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正确处理中国先进文化和其他文化的关系(1 / 1)

2.2 正确处理中国先进文化和其他文化的关系

社会主义文化在我国已经居于主导地位。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社会上还存在一些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落后文化,甚至还存在一些腐蚀人们精神世界、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腐朽文化。要通过完善政策和制度,加强教育和管理,移风易俗,努力改造落后的文化,努力防止和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和各种错误思想观点对人们的侵蚀,逐步缩小和剔除它们借以滋生的土壤。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的文化,必须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创造精神,必须具有世界眼光,增强感召力。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党和人民从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我们都要积极继承和发扬。我国几千年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同时必须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的要求,结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努力繁荣先进文化,把亿万人民紧紧吸引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旗帜下。

——江泽民

2.2.1 如何正确对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社会主义文化在我国已经居于主导地位。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社会上还存在一些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落后文化,甚至还存在一些腐蚀人们精神世界、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腐朽文化。改造落后文化,努力防止和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和各种错误思想观点对人们的侵蚀,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职责。

思想文化领域,先进文化不去占领,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就会去占领。我国曾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仍然存在深刻的社会影响。我们发展市场经济,市场活动中出现和存在的东西,并不都是积极、健康、合理的,也有错误、丑恶的东西腐蚀着人们的思想和灵魂。西方敌对势力乘我对外开放之机,千方百计以腐配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对我进行渗透和腐蚀,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图谋。正确分析和认识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和各种错误思想观点之所以发生的根源,我们就能对之开展正确有力的斗争。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批评和抵制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观点。对于那些宣扬全面否定党和人民历史功绩的东西,攻击和否定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东西,散布腐朽思想、颓废情绪以及传播封建迷信、渲染色情暴力的东西,都必须旗帜鲜明地加以反对、抵制和批评,决不能任其泛滥。要积极发展先进文化,用先进文化占领域乡思想文化阵地,在不断满足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中移风易俗,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要通过完善政策和制度,加强教育和管理,逐步缩小和剔除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和各种错误思想观点借以残存和滋生的土壤。

2.2.2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文化传统的继承,任何民族的文化,都不可能抛弃民族的传统而重新开始。文化建设不能割断历史,我们民族历经沧桑,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化传统。

中华民族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誉。五十多年以来,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国文化,它们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在思想学说、经验智慧、道德传统、民族精神和历史认同等方面,即使在今天,也仍然具有其强大的生命力。因此,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汲取我国历史长期积淀的丰富文化遗产,并进行科学的扬弃,对于我们振奋民族精神,推进现代化建设,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文化精华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国人民面对自然、面对外敌入侵、面对外来文化,虽然饱经磨难,屡遭挫折,但由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即蕴含着一种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因而最终都走

向了胜利彼岸。

第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思想。清人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语道出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炽热的爱国思想。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又说,“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老子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而北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岳飞的“精忠报国”思想则把这种爱国忧民的精神推向了顶峰,这是我们当前进行生动爱国主义教育的悠久历史基础,是十分珍贵的优秀历史文化遗产。

第三,维护统一、重视和谐的群体意识。统一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个突出的特点即是民族文化从未中断,其重要的因素是中华民族有着祖国统一的强烈意识,有着巨大的凝聚力量和维护统一的信念。这种信念体现在群体关系上则表现为一种重视和谐的互助互谅、互礼互让的精神。今天,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努力克服务和困难,正确处理各种矛盾,以积极的态度去理解“和为贵”的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四,“陈以德义,示以好恶”的教育传统。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孔子的“有教无类”、“好学不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等教育思想成为我国自古以来的教育思想的基础。汉王符提出的“陈之以德义而民兴行,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就是孔子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延续。孟子提出的“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人格标准,则是这种教育思想的杰出典范。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重视人的整体素质的教育和提高,确立正确的是非标准,发挥崇高的人格力量,实际上仍是一个古老而又现实的课题。

第五,“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我国古代很早就有“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的提法。主张治国安邦要“以人为本,以财为末。人安则财赡,本固则邦宁。”强调“民为邦本,未有本摇而枝叶不动者。”历代王朝的更替兴亡都反复验证了这一普遍而又具有规律性的哲理。

第六,“我之不德、民将弃我”的修身准则。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注重人的修身和道德。并把个人的修身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联。《孔子??大学》载:“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治国,国治而后天下平。”这对于今天我们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身修养,正确立身处世,具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

