血之作《谋事在人》中;作为一个理论研究者,他的学人风骨,他在新闻心理研究前沿领域的探索,至今还给后辈学子以诸多启迪;作为亲人,他的高风亮节,他真诚的亲和力,将永远存于我们的心底。
此次国内最权威的出版机构——人民出版社,决定将《谋事在人》一书收入《王志纲战略思想库》隆重再版。这无疑是对启泰在天之灵最好的告慰,也是对他辞世十周年最好的纪念,了却他的亲友和师长们多年的心愿。
记得在《南风窗》杂志创刊8周年的时候,要每一位同仁都写下一句话,时任《南风窗》副总编辑的启泰就写了一句简洁而意蕴丰富的格言:“风,吹灭了蜡烛,吹旺了篝火。”这是俄罗斯一位著名作家的格言。启泰解释道:“多年前,我在人生的风雨路上一个困难的时刻读到了它,立即抄写在身边的小本上。从此,它一直伴随着我。”
表面上看,这描写的是一个简单的自然现象,实则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风风雨雨,对于人生来说,可能是压力、是考验、是逆境;也可能是动力、是源泉、是舞台。有人被冲刷、被压倒、被淹没,也有人被锤炼、被造就、被推动。这里,关键在于人的素质、品格、修养、能力。是“蜡烛”就会熄灭,是“篝火”则会燃旺!
启泰生于四川,长于福建,曾就读于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由于动**的时代背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毕业后他留校任教,从事教学科研、编辑学术刊物等工作达15年之久。那是一段不易表述的历史。在旁人看来,这是一段沉寂于世的蹉跎岁月,启泰却乐观地视之为韬光养晦的美好时光。
启泰自认是两袖清风的一介文人,因为心存使命感和责任感,他总能笑看世事风云变幻。他坚信无论人的命运被什么样的力量所影响和改变,只要永远不放弃心中的追求,始终有一天会重新获得掌握自己命运的力量;只要心存使命,命运始终会把你带到一个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因为是“篝火”就必会燃旺。
启泰对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老师们始终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特别是在大学一年级起就始终关怀、指导、呵护着他的导师余家宏教授,还有新闻学泰斗之一的王中教授,他们对启泰耳提面命,教导谆谆,还调启泰参与筹办《新闻大学》杂志,使启泰由此迈进了新闻界这一行。
中国新闻学的综合性工具书曾经是个空白。1983年前后,复旦大学新闻系余家宏、宁树藩、徐培汀三位教授与启泰一起编著了普及新闻学基础知识的《新闻学简明词典》,该书于1984年出版后,在两个月内共收到读者来信四千三百多封,被专家称为“新闻学的小百科全书”。从1986年开始,启泰又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了在原来基础上大幅增扩、全面修订的《新闻学词典》的编写工作,撰写条目近千条,达二十余万字。该书出版后又几次再版,受到新闻界的普遍欢迎。至今这些书籍还是许多高校新闻专业学生常用的工具书。“拨开南风窗,甘为开荒牛”——1985年2月谭启泰南下广州参与创办《南风窗》杂志1985年,启泰做出了此生的一个重大决定,毅然南下广州参与创办《南风窗》杂志,由此展现了他人生中的第二个春天。当时启泰带的行李并不多,就是几箱书、一个大书柜和一张书桌,可就在“拨开南风窗,甘为开荒牛”的这段时光里,他压抑许久的能量得到了如火山般的迸发。在启泰主持《南风窗》杂志编辑业务工作的十余年间,他努力把新闻出版的基础理论运用到办杂志的实践中去,在方寸之地纵横笔墨,与诸多同辈学人以文会友,在新观念的擂台上对垒,新提法、新思路、新火花层出不穷,源源不断;南北反差、城乡区别、今昔对比、中外比较,左右逢源,旁征博引;政治经济学、社会学、新闻学、史学、哲学,融会贯通,相互印证,把那个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时代谜局”,如庖丁解牛一样条分缕析,又上升到理论高度,立体而又鲜明地树立在成千上万读者的面前。
