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构建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基本内容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对构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党员的先进性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提高的过程。一个党员,要不断增强素质、提高能力,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和不断开展自我教育,永不自满,永不懈怠,不断学习和实践,不断取得进步。建立并坚持这样一种长期而有效的机制,促使党员自觉履行义务,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就显得非常迫切、非常重要了。
1.构建共产党员长期受教育的学习机制
不断学习是共产党员增强党性、提高本领、做好工作的重要前提,也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重要前提。要从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高度出发,促使广大党员自觉成为学习型党员。
构建共产党员长期受教育的学习机制,要根据时代要求和党的中心任务,针对党员的思想和工作实际,明确学习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建立健全相关的保障措施。抓好党员学习,除了党员个人的主观努力外,还要创新党员学习机制。一是健全、落实各项学习制度。要通过认真坚持“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等制度,健全完善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党员业余学习、党员学习督察等制度,切实抓好新理论、新政策、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尤其是要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学习放在首位。二是坚持因材施教、突出针对性。要根据干部党员、机关党员、社区党员、学校党员、企业党员、农村党员、流动党员、退休党员的不同特点,运用科学而生动的学习教育方法,努力达到方法与效果的有机统一。有条件的单位,可以通过到外地学习考察,到经济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到厂矿、农村和基层单位调查研究,到相关部门和兄弟单位学习取经等多种渠道,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学习,以开阔眼界,拓展思路,提高问题的能力。在坚持个人自学为主的同时,把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普遍教育和重点提高、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结合起来,并通过开展专家辅导、领导宣讲、英模报告、知识竞赛、读书笔记调阅、心得体会展评、理论文章汇编等小型经常性的学习教育活动,增强学习的效果。三是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学习考核和激励机制。要坚持党员“述学、评学、考学”制度,把学习的“软任务”变成“硬指标”,把党员参加学习的情况同年终考核、评先评优、干部培养使用和领导班子建设紧密联系起来。四是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要使每一个远程教育接收点成为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质的培训点和创新基层党的组织建设工作的切入点。五是在端正学风上下功夫。重点解决重学习、轻实践的问题,坚持把学习理论与指导实践结合起来,把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结合起来,把运用理论与发展理论结合起来,做到理论上弄懂、思想上搞清、行动上落实,切实解决“真学”、“真懂”、“真信”和“真用”的问题。
2.构建主动自觉的共产党员意识养成机制
所谓党员意识,就是共产党员对党的性质、宗旨、历史使命,以及党的纲领和任务的自觉性认识,是党员政治觉悟和党性的集中体现,其核心本质是党的整体利益与意志在党员个体身上的集中体现。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党员的“角色意识”,是对党员社会角色和政治角色的自我认同。强烈自觉的党员意识表现为党员在自己一生中对理想信仰坚定不移的追求和与此相应的责任感、使命感。共产党员树立和增强党员意识,是党的建设的一个根本要求,是保持和增强党的先进性、凝聚力、战斗力的思想基础。党员意识的强弱程度不仅关系到一个党员能否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而且关系到一个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关系到我们党整体形象与事业的兴衰成败。
培养和强化共产党员意识,最重要的是善于发现和抓住党员意识的生长点和增长点。要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使广大党员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在目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时期每个共产党员面临的严峻考验,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通过党的历史,包括革命史、建设史和改革史的宣传教育,帮助党员认识到党的伟大、光荣和正确,认识到党的事业的光明前景;通过继续加大反腐败工作力度,严惩腐败分子,唤起并增强广大党员对党的信任和信心;通过党员权利的教育和党员权利的保障,最大限度地调动、发挥和保护好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党的任务和党员义务的教育,帮助党员认清自己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崇高职责;通过科学教育,大力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通过政治上的重视、生活上的关心和工作上的帮助,增强党组织对党员的凝聚力。具体工作中,要采取“四先”,即党的重大决策和重大事务党员先了解、先讨论;科学管理知识和先进技术党员先培训、先掌握;工作目标、任务要求和工作规范党员先掌握、先做到;急难险重任务党员先行动、先完成。此外,还要坚持做到“四学”,即党员带头学新理论、新政策、新科技、新知识。努力实现“四高”的要求,即要求党员思想认识高于群众、道德修养高于群众、业务技能高于群众、工作业绩高于群众。总之,要采取多种措施,着力激发党员身份上的荣誉感、事业上的成就感和组织上的归宿感。
3.构建激励党员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机制
