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怀大志者当张弛有度。
——埃德蒙?伯克
你们一定见过这样一群人,他们通常一手端着马蒂尼,一手拿着名片,一出口就是演练了无数遍的公式化推销语。他们老是穿梭在大大小小的宴会,寻找可以上钩的大鱼。他们虚伪、无情、野心勃勃,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一说到社交,人们脑子里大概就会出现上述情景。在我看来,这种热衷于蜻蜓点水式的社交,只知道发名片的人根本没有掌握真诚社交的精髓。他们那一套根本不顶用,因为在建立关系时,真诚才是第一位的。
我也曾在这件事上碰得头破血流。
如果你知道我年轻时的样子,你可能不会喜欢我,因为我都不确定自己是否喜欢那时候的自己。那些缺乏安全感的年轻人犯的错误我都犯过: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只和上级结交,忽视同级。在通常情况下,人们面对上司是一张脸,面对下级是另一张脸,面对朋友又是另一张迥然不同的脸,这种行为实在可笑。
接手德勤市场的时候,突然之间,我坐上了比很多人都高的位置,他们都得向我汇报工作。那时我的野心很大,想做的都是咨询业前辈从未涉足的大事,而那时也有了自己的团队。然而,我没有把他们当作我必须争取的合作伙伴,鼓励他们同心协力实现目标,我把他们当作可随意差遣、帮我完成目标的下属。
加上我那时候特别年轻(在经理层,每个人都比我大20岁以上),你就能理解下属的逆反情绪将会是多大的阻碍了。通常我认为几小时内就能做好的事情,他们要做好几天。我知道我必须做点什么了,于是我找到南希?巴德(Nancy Badore)。南希是一位经理人咨询师,早在“CEO”这个词诞生之前,她就指导过很多公司的管理层了。
我们第一次见面是在我的办公室里,还没来得及寒暄,我就迫不及待地问她:“我怎么才能当个好上司呢?
南希并没有马上回答我,她只是静静地环顾着我的办公室,但一开口就直击问题的症结:“基思,你口口声声说自己想成为一个好领导,但你看看墙上的照片,照片里全是你自己。不是你和某个名人的合影,就是你在某个有名的地方,完全看不到其他人的影子,没有你的团队,也没有什么东西证明你和团队获得的成就。是的,正因为你的谋划,他们才能展开工作,但他们不是为了你一个人工作,明白了这一点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领导。”
我被她的问题击中了,她说得完全正确。我真正关心过下属的业余生活吗?为什么我不能让他们产生团队应有的主人翁意识?而我进公司的第一天就开始以主人翁的姿态与我的老板共进退。直到那时,我才明白,要想顺利实现目标,我离不开身边的任何一个人,而他们所付出的,也并不比我少。
政客们都懂得这个道理,但我们经理人中却很少有人懂:我们只会为自己尊重和喜欢的人投票,只有深受爱戴的CEO才能建立伟大的公司。在今天的世界里,小气的人注定得不到别人的帮助。
我的作家朋友蒂姆?桑德斯曾告诉我,小家子气的人在这个时代没有出路,其中有两个原因:首先,我们生活在一个“选择多元化”的时代,所有事物,无论是产品,还是职业,都有多重选择,选择多元化就是小家子气的灾难。正因为选择多元,我们就用不着忍受不满意的产品或服务,也用不着忍受不喜欢的公司,以及不值得尊重的上司。其次,我们还生活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一些劣质产品或遭人诟病的公司再不能把难看的一面藏起来了。人们的心里都有一杆秤,他们信息畅通,背后还有强大的互联网。
最重要的是,如果你不喜欢某个人,逃离他变得前所未有地容易。如果你不把别人的切身利益放在心上,别人迟早都会看出来。如今,我们的文化要求我们必须做得更好,要求我们必须尊重他人,要求我们与人交往时有来有往、互惠互利。
当回顾自己与人交往的经历时,你一定是想看到朋友遍天下,而不是人人都与你交恶。下面有几条建议,让你们避免成为“社交傻瓜”。
1.不要闲谈
