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远地看着那些成功的创业者,听着他们难以置信却又幸运无比的创业故事:偶遇某公司总裁,或是跟某软件高手做朋友,创办了自己的“新星”公司,前途无量。这个时候,大部分人的反应会是:“开什么玩笑,为什么他们运气这么好?”
但是,当对他们更加了解之后你会发现,他们的好运气往往来自于同一点:创造机遇。
海蒂?罗伊森(Heidi Roizen),从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公司简讯编辑成功转型为硅谷最有门道的风险投资家,就是这种“精心策划的好运气”的代表。她的机遇可以总结为几个关键点,而这几点都是互相关联的。
如今,罗伊森是人人羡慕的风险投资家,而她成功的主要原因有两点:她是个“科技通”,而且人脉相当广——你见过几个人能给比尔?盖茨打电话,让他帮个忙?
她花了很多心思建立自己的“社交网络”。在企业发展前期,她在各大贸易协会中积极活跃,经常参加慈善活动。
罗伊森很早就意识到,工作的投入受环境影响,而为了共同感兴趣的东西一起合作则是最好的工作关系。她开始积极建立自己的社交网络。
罗伊森23岁就当上了一家刚刚创办的软件公司CEO。她深知,自己的公司只是大海里的一条小鱼,要生存并壮大需要更强大的社会关系网络。
给她带来这一机遇的是她的弟弟。当时,她弟弟为苹果电脑编写了一个软件程序,不过因为没有商业背景,也就没办法卖出去。这个机会自然而然地落在了罗伊森头上。当时的罗伊森刚刚毕业,作为工商管理硕士,她并不想走大多数人会走的路:风险投资家、投资银行家、管理咨询师。
更过分的是,在转行科技与商业之前,罗伊森竟然是学英语的!她的学校也只是普通的当地大学。
研究生毕业后,罗伊森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天腾电脑公司(Tandem Computers)编辑整理公司内部简讯。正是在这里,罗伊森对科技产生了兴趣,不过她当时的工作时间长且工资少,她也注意到开法拉利上班的只有工程师或是商科学生。因此她下定决心去读斯坦福的MBA。
罗伊森主要生活在帕罗阿图市,这里是硅谷商圈的发展地,也是她的人脉聚集地。这就给当时是CEO的她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罗伊森的软件公司发展越来越好,最后被高价收购。对于自称为“一般学生”的她来讲,这个结果“还算不错”。
那么到底是什么促进了她的成功?罗伊森自己总结了以下四点:
?为迎接各种机会而随时准备着。
?社交范围广,为机会创造机会。
?扎根于硅谷中心地带。
?做好协会领导人,积极参与慈善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建立的人际关系往往最有成效,人与人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同时有大量的信息可以免费获取。
“自己创造机遇——你可以做到,也应该做到。”这是《拉动力》(The Power of Pull)一书的主题。该书由约翰?哈格尔(John Hagel)、约翰?西利?布朗(John Seely Brown)和朗?戴维森(Lang Davison)合作完成。这本书对我的人生计划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章中的一些观点也来源于此书。罗伊森的故事听起来就像是他们写的剧本一样。
该书描述了我们所处的新世界:全球化以及电子科技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创意、资本、人才、机会,也为我们提供了随时随地获取这些资源的途径。作者认为,融入新世界,抓住这些资源,是企业及个人提高生产力,进一步成长成熟的关键。
不过问题却是:在当今世界,变化之快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的时候,全球化带来了更大的挑战,科技更是日新月异,今天助你打败对手的撒手锏也许明天就会被淘汰。在这样的环境中,你获得的信息每分每秒都在贬值。所以,关键不是你知道什么,而是你能否在短时间内获取到真正有用的信息。
学会创造机遇,之后就会有源源不断的知识与机会。那么如何创造机遇?第一步就是不断地问自己:怎么才能与那些没有交集的聪明人创造交集,这样会不会给我带来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