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理想信念与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_第一节 党的纲领就是党的一面旗帜(1 / 1)

第一节 党的纲领就是党的一面旗帜

一、纲领就是方向

旗帜就是方向,党的纲领作为一面旗帜明显具有方向的意义。所谓方向,是由党的纲领所规定的正确目标、根本任务和前进道路决定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是用实际手段来追求实际目的的最实际的运动。党的纲领首先必须有明确的目标。

任何一个政党都具有自己的政治纲领,不同性质的政党具有不同的政治目标。中国共产党从创立伊始,就把自己的奋斗目标写入党纲,并在实践中把中国革命分为“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在内的全部革命运动;……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而一切共产主义者的最后目的,则是在于力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最后完成。”可见,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纲领,并在各个不同的历史联合体制定和实践最低纲领。所以,党的纲领所坚持的最终奋斗目标和正确的具体目标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要求,是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和符合客观要求的,是带有方向性作用的。如果在党的纲领中不能正确解决奋斗目标问题,就不可能完成党的历史使命。

党的纲领在明确奋斗目标的同时,必然要规定根本任务。一定时期的任务同样关系到政治方向。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确定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任务的同时,就指出无产阶级在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后,“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的增加生产力的总量。”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作出了全面深刻的回答,正如党的七大指出,中国革命在目前阶段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革命,即无产阶级领导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新中国建立后,我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正确论述了十大关系;党的八大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指出全国人民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可惜的是八大后,党内“左”的路线占上风,“**”致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严重损失。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了“左”的错误,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发展了邓小平这一思想,并在社会主义根本任务问题上提出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指出人类社会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最根本的就是通过改革和发展,使我国形成发达的生产力;指出党要承担起

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三个代表”上来。

二、纲领就是形象

政党的形象,是指一个政党展现给外界的风貌,和外界对其的印象和评价。对中国共产党来说,它的形象主要体现在党的纲领和实践,因为,党的纲领反映党的理论、性质、宗旨,而理论又指导实践,是党的形象的集中体现。

首先,纲领反映理论。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反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他们在创建无产阶级政党和指导党的建设的过程中,都反复强调革命理论对政党的决定作用,指出:“只有革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才能成为工人运动的旗帜。”所以,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不断总结新的经验,形成新的思想观点,找到新的方法,掌握新的本领,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其次,纲领表明党的性质。党的性质,是指一个政党所具有的质的规定性,即阶级性,以哪个阶级为基础,代表什么阶级的利益。无产阶级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1935年12月,中央瓦窑堡会议《决议》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七大党章总纲中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的有组织的部队,是它的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十六大党章根据我们党一贯的主张和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需要,对党的性质作了进一步阐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一概括,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性质的基本观点,又赋予党的性质以鲜明的时代要求,符合党的历史发展和现实状况,有利于最广泛地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人民群众的力量凝聚起来,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再次,纲领体现党的宗旨。党的宗旨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具体要求,是对党的纲领的具体化。《共产党宣言》中早就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邓小平要求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讲话中,进一步强调:“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从关系党的生存发展的根本上,坚持党的宗旨

。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执政建设的根本理念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目标之一。胡锦涛同志强调:领导干部“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充分反映出共产党人的权力观,以群众之呼声为第一信号,以群众之意愿为第一需要,以群众之所求为第一职责,诚心诚意地为维护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三、纲领就是力量

我们说纲领是力量,是因为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集中反映着党的理论、性质和宗旨,体现着理想信念,具有统一思想,鼓舞斗志,凝聚人心等作用。

无产阶级政党历来把统一思想看做是党的建设的大课题。马克思、恩格斯在创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时,极为重视用党的纲领统一思想,组织队伍。列宁在创建俄国共产党的过程中明确指出,党必须有巩固的思想一致,排除意见分歧的思想混乱,并且必须用党的纲领来巩固思想一致。毛泽东是思想建党的典范。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了一整套思想建党的理论,在中国革命的各个历史关头,以正确的思想统一全党的行动,成为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拨乱反正,破除长期“左”的错误和“两个凡是”的束缚,也是一次重大的思想统一。世纪之交,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作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及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新论断,又一次推动思想解放,进一步巩固了党的团结统一的理论基础。

党的纲领能够激励斗志,鼓舞人心。在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写下了可歌可泣、惊天动地的壮丽诗篇。靠的就是对党的纲领和理想信念的坚定。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培育出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无不闪耀着理想信念的光辉。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十分重视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进一步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涌现出了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展现出为国家的繁荣和民族振兴、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远大理想而奋斗的时代风貌。据统计,从1994年到2005年,在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的人物中,党员占87.4%;在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人物中,党员占85.4%。这充分说明,共产党员的远大理想不仅印在他们的头脑里,更重要的是落实在他们的行动中,他们是真正树立起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形成了紧密团结,同心同德,凝聚人心,战无不胜的力量。

总之,党的纲领像灯塔,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党的纲领如丰碑,展现着时代的风貌和崇高的形象;党的纲领似武器,在斗争中形成无坚不摧的力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