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产业”卷起大潮(1 / 1)

1995年11月,中国生产力学会在广东东莞召开学术年会。一篇题为《生产力结构中的策划要素》的发言,引起了经济学专家、学者的强烈反响。发言者王志纲的新知识观和新价值观令一百多名与会代表耳目一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么社会科学是不是生产力?如何表现为生产力?

知识分子通过策划促进了经济资源的优化整合和生产力的发展,策划是不是可以看做生产力的一个要素?

知识创造了经济价值,那么作为知识载体的知识分子应该怎样用经济形式确认自己的价值?

知识分子不能指望外界为自己落实政策,应该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发挥作用,让市场经济为知识分子落实政策!王志纲说,房地产最热时不靠广告也有人买、有人炒房子,次热时就得靠广告,后来广告也没用了。怎么办?必须靠策划来转动生产力的魔方,整合多种资源,“造出一个市场来”。在残酷的竞争中图存、求续、争胜,靠的是软件、是文化、是服务,是“跳出企业看企业”、“跳出市场造市场”的高水平策划。

他认为,知识分子是天生的策划家。但这种策划常流于空想而无法诉诸行动。因此不参与一线的生产实践和具体运作,知识分子只是旁观者,价值便无从实现。他以自己全程参与、身体力行的碧桂园学校、会所、别墅等社区策划为个案,解剖了知识分子与市场相结合的历程。

王志纲用他的实践在学术年会上作的发言激起了理论家们的巨大兴趣。生产力经济学奠基人之一、经济学家薛永应教授对文化在经济竞争中的作用表示非常关注。一些省市的经委主任当即诚邀王志纲前往讲学,几家企业的负责人则深有感触地说,过去只知道北方有“点子大王”、“公关大师”,现在看,“点子”、“公关”只是具体的招式,真正根本的问题还是策划,策划是战略性的东西。

王志纲在与经济学家们交流时说,广东经济发育得已比较成熟,信息很多,靠“点子”或具体的一招一式已很难收到功效。策划是带有整体性的工程,要靠包括市场调查、广告、促销、服务等整体的设计及实施,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策划家的背后就有多个方面的“协作部队”,进行的是“集团军作战”。

在现代信息社会里,知识的生产已经系统化,知识已经成了经济的推动力。

但是,知识不像宇宙中的其他力量,它不受物质不灭定律所支配。知识可以被人创造,也可以被人毁灭,更重要的是,知识在合作时有增值作用——知识合在一起的整体通常大于各个部分的总和。策划、信息、咨询,就是知识合作的生产形式。

因而,一位外国学者指出:“知识的生产力已经成为生产力、竞争力和经济成就的关键。知识已经成为首要的产业,这种产业为经济提供必要的、重要的生产资源。”

前几年,“教授卖大饼”、“学者摆地摊”曾经成为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而今,“第四产业”为知识分子下海提供了现代化的、高层次的战场。中国的商海于是激**起了思想能量的浪花。

在上海,著名的经济学家蒋学模与十多位经济学者创办了“复兰德经济顾问行”,“复兰德”之意,是指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复旦大学的“兰德公司”之意。年收入近亿美元的美国兰德公司曾宣称:“兰德公司没有仪器、试管、机床,只有高智力的人。”“复兰德”显然是以“兰德”为蓝本的一种企业。

在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所的专家们办起了一个“鼎鼎取名事务所”。

北京的“运通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浙江的“科技咨询中心”,都是由经验丰富的资深专家、学者下海创办的。

身兼“广东人”和“天地人”两家策划中心董事长和首席策划的王志纲,则是从新华社主任记者的任上“下海”的。虽然他的正式身份还是一位学者——中国生产力学会副秘书长,但他“转业”之初就宣布要“以产业化的方式运作文化”,“做一个建立在独立人格基础上的独立策划人、独立制片人、独立撰稿人”。用文化的方式运作产业,用产业化的方式运作文化,这是王志纲给自己定下的目标。

他十分重视“恩格尔系数”——一个普遍适用于品牌时代的经济定律。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用于食物消费的比重越小,文化、精神消费的空间就会越大,“第四产业”的生存空间就越大,策划家长袖善舞的天地就越大。

因此,王志纲把“第四产业”比喻为“策划家弄潮浮游的海洋”。他说,进入信息时代,伴随信息的爆炸和信息处理能力的提高,策划人通过对信息量的筛选、提炼、加工、处理、升华和定夺,能最有效地对第一、二、三产业产生不可替代的反哺作用,并创造出庞大的综合性生产力。

策划,是“第四产业”中一个神奇的“生产力魔方”。

策划业,呼唤着高素质的人才。

策划,是一项融高度知识、智慧及现代高新技术及信息于一体的事业,因此,策划从业人员不仅应该是某个领域的专家,还应是拥有多学科、多门类专业知识及计算机技术、信息整理的人才;同时,策划业还必须随时注意跟踪当今世界新理论、新技术,注意培养一大批高水平的、复合型的、具有强烈创新意识、敬业精神的高级人才。

一个策划家的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

中国新一代的策划人,正在向世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