内在动力机制是一种激发内在活力的诱导性、驱动性机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主体多元化、生活方式多样化、价值追求多向化对党员的思想观念也产生着相当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仅靠过去单纯的思想教育和道德约束,难以解决党员思想和工作中的各种复杂问题。这就必须在加强党内思想教育的同时,坚持唯物主义的原则,承认和尊重党员个人的正当愿望和物质需求。诚然,对党员个人来说,奉献始终是第一位的。但是作为整体制度来说,则不能不讲公正。对党员为社会、为党和国家做出的劳动贡献,同样应按照国家的有关政策、法律给予相应的利益回报。平时,在党员取得成绩时,要予以勉励;在党员感到失意时,要予以鼓励;在党员碰到困难时,要予以帮助。要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让每一个党员从思想感情上贴近党组织,并心甘情愿地为组织的利益和群众的利益辛勤工作、无私奉献。
构建激励党员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机制,一要注重目标激励。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和党员队伍的实际情况,努力为党员创设合理可行的发展目标,比如党性修养的目标、业务提高的目标、帮教帮富的目标等等,并要切实把党员完成目标的情况作为评先评优、晋职晋级的主要依据之一。二要善于正面激励。要善于发现、培植党员和党组织中的先进典型,通过先进事迹演讲、巡回报告、广播、录像等多种方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先进典型。要坚持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并重的原则,使优秀党员和优秀干部有“名”有“利”,增强“优秀党员”和“优秀干部”称号的含金量,并以此增强
对广大党员的吸引力。三要坚持以人为本。在新的形势下,要把做好党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党员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切实帮助党员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特别要帮助在艰苦环境中工作的党员、下岗失业的党员、生活困难的党员和老党员解决实际困难,使老弱贫病党员平时有人问、难时有人帮、老时有人养、病时有人探,切实让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四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既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治本之策,也是激励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根本推动力。要通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且工作成效显著的干部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
4.构建共产党员行为的规范监督约束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相继出台了有关党内监督的条例。尽管如此,但党内违纪现象依然不少,有的甚至置若罔闻,明目张胆,顶风违纪。究其原因,就在于目前监督机制还不够完善、党内纪律约束机制偏软。这就警示我们:越是改革开放,越要加强和健全党内监督,越要建立健全党员行为规范约束机制。
构建党员行为规范监督约束机制,一是要把对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的监督作为重点。二是要把制度建设与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要在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党内监督制度和议事规则。要解决制度执行难的问题,树立制度权威,真正做到在党的制度面前,党员人人平等,不允许有特殊党员存在。要积极探索“八小时外”党员监督管理的新途径、新办法。在抓好制度建设的同时,还要认真抓好党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因为任何制度总是要靠人来遵守的,如果没有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权利观、金钱观,再好的制度,对这样的人也是没有用处的。心灵上的防护堤坝才是防止思想被侵蚀、防止权利滥用的关键。要坚持利用重大典型案件对党员干部抓紧抓好警示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认清在什么情况下、什么问题上、哪些环节中容易犯错误、跌跟头,并时刻保持高度警惕。要把党员监督与党员廉洁自律结合起来,严格要求党员自重、自省、自警、自励,防微杜渐,自觉过好权力关、名位关、人情关、金钱关、美色关,做到“拒腐蚀,永不沾”。三是要拓宽民主监督的渠道。要通过党内监督同国家权力机关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新闻监督、信访监督的有机结合,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四是要认真地经常性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加强党员行为的监督和约束,最重要的是坚持认真地经常性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现实情况表明,一些党员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犯错误,如果组织和周围的同志能及时提醒和批评,是可以防微杜渐,避免小错酿成大错的。原河北省国税局局长李真在监狱中就曾感叹:“如果对我的查处提前五年,后果不会像现在这样严重。但如果五年后再对我查处,后果肯定比现在严重。”这很值得深思。因此,广大党员一定要正确认识和对待组织和同志的批评,自觉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不断增强解决自身问题、纠正缺点错误的意识和能力。
5.构建共产党员正确行使民主权利的保障机制
