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力的提升(1 / 1)

城市影响力的提升,比GDP的提升更令人欣慰。影响力是一个城市软实力的集中体现。

2000年9月15日,《新周刊》为成都叫响“第四城”时,在全国引发的大争议和大讨论,很多人认为是无厘头的炒作。

时隔四年,当2004年《新周刊》再次发起“娇子?再看第四城”系列文化活动,再掀“成都”热,而这一次,传来的是更多的理性的声音和基于成都“闲逸文化”视角上的认可。不能不说,成都,已经真真切切的走进了人们的心里。

【链接】再看“第四城”

《新周刊》执行总编封新城:

成都是生活方式领袖城市!

第四城之争没有真理,只能说明大家对自己生活的城市的热爱。城市实力与魅力不同,魅力不是数字能够表现的,魅力所能附着的就是生活方式,生活的趣味和生活的质量。关注西南,关注成都,就是因为这座城市所提供的生活方式。

点评:“城市魅力”一词被第一次提出来,人们评价一个城市的价值观开始发生了变化。人们已经不满足简单的物质生活的改善,而是开始关注生活的品质和趣味,于是,成都这个独具闲逸文化的城市的生活方式开始在现代生活里绽放异彩。

城市运营专家、著名策划人王志纲:

成都是中国有价值的休闲平台!

从成都的GDP、城市规模等方面来考证,成都被称为“第四城”的确名不副实。但是从文化、社会潮流、特色的生活方式等方面看,成都被称为第四城并非名不副实。跟上海的小资文化,广东的商人文化不同,成都是顶级的市民文化。高薪者可以休闲,低薪者也可以休闲,是一种非常祥和的社会环境。在全国各城市都太浮躁、辛苦、功利的时候,成都倒不失为中国一个有价值的休闲平台。

点评:成都被称为是一个“有价值的休闲平台”,这证明成都的休闲文化被正式推向社会舞台。成都生活方式成为现代社会中值得推广的生活方式,代表着城市生活品质的新价值观。

厦门大学教授、城市观察家易中天:

上帝最宠爱的城市!

吃在广州、穿在苏州、玩在杭州、死在柳州,这四句话,都可以套用到成都的头上。

所以说成都是上帝最宠爱的城市。如果说广东人敢于生活,成都人就是善于生活。广东人吃海鲜,物价高,而成都人却能用普通的原材料做出精美的食物。我觉得应该向全世界推介成都人的生活方式。因为不需要浪费资源、不破坏生态平衡、也避免环境污染。

点评:天府之都的另一种说法。成都人朴实的市民文化却呈现出如此“自信、亲和、优越”的状态,是让人佩服和惊讶的。成都生活方式其实就是一种未来流行时的生活方式。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长李栓科:

人文地理称“第四”当之无愧!

城市的功能不仅提供吃住,应该从经济、政治、文化、自然、环境、历史整体中看多角度来看。城市自然的多样性,成都最得天独厚。成都在中国三大自然资源交汇的地带,我们都说四川盆地、天府之国,成都有南来北往的财路、大量的资源,说它是“第四”,当之无愧。

点评:唐朝时就有“一扬二益”的说法,唐时成都的繁华仅次于扬州,而现在,成都的经济建设发展迅速,人文环境较之以前也更加浓厚,而成都所呈现的独特“闲逸文化”更是一种全新理念的生活方式,综合测评来看,成都作为第四城确实当之无愧。

(资料来源:2004年《新周刊》“娇子?再看第四城”)

最近几年,成都好戏连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成都在全国的影响力似乎已经超过广州。

从2004年开始,“成都方式”、“成都模式”“成都现象”、“成都经验”等开始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探讨。

