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创新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模式(1 / 1)

四、创新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模式

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是确保农村党员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力军的基础。在党员自我严格要求的基础上,创新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模式,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建设新农村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现实要求。

1.创新培养模式,从源头上抓好农村党员的发展工作

应在坚持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的前提下,解放思想,大力推进“双培”工程,把农村致富青年中的优秀份子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组干部,解决农村党员结构老化的问题。要拓宽领域,采取基层党组织和劳务输出中介组织合作的方式,有组织地输出部分农村青年到经济发达地区“打工”深造,作为村级后备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解决农村党员队伍活力不够的问题。要疏通“出口”,进一步加大不合格党员的处置力度,以净化党员队伍,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

2.创新教育模式,从思想上增强农村党员的党性意识

强化党员意识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前提条件。党员意识强弱直接影响党员素质的提高、党性的增强和作用的发挥。各级党组织要把农村党员的意识教育纳入农村党建工作特别是农村党员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利用党校、农广校办班进行党员意识教育专题培训,把革命历史、形势任务、党员权利和义务以及系统的党性教育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大力培训农村党员中的骨干,提高他们的党性修养,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村级党组织要充分利用村里的各种会议、党课、党员活动日等,加大教育力度,培养党员的党性意识。要将农村党员的意识教育与推广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采取的“重温入党誓词”、“党员佩徽

上岗”、“党员政治生日”、“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党员联系卡”、“党员家庭”挂牌命名、“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有效做法紧密结合,增强农村党员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3.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模式,从学习上落实农村党员的政治责任

要以强化对农村党员的政治思想教育为抓手,以巩固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为契机,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广大农村党员的头脑。要创新农村党员政治思想教育模式,注意引导党员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真正体现先进性教育同农村党员“三学三带”、“双培双带”活动的有机结合。特别是要注意将政治思想教育活动与落实党员政治责任紧密结合,制定可操作、可考核的农村党员具体责任目标,以对农村党员落实具体责任目标的督促、检查、考核、评比的方式,检验农村党员政治思想教育效果。

4.创新技能培训模式,从业务素质上增强农村党员的能力水平

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新形势和新的使命,农村党员要在改革、发展中建功立业,不仅要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良好的精神状态,还需要有过硬的本领。各级党组织要创新教育管理模式,建立上下联动和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党员技能培训体系,拓宽农村党员的发展思路,提高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要开辟农村党建新的载体,引导农村党员“学一门技术、上一个项目、带一批群众、富一方经济”。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党员技能培训的考核、评价制度,树立和宣传学习典型,激发广大农村党员争做致富能手、技能标兵。

5.创新联系群众模式,从工作途径上推动农村党员实践党的宗旨

密切联系群

众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政治优势,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基本途径和必然要求。要采取扩大联系范围、改进联系方式、丰富联系内容、增强联系实效等方面入手,创新农村党员联系群众模式。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党员干部联系点制度和农村普通党员分片联系群众制度,以确保农村党员心在群众,身入群众,同群众打成一片;要进一步健全农村党员干部调查研究制度,以确保倾听民声,与民交流,全面了解民意;要进一步健全农村党员与群众谈心制度,以确保广开言路,集中民智,作出尊重民权、顺应民意、维护民利、赢得民心的正确决策;要进一步健全农村党员为群众办实事登记和考核制度,使农村党员成为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服务的模范。同时,要加强对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情况的检查监督,促使党员干部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时刻把群众冷暖挂在心上,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永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6.创新睦权利保障和激励模式,从机制上促进农村党员发挥作用

农村党员的权利只有得到切实保障,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保护其积极性和创造性。要进一步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制度和党员批评、检举、申诉、控告等权利保障制度,切实保障农村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要建立农村党员民主参与机制,建立农村党员参与农村重大事项决策的制度,保障农村党员有与其义务对等的民主权利。同时,要围绕榜样激励、荣誉激励、感情激励和物质激励等方面,创新农村党员激励模式,给予农村党员更多的锻炼机会,使更多的农村党员有机会承担党的工作,在积极参与党内事务中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工作能力,从而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