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自己的“乔哈里窗”(1 / 1)

“乔哈里窗”(Johari Window)是一个模型,由两个美国心理学家发明。这个模型是对人们公开自己程度大小的归纳整理。有些人内向,公开区域较小,他们把这扇窗户关得较严实。另一些人外向,公开区域非常广,他们会主动打开自己的窗户,并且开得很大。公开区域和开放程度根据环境的变化而有所波动。在陌生环境里,大家都互不相识,各自的窗户都很小;我们几乎不公开自己,也不希望对方公开。另一方面,如果环境安全且有信任感,大家彼此相识,那么公开自己的范围就会扩大一些,我们的窗户也会开得更大。

根据“乔哈里窗”理论,成功的沟通取决于与自己联盟的程度以及和我们聊天对象匹配的窗口大小。

格雷格?西尔(Greg Seal)是我最早的导师,曾将我招入德勤工作,是他告诉我“乔哈里窗”这一理论,对此,我终生感激。那时,我还是个傲慢、说话直言不讳的年轻小伙,我的窗户是大开的。不论是向一家工程公司腼腆的CEO推销咨询服务还是跟公司里喧闹的销售同事共事,我一直都是傲慢、坦率的作风。回想过去,我当时一直不明白为什么销售同事在会议结束后跟我喧闹不停,还有那个CEO为什么不等我就急忙离开办公室。当格雷格向我介绍这个“窗口”理论,并告诉我需要根据谈话对象来调整窗户的开关时,我觉得说得非常有道理。格雷格不论跟谁聊天都展现出真实的自我,但是他是通过让对方最舒服的语气或者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每个人的“乔哈里窗”可以视情况来调整其开放的大小。而且不同的职业,比如说,从特别要求人际交往能力的销售到鲜与人交流的会计,吸引的都是与他们开窗程度类似的人。例如,计算机程序员的窗户可能不会开得太大,除非周围都是志同道合的人。而另一方面,一个强劲的市场销售人员可能在任何环境下都会将自己的窗户大开。

在与人聊天时,我们要采用不同的方式,应对不同的聊天对象,这一点非常重要。要是碰到了法拉奇绿讯营销咨询顾问公司的员工,我会率性而为,与大家打成一片。但是跟一个要求苛刻且精于分析的投资银行代表会面时,我会收敛活泼的一面,表现得从容而严谨。如果我们跟某人说话用错了方式,那么对方的窗户会关得密不透风。

我一整天都在跟数百个各式各样的人接触,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说话方式。而“乔哈里窗”这一理念帮助我更加清楚地了解我的需求,从而让我选择最佳方式与我想要认识的人联系。

我常用的一种有效方法是将对方与我的谈话想象成对方在跟一面镜子说话,而我自己就是那面镜子。她讲话的节奏如何,说话声音大不大,以及她有什么样的肢体语言,我会通过调整自己的行为来达到跟对方“镜面动作”一致的效果,这样她会从内心感觉很舒服。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你要虚伪地迎合对方。相反,这恰恰表明你非常在意对方的情绪。你只是转换了方式,保证对方的窗户仍向你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