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坚信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本质的体现(1 / 1)

第二节 坚信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本质的体现

一、共产党员的本质

党章中第二条对党员下的定义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这个定义,对共产党员最本质的特征做了高度准确的概括,构成了共产党员条件中最核心的部分。

(一)共产党员要牢固树立共产主义信念

信念是人们的世界观在奋斗目标方面的集中反映,是人们生活尤其是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它常常成为人们一生中执著追求的既定目标和一种巨大的持久的精神激励力量。人们的信念可以有各种各样,对于共产党员来说,就一定要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共产主义信念,就是对共产主义思想、理论和社会制度具有深刻的理解,坚信共产主义事业的正确性和必然性,对共产主义理想进行执著的追求,自觉地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共产主义信念一旦形成,它就沉积为人的思想意识的内核,成为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一个共产党员只有树立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才能产生巨大的精神动力,焕发出高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脚踏实地艰苦奋斗,朝着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目标前进。才能有坚强的革命意志,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捍卫自己的信仰和事业,为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不怕艰难险阻,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坚贞不渝地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才能把个人的一生同整个共产主义事业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懂得人生的意义,树立起崇高的共产主义道德和情操,自觉地防止剥削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更好地为党和人民创造性地工作。相反,共产党员如果没有树立坚定的信念,在一定的条件和气候下,就会丧失革命意志,失去正确的政治方向,经不起考验,站不稳立场。

(二)共产党员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共产党员的一个基本条件,是党的先进性的本质体现。它表明我们党不论搞物质文明建设还是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归根到底是为了代表和满足我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不断开拓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执政党党员面临的一个严肃课题。共产党人在社会理想上继承了人类进步理想的精华,在个人立志上同样汲取了人类思想的优秀成果,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行动的旗帜。共产党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人民,除此再没有任何个人或团体的私利。

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

对共产党员来说,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比生命还重要。有了它,人们就能在任何复杂的情况下,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克服各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烈之所以冲锋陷阵、赴汤蹈火而在所不辞;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等许许多多共产党员之所以能够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说到底就是因为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在激励着他们。他们的事迹充分说明,只为自己活着的人是渺小的,只为家人活着的人是庸碌的。一切共产党人都应当志存高远,即使在生死关头也要懂得进退取舍。古人说:“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不辞也。”这里甚于生死的,就是人的理想与信仰。

有人说,现在搞市场经济,人们一心想的是如何发财致富,还谈什么理想和信仰。的确,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已经把理想和信仰看成陌生而遥远的名词,一事当前,他们只考虑自己小家庭的圆满,只追求个人吃好、穿好、住好、玩好,甚至公开宣扬“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至于国家兴衰、民族命运和社会责任,在他们看来,统统与己无关,可以抛之脑后。应当承认,发展市场经济,对人们的价值观念确实有一定的冲击,对共产党员的党性也是严峻的考验,但这与共产党员坚持理想信念并不矛盾

。市场经济强调竞争、诚信和顾客至上,这正需要共产党员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带入市场活动;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共产党员在参与经济的过程中反对偷税漏税,抵制假冒伪劣,带头遵纪守法,正是党性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是开放的经济,自然需要共产党员眼界开阔,关心全局,模范地执行党的开放政策。

也有人说,共产党员信仰共产主义,是天经地义、顺理成章的事,哪里还用得着再提出共产党员要具有共产主义的理想。从一般道理上讲,这话是对的。因为我们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在于党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纲领,不信仰共产主义自然就没有资格当党员。但实际情况是,一个人在党旗下宣了誓,从组织上入了党,并不等于从此就解决好了政治信仰问题。有的党员虽然宣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但从申请入党的那一刻起,他们就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抱着不正当的入党动机:或者为光耀门庭而入党,或者为寻求政治靠山而入党,或者为找个好工作而入党,或者为更多地捞取个人“实惠”而入党,或者为谋得一官半职而入党……还有的党员,开始坚信共产主义,怀着崇高的理想入党,入党后长时期表现也很好,但在严峻复杂的考验面前,思想逐步发生变化,政治信仰逐步发生动摇,甚至完全丧失了党员的先进性,陷入犯罪的泥潭。在现实生活的冲击面前,解决理想信念问题,是一生一世的事,并非一劳永逸。因此,不断夯实理想信念的基石,对于每个共产党员都是十分重要的。即使党龄很长、职务很高的党员,如果放松理想信念的修养,也可能丧失做共产党员的资格。

三、共产党员要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由被压迫、被围剿的地下党,转变为掌握国家政权的执政党。这个根本性变化,使我们党和全体党员的思想面临着一系列新的考验。

