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军人足球(1 / 1)

铁脚前卫 王律 1852 字 2个月前

第一百一十一章军人足球

付林说,我们的部队应该是先进文化的,为谁而歌要弄明白。(南方周末记者刘志毅/图)

30年前,是集体进入社会;30年后,是个人进入市场。现在的问题是,文工团如何面向部队与面向社会。

必须像一个企业手册一样,一个“文工团手册”把全部都规定好,哪个可以干,哪个不可以干。

“各个团体千篇一律地都在发展晚会式的歌舞。”海政文工团原副团长付林直陈文工团目前的积弊,他说之所以着急,其实是“因为热爱”。

从《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走到《妈妈的吻》、《小螺号》,付林曾经偷着听邓丽君的音乐,发现“原来音乐还有另一种表达方式”;后来,他又从海政文工团走进社会,投身流行音乐。他说自己“为大势所逼”。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就切身感受到体制对于市场的不适应,后提出“大胆迈向社会演出”。但他的设想,目前还只能在自己身上实现。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包括文工团在内的非战斗力量改革成为全军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文工团的内部管理、外部竞争,乃至表演风格、功能定位,都成为亟待明晰的问题。“晚会式歌舞很要命”

肯定要改,甚至还要大改。有时候恨铁不成钢,觉得改革步伐太慢。

南方周末:部队文工团为什么需要改革?

付林:这几年大家看到的文工团里出现了形象反差和负面影响。少数名人不检点,拉大旗做虎皮,不可一世。什么都想要,什么都奢求。而大多数人,默默做着许多工作,热爱自己的团队。

另一方面,我们各个团体千篇一律地都在发展晚会式的歌舞,这个很要命,同质化、浮华的艺术蔚然成风,只唯上,不唯下的服务意识,浪费了很多人才,也难以出现一个比较有艺术品位的作品。

改革开放前,文工团占地方社会演出的整体份额很大,过去每逢“五一”、“十一”大型演出,都是部队的。但是改革开放后,文化市场繁荣起来,如果文工团只为军队服务,而在社会上没有作为的话,会带来很大的矛盾,势必引起重新洗牌,所以毫无疑问地要面向社会。目前,一些岗位人才过剩,面向社会的出口却太小甚至界线模糊。30年前,是集体进入社会;30年后,是个人进入市场。现在的问题是,如何面向部队与面向社会。

所以我认为文工团肯定是要改,甚至还要大改。有时候恨铁不成钢,觉得改革步伐太慢。

南方周末:文工团改革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

付林:如果要保留文工团,必须要有制度建设。其中遴选团长的机制至关重要。有人说文工团是团长的艺术,此话没错。团长的思想、艺术趋向、水准往往决定着一个团队的水平。一个团长任职少则一届五年,多则两届十年,会影响一代人的艺术青春。

如果文工团有一个完整而适用的制度手册,就必须像一个企业手册一样,一个“文工团手册”把全部都规定好,哪个可以干,哪个不可以干,就会减少人为的损失。

南方周末:目前文工团的生产力是否过剩,需要改革来进行裁减?

付林:文工团存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像前两天,我在某文工团业务考核,看到除了一级或45岁演员外,有多达50位独唱演员(包含非现役),他们都很厉害,但在同一岗位上没有必要招这么多。问题在于第一,音乐人才过剩。第二,三种唱法严重失调。第三,唱法同质化。第四,

艺术形式单一化。

怎样合理使用人才、避免浪费?艺术形态如何创新?都是问题。哪些人走,需要艺术设计,留谁不留谁,留什么形式的都要考虑。大量的人,一年可能就参加一两台晚会。大批的人才是没有机会的。

我呼吁多年,文工团要“两条腿走路,十个手指弹琴”。一年就完成重大节日或代表会演出,或“双拥”演出,不干别的原创?团长执政一届到两届下来,没留下任何好剧目好作品,真是对不起军队和社会。

文工团的根本在于你要办成什么样的方向,编制数量直接与它相关,不能搞这么庞大。如果排舞剧,肯定人少了不行。但一定都是歌舞吗?美国是军乐团为主,红星合唱团是以合唱为主,(俄罗斯)红旗歌舞团也是合唱为主,加一小组乐队和舞蹈,那种老的体操舞。如果你要搞交响乐队,人就会更多。但未来现代化的部队,并不是所有形式都适合,就看你以哪个形式为主,哪个形式最适合部队的需要。“海军就应该有‘海味儿’”

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有“女子十二乐坊”、“玖月奇迹”甚至“少女时代”?

南方周末:改革可能不仅仅是裁减那么简单,更多或者更重要的内涵是什么?