保持党的先进性,离不开确保党章规定的党员权利的充分行使。但从近年来的实践看,一些地方和单位的党组织往往只注重党员履行义务,而忽视或者漠视保障党员的权利,致使党员权利得不到充分行使,甚至被侵犯、被剥夺,挫伤了党员的积极性和荣誉感。因此,为保障党员充分行使权利,各级党组织必须树立党员是党的事业的主体的观念,确立党员在管理党内事务方面的主体地位,以完善和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为核心,逐步建立健全一个高效、稳定、系统的保障党员正确行使民主权利的工作机制,切实保障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一是要建立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党员对党内事务的了解和参与,做到重大事情党内先知道,重要文件党内先传达,重大问题的决定党内先讨论,从而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调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要建立完善党内情况反映制度。党的各级组织要建立信息联络点,保证基层党员和下级党组织的意见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到上级党组织中来。上级党组织要认真处理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并将结果通报有关党组织和党员。三是要建立健全党内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党的上级组织作出与下级组织有关的重要决定之前,一定要征求下级组织的意见。重大事项的决策,要在党内公开,组织党员先讨论,使之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以保证党内重大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党组织要支持和鼓励党员对党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四是要建立健全侵犯党员权利的处罚制度。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按照《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的要求,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要鼓励党员在党内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支持党员同各种违法乱纪行为和不正之风作斗争。党的各级组织尤其是纪检监察机关要切实履行保障党员权利的职责,对保障党员权利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经常性的督促检查,严肃查处压制批评、打击报复等严重侵犯党员民主权利的行为。
6.构建党员履行义务的责任落实机制
认真履行党章规定的八项义务,是共产党员的天职。共产党员履行义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创造一流业绩,不仅需要自身的素质和内在的动力,更需要组织的力量,即党组织如何具体地为党员发挥作用提出要求,创造条件,搭建平台。
如何搭建党员履行义务的平台?一是要根据党员所处的不同行业、单位岗位的特点,对党员履行义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创造一流业绩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机关党员要重点在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廉洁自律、无私奉献等方面作出表率;企业党员要重点在完成生产经营任务、开展技术创新、不断开拓市场、支持企业改革等方面作出表率;农村党员要重点在执行党的农村政策,带头勤劳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等方面作出表率;街道社区党员要重点在联系组织群众搞好社区服务,和睦邻里关系,帮助社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带动居民维护社区秩序等方面作出表率。二是要根据不同的职业特点,组织党员开展各种富有特色的主题实践活动。如,在机关单位,要建立机关党员履职制度,通过建立“党员示范点”、“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等责任制,把“争创一流业绩”、“争当创业先锋”等主题实践活动常态化。再如,在广大农村,要根据农村工作的实际需要,按照因地制宜、因事设岗的原则,以村党支部为单位,设置如政策法规宣传、实用技术推广、农村社会稳定、农副产品营销、村务财务监督、公共设施维护、文明新风倡导、脱贫致富帮带、农业结构调整、计划生育工作等岗位,实行自愿申报与民主推荐相结合,把每个党员放到最适合的岗位上,使绝大多数党员都有发挥一技之长的舞台。在此基础上,还要精心组织好党员“联户帮带”、“扶贫帮困”和党员“双带
”等活动,让每个农村党员找准自己的位置,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三是要把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加以细化,分解到每一个党员,使每一个党员清楚无误地明白自己的岗位责任;要积极探索发挥无职党员、流动党员、退休党员和非公有制企业党员作用的途径和方法。四是要通过指导、帮助、检查、评比、奖惩等一系列制度,促使党员有效地承担好、履行好自己的责任。
7.构建党员服务联系群众的基本机制
党的十六大指出,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是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共产党员只有在服务群众的实践中,才能体现党员的先进性特质。广大群众只有在党员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下,才能真正长期得实惠。
每个党员都要认真坚持党的宗旨,牢固树立群众为本的理念,真正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如,在广大农村,要不断完善党员包村联组责任制和义务奉献日制,主动为群众设计奋斗目标,提供技术指导和物质帮助,努力形成以党员干部带头,党员全员参与的立体式、长效性服务群众生产生活的格局,真正让群众长期得到实惠。再如,在县、乡机关,要建立畅通党员联系群众的途径渠道。可以探索在建立民情民事调处服务中心、科技兴农服务中心、机关效能服务中心和“党员服务社”等为民服务窗口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党员干部下基层调研和服务制度,积极开展“进村入户到企业,广开言路听意见”活动,畅通党群联系渠道,从而有利于了解民声、体察民情、尊重民意、维护民权。
时代不同,对党员先进性要求不同,党员服务群众的方式也就不同。因此,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创新党员服务群众的载体。一方面,要建立谈心谈话制度,做到群众“惑时有人解”;建立定期走访制度,做到群众“平时有人访”;建立结对帮扶制度,做到群众“难时有人帮”。另一方面,要按照“适宜、适时、适度”的原则,根据各行业党员特点,积极创立“党员示范点”、“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并把“争创一流业绩”、“争当创业先锋”、“争做党员志愿服务者”等主题实践活动用制度的方式固定下来,使之经常化、制度化。特别是要建立长效的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机制,健全和完善党员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制度、基层锻炼制度、基层联系点制度、向群众通报工作制度、定期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制度、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制度、帮扶困难群众制度,切实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落实到各项具体的工作中。建立群众评价机制,把考核评价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工作成效的最终发言权交给广大群众,由群众进行监督和评判。