第七,见利思义,义重于利的价值观。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对义利观有着辩证的思想,既不一般地反对利,但同时更强调义重于利、见利思义。因而自古就有“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说法。强调“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荀子则说:“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虽尧舜不能去民之欲利,然而能使其欲利不克其好义也。虽桀纣亦不能去民之好义,然而能使其好义不胜其欲利也。故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上重义则义克利,上重利而利克义。”从而较为全面地阐述了中国传统的义利观,指出了社会对义利的导向具有重要作用。这对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义利观、价值观的正确建立都会有所帮助。

对这些优秀文化传统,我们要十分珍惜、爱护,并不断地加以弘扬。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任何一种优秀的文化传统,只有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地扬弃、改造和更新,才能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才能反映活生生的当代生活,并给现实生活以永不枯竭的推动力。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农耕小生产的自然经济为基础,以血缘宗法关系为纽带而发展起来的,不可避免地带来历史的、阶级的局限。因此,对传统文化不能毫无批判的兼收并蓄,必须进行认真的清理。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批判继承的方针,他指出,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历史文化,区分精华和糟粕,使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创造的文明成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获得新的生命,放出新的光彩。

2.2.3 如何借鉴和吸收外国文明的优秀成果

要继承和发

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把它们熔铸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之中,这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重要基础和条件。我国文化的发展,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江泽民同志在大力提倡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特别强调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积极吸收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

积极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化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要求,是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综观世界文化发展史,可以看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互相开放、互相交流、互相吸收,同时又不断分化,是各民族文化发展的一条规律。如果将自己仅仅局限于本民族单一的文化之中,就会使民族文化停滞。不同国家、民族间文化的交流和吸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

如何对待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所创造的文明成果,是近现代中国文化建设,乃至关乎整个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亦是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问题之一,对外开放、大胆吸取和借鉴全人类文明成果是实现社会主义不可缺少的战略方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二十年的实践证明:我们党的对外开放的方针是成功的。对外开放的重要性为愈来愈多的人所承认。但是也应看到,在扩大开放上,尤其是在吸取和借鉴当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创造的文明成果上,胆子不够大,顾虑重重,存在着思想和理论方面的障碍,存在着严重的保守倾向。

我们要摒弃近代以来体用分离的思维方式,摒弃西方物质文明比我们发达,精神文明我们比西方优越的陈腐观念。我们不仅要学其“用”,而且要批判学其用后面的“体”,资产阶级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我们要反对。以个人为本位的价值观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它与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上的以社会为本位的价值观是相对立的。但资产阶级价值观中自主观念、自由观念、平等观念、民主观念、法治观念、效率观念、竞争观念、创新观念、冒险观念等均有其合理的、可为我们吸收和借鉴的东西。倘若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拒绝接受这些合理的因素,那它的社会本位与封建的社会本位很难划清界限。封建社会的以社会为本位的价值观是以否定个人利益、牺牲个性自由为条件的,实质上是一种没有个体自主性的价值观。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社会本位的价值观是建立在尊重个体自主性基础上的个体与社会有机统一的价值观。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对资产阶级价值观的辩证扬弃,而不是形而上学的简单否定。对资产阶级价值观的简单的全盘否定,与简单的全盘肯定一样,都不可取。

我们承认资产阶级在创造文明成果上的重要作用和历史功绩,我们更要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文明成果,主要是由西方社会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创造的(当然,西方社会的文明成果中还包含有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劳动成果和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劳动成果),把资本主义社会的文明成果笼统地说成是资产阶级的或资产阶级创造的是不确切。即使是资本主义的制度文明,如民主制度。同样地凝结着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长期斗争的成果。总之,资本主义社会的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上的成果,是人类的共同财富。社会主义社会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否定,但这是辩证的、包含肯定的否定。离开资本主义社会的文明成果,社会主义无从谈起。

同时,我们要坚决抵制资本主义社会那些消极腐朽东西对我们的侵蚀。无论是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还是对外来文化先进合理成分的学习和借鉴,其最终目的,都在于创造和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我们讲继承、讲借鉴,目的是通过继承和借鉴,使民族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的精神,同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不断创新,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而西方腐朽思想文化,正是有背于这一要求的。我们要从建设先进文化的要求出发,坚决抵制西方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