付林:“三个代表”里,先进文化是重要内涵。但是在艺术团内,这个“先进文化”的地位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只是“宣传品”,是非常浅薄的。

我认为应该根据军队的现代化特点,军兵种的不同特点,确定如何进行个性化的艺术设计。海军是国际化的兵种,就应该有国际范儿,有“海味儿”。强调的是蓝色文化,洋气、浪漫,吸收了很多欧美特点,这和其他部队是不一样的。阿卡贝拉(无伴奏合唱)的“蝌蚪合唱团”就不同于黄土文化。相应地,空军肯定是蓝天文化。王莉的通俗美声,莎拉·布莱曼式的跨界演唱就是特别高远飘逸的世纪音乐。

文艺产品不仅为兵服务,也是军兵种的现代军人的品牌和代言人,各自发展的方向可以不一样。军队软实力建设包括传播形象,文艺形式是最简易最有效果的广而告之,比如总政军乐团、海军军乐团,武警有个男声合唱团,唱军歌很棒,唱《天路》也很棒。

经过三十多年的变革,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国际化趋势日益加快,军队文工团的设计,应该越来越现代化,有些艺术形态已经不适应了。

南方周末:怎样打造出部队的具有差异化品牌的文工团?

付林:一些艺术风格是独特的,它自然能留下来。我们海军上世纪70年代以传统为主,出现胡宝善的“我爱蓝色的海洋”,卞小珍的“太阳最红”;80年代以流行为主,出现苏小明的“军港之夜”,程琳的“小螺号”;90年代是以宋祖英、吕继宏等人的民歌为主,也产生大量社会题材的歌,一切是自然形成的。

时代需要独特的艺术气质,应该有职业性和专业性。比如我们团有个舞蹈叫《刀锋》,不管谁看,都特别有力量,能感染人。过去,总政歌舞团的舞蹈,还有南京军区的、沈阳军区的舞蹈都挺棒,他们跟地方的完全不一样,逐渐形成了风格。

现在的关键,是要挑最有力量的、最有魅力的艺术形态,支撑一个军队的形象。《我爱这蓝色的海洋》也好,《我爱祖国的蓝天》也好,要把它做精,具有传统的和时代感,军内军外都能接受。艺术创新很重要,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有爱尔兰式的“踢踏舞团”?为什么不可以有“雅尼乐团”、“雅尔电子乐团”,不可以有“女子十二乐坊”、“玖月奇迹”甚至“少女时代”?

不能让政治的元素完全控制了艺术。我们的部队应该是先进文化的,但是为谁而歌要弄明白,相信艺术本体的力量。宣传植入文化产品会生产出软弱无力的低端产品。当然,像反映战士生活的主旋律歌,仍然需要军队文工团去承担,《说打就打》、《咱当兵的人》仍然是我们的创作主流。既要为部队服务,又要为社会服务

真正靠市场来考验你的团队,这是好事儿。

南方周末:争议很大的一个问题是,文工团究竟应该为谁服务,文工团应该如何定位才能适合自身的发展?

付林:为兵服务还是为社会服务,两个服务同时提行不行?这个还有待研究。但是打造属于军队的品牌,塑造一种独特的形象,非常健康,非常有力量,把正能量传输给社会,那你起的作用,不只是为部队服务这一点了。

在为部队做好了服务,有过剩的能量,干嘛不走向社会呢。像有的舞台演出、军乐团演出,现在走向社会,那是正能量,代表了军队文化。在大社会文化和现代文化当中,它是一个大海军的品牌,是一个大空军的品牌,占有一个独特的席位。这一部分贡献,不能被替换掉了。

南方周末:人们会担心军队的封闭式管理和社会的开放性之间的矛盾。看书( .s 文工团走进社会,最大的难题是什么?

付林:难题还是制度建设,目前的界限划得并不清楚。如果文工团保留,不走以前的老路,要往前改革,要有这两个服务机制——为部队服务和为社会服务,哪些部门应该有点自己的约束,哪些服务是能提倡的。

空军的话剧团最典型,它的电视剧已经融入社会了,那些名角儿,在市场上很有影响。紧接着我们要研讨的问题,就是文工团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要把市场行为看成为社会服务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要完全杜绝。文工团有腕儿、有人才,就要接触社会。

宋祖英的世界巡演,宋祖英和陈思思台湾演出,戴玉强“三高”为英国女王演出,都为国家、军队赢得荣誉。真正靠市场来考验你的团队,是好事儿。

大家埋单也是为了看好的节目,将来的优胜劣汰是靠市场。当然,文工团不能做成一个纯商业类的机构,因为你是部队团体,大家养你,你成天净想着赚钱,也是不合适的。

南方周末:市场会给文工团带来什么?

付林:能够打造好是军队的独特性,为地方、社会、国家服务,独特的产品可以为我们国家、军队的形象加分。

让市场去检验,实际是回归到艺术团队要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追求、艺术特质,这样是可以搞好部队文工团的。哪个团有音乐剧,就是把音乐剧搞好,舞剧把舞剧搞好,杂技把杂技搞好,各自独立,谁好就保留谁。谁不行的话,你就可能被军队淘汰,被市场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