随着成都市双流县提出的“三个集中”,锦江区打造的“五朵金花”等一系列的关于城乡一体化的实践,成都探索出了一条科学、稳健、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一条适合自己、事半功倍、独具特色的和谐发展道路。全国各大媒体杂志纷纷对于成都在城乡一体化方面的理论探索和成功实践进行报道,如《人民日报》、《新闻联播》、《新闻调查》等众多全国性高端媒体。一时间,“成都方式”成为全国热点,成都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成为乡村旅游的示范、成为城乡一体化的典型示范,推而广之,成都成为和谐社会的典范城市。成都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先行者和示范者,成都,让世人再次刮目相看。成都,抓住了新世纪里最闪耀的聚光灯。

2005年的“超级女生”再次让成都火了一把。在号召打造城市影响力的今天,其实“成都超女”也为成都这座城市做出了一定贡献。虽然,长沙是超级女生的发起者,但是,成都却成为“超级女生”活动中最活跃的城市,产生了众多的“超女”,成为“超女之乡”。

“魅力成都”的战略之下,成都的传媒业和时尚业也越发活跃。

成都还是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全国电影票房第四大城市。并且,其新锐程度也堪与北京、上海、广州媲美,以至于港台和内地的大片一般都选在成都首映,一旦成都人接受了,就不愁在全国流行不起来。

1994年才创刊的《成都商报》,目前是西部地区发行量和影响力最大的主流媒体。日发行量稳定60万份,最高发行量78万份,全部为读者自费购买。年广告收入近四亿元,以单张报纸计,是西部地区唯一进入全国报业广告收入前十强的报纸。

成都以独特的艺术气息吸引着众多的艺术家。从何多苓、周春芽到郭伟、赵能智、杨冕等。这些艺术家生活在传统文化深厚的成都,同时又有敏锐的国际视野,影响也是遍及全国乃至世界。

成都逐渐成长为中国的重要时尚中心,甚至被冠以了“中国时尚第四城”的别称。尤其,成都作为中国西部的最重要的商业市场,其一举一动影响着整个西部消费市场的发展动向,成为潮流的指向标。从2005年的成都购物节开始,成都开始打造“成都国际时尚周”,不断增强自己的时尚影响力。

成都是中国最大的文物市场之一;成都是中国最大的狗市之一;成都是中国第三大数字娱乐和玩家最多的城市之一;成都是中国第四大邮市之一;成都是中国诗歌的码头之一;成都是中国最大“农家乐”城市之一……

今天的成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具的风土人情彰显着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恒久魅力,孕育了“和谐包容,智慧诚信,务实创新”的城市精神,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更凭添了一份迷人的现代气息。

2003年提出“西部之心,魅力之都”的时候,一些人对此不解,说“西部之心是什么心啊,就是个模糊的心、迷茫的心”。短短三四年的时间里,成都已经成了西部的人居之心、最有魅力的休闲之心、论坛会展中心、物流集散中心、最适宜研发的创新中心,时尚中心,甚至是金融中心。这一切都在打造一个“魅力之都”,一个不仅放在中国的平台上,即使是放在世界的平台上也能够体现东方文化和东方魅力的城市。

成都,正以一种势如破竹的姿态领跑西部。

成都的启示在于,它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明,中国的崛起不能没有西部的复兴,而西部的复兴则完全有可能因时、因地、因人,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地情的超常规发展之路。或许它的意义更在于,这座城市颠覆了人们对于工业化的迷信,对于GDP的迷信,乃至对于外部力量的迷信,虽然成都深处内陆,但它所散发出来的特有的气质和味道,却足以吸引整个世界为之倾倒,而这一切在昨天似乎都是难以想象的。

尤其使我们感动的,是成都以一座城市代言整个西部明天的信心和决心,也许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前所未有的自信,成都才敢于确立自己的发展宏图,才最大限度地释放出自身的魅力,才得以在过去几年城市中国的舞台上一次次占尽风流。

成都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样本,它至少向世人有力地说明:古老的西部大地同样蕴涵着难以想象的力量,一种代表中国本土价值观的力量,而这种力量不过是通过成都这座城市乍露锋芒,这种力量正在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

当然,成都的故事不过是刚刚开始,西部的画卷正徐徐展开,令世人惊艳的好戏还在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