(一)执政地位使党员理想信念面临许多新的考验

一是执政地位使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面临着能否继续保持谦虚谨慎,密切联系群众的考验。和平建设的环境,阶级斗争不再是主要矛盾,外在压力变小了。在这样的条件下,党面临的严峻考验是:执政党的党员和干部,能不能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继续同群众同甘共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建国前夕和建国后,毛泽东多次提醒全党,在执政以后,要警惕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注意脱离群众的危险。1956年,邓小平在党的八大修改党章的报告中也指出,由于我们党已经是在全国执政的党,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的危险,对于党的组织和党员来说,不是比过去减少而是比过去增加了。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能否始终保持和发展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事实已证明了这一预见。尽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在密切联系群众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改善了过去党群关系的某些不正常状况,但这些年来,确有一些党员干部,思想上对党的群众路线认识淡薄了,同群众的关系也疏远了,官僚主义气息严重了。

二是执政地位使党员和领导干部面临着能否正确使用权力的考验。党执政后,许多共产党员进入了各级领导岗位,握有一定的权力。这种情况使党员面临能否正确利用自己掌握的权力为人民服务,防止官僚主义和以权谋私。为了有效地防止干部滥用职权,保持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公仆”本色,我们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党内大多数同志经受住了权力的考验,保持了党的优良传统。但是,毋庸讳言,也确实有相当一批党员党性不强,经不住权力的考验,在资产阶级思想和封建残余思想侵蚀下,信奉剥削阶级腐朽的权力观,什么“有权就有一切”、“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等等。他们凭借执政党党员的称号,利用执政党的地位和人民赋予的职权,竭尽全力为自己捞好处,利用权力谋私利,败坏了党的形象,引起了群众的强烈不满。

三是执政地位使党员面临着能否保持旺盛革命进取精神的考验。由革命战争转为和平建设,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尽管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比起破坏一个旧世界要艰巨复杂得多,但和平建设的环境容易使一些党员产生高枕无忧,贪图安逸享乐,精神懈怠,意志衰退,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这些情绪和状况不利于党的建设事业的发展,最终

不利于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

(二)党员面临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考验

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共产党员面临许多考验。其一,共产党员面临改革创新精神的考验。改革开放以来,不少党员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大胆探索,锐意改革,知难而上,推动了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但也有一些党员和干部缺乏改革精神和创新意识,思想僵化,因循守旧,抱残守缺,习惯于老框框、老套套。也有的求稳怕乱,左顾右盼,犹犹豫豫,不敢探索。还有的不仅自己不创新,反而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事物、新经验反应冷淡,甚至横加指责。其二,共产党员面临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的考验。在改革开放问题上,存在着两种截然对立的主张:一种是党中央一贯主张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改革开放,即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改革开放;另一种是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要求中国“全盘西化”的人所主张的,同四项基本原则根本对立的改革开放,这种改革开放的实质,就是要实行资本主义。因此,能否划清两种改革开放观的界限,是对每个共产党员的考验,也是反映党员先进性强弱的一个标志。其三,共产党员面临利益重新调整的考验。从某种意义上讲,改革是对社会政治、经济利益的重新调整。我们所实行的改革,都不可避免地要触及到每个党员干部的利益。有的人会在竞争中获利,然而也有人会在其中“降格”,丧失原来的职位和利益。面对改革中的种种利益关系的调整,是从个人的利益得失出发来评价改革,对改革持怀疑、观望和消极抵制态度,还是从党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出发来评价改革,坚决拥护、积极投身改革,这无疑是对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严峻考验。其四,共产党员面临市场经济负效应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趋利性、自主性、等价性、开放性等,使有的党员的价值观取向错位、功利主义思想抬头。我们搞改革开放是为了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技术发展自己,但我们在对外开放的同时,面临着如何防止不健康的思想意识、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侵蚀的考验。

(三)共产党员要增强执政意识,自觉加强党性锻炼

其一,党员要增强执政意识修养。每个共产党员都要牢记自己是执政党的一员,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着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和领导作用的发挥。每个共产党员都应懂得,党的执政意识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共产党执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做主。共产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员干部在任何时候,都要牢记胡锦涛同志所强调的“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要求,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此,共产党员要自觉加强党性锻炼,一是要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和增强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持和实践党的性质和宗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拒腐蚀,永不沾,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经受住发展市场经济的考验。二是共产党员要正确区分市场经济原则与党性原则,决不能拿原则做交易。市场经济原则和党性原则是两个不同范畴和领域的问题。前者属于社会经济范畴,本身不仅有阶级性、政治性。它包括等价交换、公平竞争、追求效益等原则。这些原则遵循的是商品价值量进行等价交换的价值规律。其价值判断原则强调的是自我利用,它适用于调节商品生产经营者在经济活动中所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而后者则属于社会政治范畴,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政治性。它包括坚持党的理想、宗旨,指导思想,组织原则等,这些内容遵循的是无产阶级政党为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加强自身建设和发展的规律。强调的是牺牲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它适用于调节党的整体利益与部分利益、党的利益与党员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是党内政治生活的准则。这种区别决定了二者不可混淆、不能替代。共产党员在实际生活中应该充分利用、吸收市场经济原则积极的一面,限制并缩小其消极的一面,自觉地坚持和维护党性原则,按党性原则来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言行。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带头发展经济、带领群众致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献计出力,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贡献自己的力量,以坚定的理想和信念为根本,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