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 招抚(1 / 1)

“郑大人,你什么意思,有什么话明说便是,何必阴阳怪气的指桑骂槐。”左良玉上前一步,作出把剑之势。

郑崇俭斜眼看了看后,仰头大笑:“呵呵呵,明说,难道我说的还不够明白吗,我看你就是嫉妒人家罢了,要不然,堂堂总兵怎会说出如此不理智之话。”

左良玉一声暴喝,用剑指着郑崇俭骂道:“姓郑的,你别给脸不要脸,要不是我的人在前面顶着,你们能全身退入城在中,再敢胡说,小心老子翻脸不认人。”

左国林、左猛良纷纷举刀!

“干什么!!”

郑崇俭身旁的贺人龙等人,纷纷抄起家伙上来护在前面。

双方剑拔弩张,一触即发!

“住手,退下,都退下!!”

杨嗣昌脸色微沉,连忙上来,挡在中间,挥退众人:“这事情,杨某自有决断,你们就不用再争了,激战一天,我看大家都累了,都下去休息吧,翼明,带彭千户他们下去休息。”

“是!!”

秦翼明拱手点头,准备招呼彭朝阳等人回营。

就在这时,宋一鹤,的声音从城下传来。

“阁老,阁老!”

只见他气喘吁吁的从跑上来。

杨嗣昌皱眉道:“一鹤,何事惊慌!”

“阁老,熊大人,船,船队回来了,唐将军的船队,从谷城回来了。”宋一鹤低着头,大口呼吸。

“船队,他们现在何处!”杨嗣昌心头一跳,连忙问道。

熊文灿屏住呼吸,上前道:“阁老,唐兄弟他们,在房县之战,肯定是真的,是真的!”

他对房县的消息,本就持信任态度,只不过刚才被左良玉等人一闹,搅乱了思路,如果船队真的回来了,他就意味着唐学志不久后也将抵达。

房县战事的真实性,十有**是真的。

可不知道怎么了,事情越是接近真相,他心里反而越是觉得不可思议的,不敢相信。

“来了,船队已经停靠在码头了,雷兄弟他们,已经回来了。”

宋一鹤连忙回道。

“走,看看去!”

杨嗣昌心头大振,赶紧招呼众人,朝码头走去。

“好啊,咱也该去迎接一下,从谷城回来的弟兄们了,秦总兵,走,咱一起去看看。”郑崇俭朝着秦翼明点头后,便跟着杨嗣昌后面,往城下走去。

人家都走了,只有刘良佐和左良玉的人还傻傻的站在城头上。

“刘总兵,难不成,你也想去迎接唐学志的船队。”左良玉阴阳怪气的笑道。

“人家凯旋而归,我们倒是在这里损兵折将,要去,你自己去,我有些困了。”

刘良佐冷笑一声,无奈的摇头,忽然话锋一转:“倒是你左大将军,拒绝了当初杨阁老想让你增援谷城要求,要不然,怎会将这么大的功劳,让那姓唐的独占呢。”

左良玉幸灾乐祸的笑道:“行了,咱们彼此彼此罢了,看来,这姓唐的,往后要成为杨大人面前的红人了,咱们谁也好不到哪里去。”

“那又如何,张献忠大军几十万人马,难不成依靠唐学志那点人能杀得完,你我还是想想,明天的战事吧。”

刘良佐眸光似箭的看了看城头上,那几只烧得啪啪作响的火把,上前一步,沉声道:

“既然唐学志带着人逼近南漳,那就说明,襄阳之战,决战即将来临,他夺了人家的老巢,张献忠势必反扑,到时候,便是你我的机会。”

左良玉深邃的眸子中,精芒一闪,沉冷的脸上,已肉眼可见的速度露出了笑容:“刘兄说得及是,唐学志捅了马蜂窝,张献忠肯定得找他拼命,到时候~~~”

“哈哈哈~~~”

笑声在空中回荡~

两个相互看不顺眼的人,竟然奇迹般并肩而行,像一对老朋友边说边笑,回了大营。。

黑漆漆的江面上,星火点缀,犹如一串串明亮的宝石,延伸到了远方。

雷大嘴接到唐学志的撤退命令后,带着几百艘船,从谷城出发,顺流而下,连夜赶到回襄阳。

倒是入夜后,江面漆黑一片,张献忠派驻在岸边的准备拦截船队的兵马,还没反应过来,舰队就已经从他们身边擦肩而过了。

“草民,雷大嘴见过杨大人,见过熊大人。”雷大嘴的身份还是一介平民,便以草民自居。

说话时,他赶紧将唐学志交代的事情先说了一遍,基本上和彭朝阳等人,送来的战报,也相差不多,听的杨嗣昌等人心头大振。

“干得漂亮,唐将军他们果真是神勇,不仅守住了谷城,更在房县打败曹威,还策反了刘国能,这一下,我们湖广凭空增加了几万兵马。”

“是呀,双方实力,此消彼长,张献忠丧失了一个得力的帮手,我们增加了几万大军,襄阳、有救了!”

秦翼明和贺人龙等人几乎笑得合不拢嘴了。

如果真是这样,那襄阳形势,将会一片大好!

“大人,卑职这里,还带来了张大人给的亲笔信。”雷大嘴伸手入怀中,掏出一封皱巴巴的信函,递上去。

杨嗣昌看过信中内容,红光满面,点头不止:“张国维说,担心斥候送心容易被人截获,事关重大,这封信便选择水路。”

熊文灿道“呃,张巡抚信上说的什么。”

“刘国能盼望归附朝廷已久,他希望以你我之名义,派人前去收编刘国能的人马。”杨嗣昌说话时,心里已经乐开了花。

按照张国维信中所说,刘国能和曹威已经反目成仇,张献忠那边也已经回不去了。

他愿意带着两万兵马尽数归顺朝廷,希望能派一员能做主的将领,前去商议招抚之事。

刘国能和唐学志在大营,达成的是联合攻打曹威的协议,归顺朝廷是后来提出的,有张国维和史可法作保,但需要朝廷点头才行。

何况,两万大军归顺,本就不是件小事,光是给的官衔,军饷,就不是小数目。

何况,刘国能这些兵,唐学志也看不上,但对于杨嗣昌来说,可就是破天荒头一遭。

凭空多了几万兵马,这功劳大了去了。

熊文灿激动得心都快跳出来了,连说几个好字:“好,太好了,刘国能手上,两三万人马,尽数归襄阳,张献忠急忙收兵恐怕就是因为此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