如果你有话要说,那么就充满**地把它说出来;同时,你还要保证这些话言之有物、感情真挚。很多人都不明白这个道理:当你和一群人待在一起,和他们进行蜻蜓点水式的交流时,如果你眼睛还不安分地四处乱瞟,寻找下一个交流对象,那么你很快就会失去人们对你的尊重。反之,如果你和几个人待在一起,就一两个话题深入交流,这种接触就要有意义得多。我一直有收到这样的邮件:“亲爱的基思,我听说你很擅长与人交往,我也不差,给我15分钟,我们一起喝个咖啡怎么样?”我不禁嘀咕:“凭什么呀?为什么人们会认为我会答应这种要求?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劝说过我吗?他们有说过他们能帮上我什么忙吗?他们和我有什么共同点吗?不好意思,社交不是握握手、弄个什么神神秘秘的圈子就可以了,这样的社交没有价值,社交的价值是人带给它的。
2.不要过度依赖八卦
当然,跟人聊八卦很简单,因为八卦是大部分人都喜闻乐见的东西。但从长远来看,老聊八卦没什么好处,因为八卦总会让人感到厌烦,而人们迟早也会觉得你不值得信任。
3.别空着手去聚会
谁是如今数字时代的明星?是那些作家、博客博主、各界权威。因为他们能提供最及时的信息、创意、人脉,同时还会给志趣相投的人一点鼓励。很多人在做这些事时没拿过一分钱,但他们却吸引了一大群忠诚的追随者,这些追随者的回馈并不比这些明星提供得少。他们形成了一种循环,在与人交往中,无论是在虚拟世界还是现实世界中,从来都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4.不要捧高踩低
很快,一些位不及你的人也会成为人上人,在商界,富贵荣华转瞬即逝。所有人,无论是比你显贵,还是比你卑微,你都要尊重他们。迈克尔?奥维茨曾是好莱坞最有实力的经纪人,也是传说中的社交达人。2012年,《名利场》(Vanity)刊登了一篇措辞严厉的人物传记,接着很多知名或不知名的人都对他进行了攻击,于是这位光鲜的超级经纪人由此毁于一旦。人们不禁会问:这是为什么呢?奥维茨社交技巧过人,但在实践时却不甚高明。别人刚帮他把事情做完,他就立马翻脸不认人。他以前的朋友也说他靠不住,和他交往只有付出,没有回报。那么,曾经的朋友这么对他,也就不足为奇了。
5.坦率做人
“我就是我!”这是动画形象大力水手常说的一句台词。在信息时代下,坦率已经变成一种很受欢迎的品质了,无论你有什么目的、发布什么消息,或是称赞别人,只要你的态度是真诚的,大家就会赞同。当人们意识到你是真诚待人的时候,他们就会给予你足够多的信任。如果我在会议上见到某个我非常想见的人,我会毫不掩饰自己激动的心情:“终于遇到您了,我仰慕您很久了,我觉得如果我们能见上一面,一定对彼此都有好处。”扭扭捏捏可能在酒吧里非常吃香,但想要建立深层次的关系,最好还是丢掉这一套吧。
6.不要太追求高效率
说到缺乏诚意,没有什么比一封缀着一大串收件人的邮件更缺乏诚意的了。与人结交可不是数字游戏,你需要拿出真心与能帮上忙的人去交流。
其实,我也是经历了非常尴尬的事才明白这个道理的。一直以来,我都听人说,送节日贺卡是友好的表现,那时候我刚从耶鲁大学毕业,便开始给所有认识的人发贺卡。待到进入德勤后,认识的人早就破了1000大关,我都需要专门雇人帮我写贺卡了,甚至需要他们帮我签名。是的,你们可能已经猜到这件令我难堪的事了:我一个大学室友回信给我(事实上是“回讽”)“能在一年间收到您三张签名字迹不同的贺卡,本人深感荣幸啊!”如此一来,这已经不是数量的问题了,而是诚意的问题。
如果在与人接触时,如果和对方还没发展出朋友的关系,一定要特别关注这群不怎么关心你的人,一旦引起他们的反感,那么你在这之前做的所有努力都白费了,但是一旦赢得他们的好感,那将是你以后成事的最有力的武器。
著名社交案例
凯瑟琳?格雷厄姆:赢得每个人的信任