8.构建党员队伍保持生机活力的新陈代谢机制
构建党员队伍保持生机活力的新陈代谢机制,就是要形成党员发展工作和处置不合格党员的良性机制。
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是提高党员队伍素质的基础。党组织要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党员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并通过健全完善良性机制来解决党员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要认真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严格把好“入口关”。要牢固确立人才强党的理念,经常地吸收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入党。要把好政治素质关、思想品德关,防止用“能人”标准等代替党章规定的标准。要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严格履行入党手续,健全和完善发展党员工作中的推荐、公示、组织谈话、入党积极分子培训、预备党员考察、党员转正审核、党员质量考核和违规发展党员的责任追究等制度。在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同时,要进一步疏通党员“出口”。当前,不合格党员的“出口”不畅、“出党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和完全的解决。因此,必须加大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的力度,逐步形成有进、有出、优者留、劣者汰的党员队伍“出口”机制。对不合格党员的处置,一是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杜绝“好人主义”、“保护主义”的思想,以及“宽大为怀”、“不忍下手”的态度和“低调处理”、“内部消化”、说情照顾等做法;二是要科学界定不合格党员的具体标准,保证不发挥党员作用者、违法乱纪者、腐化堕落者、群众满意率低者、丧失革命意志者、有“三不”表现者(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和不按时交纳党费及不完成党组织所交办的任务)都能得到相应的处理;三是要严格规范不合格党员的处置程序,保证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客观、公正、规范、严格、稳妥地进行,对被确定为不合格的党员,该限期改正的要限期改正,该诫勉的要诫勉,该劝退的要劝退,该除名的要除名,该取消预备党员资格的要取消其资格;四是要积极创造条件,探讨实行并完善“党员资格年审制度”和“党员证”制。
9.构建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工作支撑机制
构建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工作支撑机制,对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至关重要。构建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工作机制,一是要落实党建工作领导责任制。要坚持和完善党委抓党建、书记带头抓的党建工作责任制,明确各级党委的“一把手”是基层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建立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使联系点成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示范点。二是要创新管理机制,努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组织、宣传部门和纪检机关分工负责,有关部门和单位互相配合的党员管理工作新格局。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明确各有关部门在基层党建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充分调动各有关方面的积极性,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各级各类党组织要在坚持党的先进性建设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和特点,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运用行之有效的方式和载体,丰富活动内容,强化活动效果。三是要调整和理顺移部分职能部门派出机构的管理关系。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管理”的原则,在接受垂直领导的同时,必须接受所在地区党委的领导。要根据党员分布广泛、流动性大的实际,创新党组织的设置形式,努力做到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要加大在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不断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要创新管理手段,探索对党员实行快速、便捷的网络教育和管理的方法。四是要健全机构,充实力量,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务政工干部队伍。为保证党的基层组织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必须建立和保持一支高素质的党务政工队伍。要重视提高党务工作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支持党务干部的工作,关心他们的思想和生活,给他们提供学习培训的条件和干事创业的环境。五是要加大对基层党建工作宣传和报道的力度。要搞好舆论宣传,充分运用报纸、广播、电视、图书、互联网等媒体,大力宣传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意义,宣传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中的先进典型,宣传先进性建设的做法、经验和成效,为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