如今,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启泰倾注了后半生心血参与创办的《南风窗》已经成为了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期刊之一。《南风窗》的这二十多年,不仅仅是一个刊物从草创到成熟的媒体发展史,在它身上更浓缩了中国社会前行的历史以及包括启泰在内的这些《南风窗》的创刊者们为中国社会进步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正是在《南风窗》工作期间,启泰与王志纲先生以文相会,从相识、相知到成为挚友、诤友。王志纲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之中,没有任何背景,从中国的第三世界——贵州、贵州的第三世界——黔西,走出来,从当记者,到做策划人,他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心、智慧和渊博的学识在中国市场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走出了自己独特的人生轨迹。
1995年底,即使是在身怀重疾之时,启泰还是根据王志纲的策划实践经历独立撰写了《谋事在人》一书,记录了王志纲从媒体人转变为策划人的人生轨迹,展示了从个人策划、新闻策划、市场策划到区域策划、战略策划的诸多策划实录,向人们昭示了一个传统而又充满现代内涵的道理——谋事在人。
当时,中国社会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许多企业都在寻求解脱困境之途,要索取治疗企业“疾病”的“药方”。当时的人们都梦想着自己可以创造成功、可以掌握自己命运的风帆,他们需要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了的“成功典范”,《谋事在人》一书正好满足了当时人们的这一历史性需求。
此书一经推出即不胫而走,一时间出现了国人争读的热潮,每天全国各地读者的来信如雪片般寄到家中。许多大学教授和大学生,甚至把该书称为“20世纪90年代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该书强调了自立自强,事在人为,路就在脚下;许多企业家把该书誉为“商战经典”,奉为现代策划学的必读经典,组织本企业的干部、职工学习研讨。这本书的出版对中国出版界震动很大,刮起了一股“策划旋风”。以往,出版商总以为要出版世界大富豪的书或言情小说才有人看,《谋事在人》一书的畅销充分说明,展示普通人的人生探索和成就,对国人的启发会更大、更有价值。
薛永应先生在《成事在天》一书中进行了这样的描述:“大款在读,小贩也在看,成功的商界精英对号入座,当权的党政官员置诸案头,大学的莘莘学子互相传阅,甚至临刑前的犯人也聚精会神、喜爱有加……有人说,这是商海老板的商战‘圣经’,有人说这是知识分子的人生宝典,有人说这是普通人的座右铭,也有人说这是失意者的加油站,还有人说这是1986年4月,谭启泰与夫人游日英(右1)、长子谭春鸿(右4)、幼子谭冬晖(右2)一家四口在广州团聚。党政官员的‘隆中对’”。此书甚至远销海外,“摆满了美国从东海岸到西海岸的许多华文书店”(时任《贵州日报》副总编刘庆鹰语),最终创下了发行量高达百万的纪录。
可惜启泰却无缘见证完这一切,于1996年12月7日(该书初版的九个月后)因病辞世。他身后并没有留下什么财物,却留下了厚重的“精神食粮”:满满几大书柜的藏书,还有他笔耕不辍四十载所留下的几百万字的文章和著作,尤其是这本心血之作《谋事在人》,每每翻读,睹书如睹人,令人感慨万分,不禁联想起他一生的辛劳与勤奋。他临终前的遗言,我至今记忆犹新:“我这一生问心无愧,今生无悔。”
十年来,启泰所著之《谋事在人》一书已陆续为国内外近五百多家图书馆收藏,还登堂入室进入了网络天地,此次又将随着这套《王志纲战略思想库》的出版活动推出十周年纪念版,继续传播着思想的火花,激励更多有志者审视、修正自己的人生坐标,探寻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这再次验证了那句格言:风,吹灭了蜡烛,吹旺了篝火!这也是启泰一生的写照。
最后,借此机会向对这本书再版给予很大帮助的启泰的亲朋好友以及人民出版社的编辑致以衷心感谢,此外,恰逢启泰的孙女谭靖薇诞生于世,也权作新生礼物,以贺薪火传承之喜。
谭启泰遗孀原《广州商报》副总编辑游日英
二〇〇六年十二月七日撰写于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