一夜之间,一场灾难将凯瑟琳?格雷厄姆(Katharine Graham)从家庭主妇变成了一名出版商人。1963年,丈夫菲利普?格雷厄姆去世后,凯瑟琳开始接手《华盛顿邮报》。她生性恬静、内向,似乎不适合管理当时国内最重要的报纸。但凯瑟琳最终证明,人们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华盛顿邮报》在她手下成长为全美最伟大、最成功的报纸之一。同时,在她掌管《华盛顿邮报》期间,报纸相继报道了五角大楼秘密文件及尼克松总统的“水门事件”。她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左右了政府政策和美国媒体的视角,这不是谁都可以轻易复制的。
事实上,正是这种风格才使她更加受人尊敬。她用同情心、善意、真诚经营这家报纸,她也成了一名大人物。无论是哪个阶层的人,她都能以尊严、尊重给他人以力量。
《华盛顿邮报》的专栏作家理查德?科恩(Richard Cohn),在凯瑟琳的葬礼后写道:
“几年前一个暑气十足的7月天,我从海边度假回来,当时我正坐出租车去《华盛顿邮报》对街取车。我看见大楼下支着一个帐篷,这是公司内部的一个聚会,但参加聚会的都是一些不知名的人,我也没在电视上看见他们的身影。他们只是一群发广告、清扫大楼的清洁工。在滚滚热浪中,我竟看见凯瑟琳向聚会走去。
“那个时候,凯瑟琳已经很老了,走路都很困难,我看她艰难地爬上坡道,走进那个只有一些平凡工人的聚会。当时,凯瑟琳在弗吉尼亚有一个大农场,在乔治敦有一套大房子,在纽约也有一套公寓;更值得注意的是,她还有一套水上公寓。在这个热得透不过气的日子里,她没有在那里避暑,却在这里参加聚会。这简直不可思议。”
纵观凯瑟琳的一生,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她这一生没有为钱操过心,在社会上的地位与皇家贵族无异,但她几乎和任何人都是朋友,不仅仅有对她事业有帮助的大人物,更有大量默默无闻的人。
媒体在报道她葬礼时提到了很多前来观礼的名人:基辛格(Henry Alfred Kissinger)、比尔?克林顿、比尔?盖茨(Bill Gates)、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你不用费多大劲还可以找到一长串并非名人的观礼者,下面列举几个:
欧文?卡鲁戈丹(Irvin Kalugdan),费尔法克斯郡的特殊教育老师,用《华盛顿邮报》资助的350美元建立了一支霹雳舞团。
罗莎琳德?斯泰尔斯(Rosalind Styles),格雷厄姆曾为她的机构捐钱。
汉丽埃塔?巴比尔(Henrietta Barbier),驻外事务处退休人员,创办了一家桥牌俱乐部,俱乐部里有60多位女性,每周大家都会聚一次。巴比尔这样评价凯瑟琳:“她从不缺课,领悟力强,牌艺精湛。她每周都会过来,听课时十分认真。”
这也揭示了一个与人交往的真理:最棒的社交达人根本不社交——他们与人为友。正因为他们对任何人都那么友善和蔼,大家才会尊重他们,信赖他们,这种广泛的影响力只是水到渠成的一个结果,而不是精心策划的目标。
对凯瑟琳来说,友谊就只是友谊,不是用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的工具,她和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的友谊便是最好例证。
从表面上看,这两个人是最不可能成为朋友的。毕竟,凯瑟琳职业生涯的每一次转折都给了基辛格致命一击。首先是1971年,凯瑟琳决定公布五角大楼的秘密文件,这些文件记载了美国参加越南战争的详情。一年之后,《华盛顿邮报》在凯瑟琳的授意下调查“水门事件”,这件事把基辛格供职的尼克松政府搞得尴尬不已。
但就在凯瑟琳的葬礼上,基辛格第一个发言赞颂凯瑟琳的生平,凯瑟琳在世时还经常和基辛格去看电影。
凯瑟琳为什么能得到那么多的追随者?为什么从默默无闻的老师,到权倾美国的名人,都能和她打成一片?正是因为她态度鲜明,人们都信赖她;她细心体贴,坦率直接,毫不掩饰自己的目的。她让别人知道,她把别人都深深地挂在心上。
在接受CNN采访时,基辛格回忆道:“我也觉得我们是一对奇怪的组合。她的报纸的论点经常处在我的对立面,但是她从没试图利用我们的友谊给邮报谋利益,她从没要求采访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