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圆梦之旅(1 / 1)

第二章

圆梦之旅

1993年,北京申奥代表团在蒙特卡洛失意而归,返回时却在首都机场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当有记者问带队的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中国是否还要继续申办奥运会时,李岚清说:“我们中国人做任何事都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即胜利了不骄傲,不成功也不气馁。我们将一如既往,继续为发展奥林匹克运动做贡献。”

诚如所言,2000年奥运申办的失利,并没有动摇北京申办奥运会的决心和信心。反而促使北京从中吸取到更多的经验教训,以人之长补已之短,为新一轮的申办不懈努力!

北京准备好了

1999年9月6日,北京2008奥林匹克运动会申办委员会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成立,专门进行2008年奥运会的申办工作。该机构由北京市政府、国家体育总局、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奥林匹克事务专家以及社会各界优秀人士组成。

北京市市长刘淇任北京奥申委主席,国家体育总局局长、中国奥委会主席袁伟民任执行主席,国际奥委会执委何振梁、中国奥委会原副主席魏纪中任顾问,国际田联副主席楼大鹏任体育主任,中国奥委会屠铭德和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王伟分别担任秘书长和副秘书长。

北京2008年奥申委的成立标志着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工作正式提上日程。奥申委成立后,一系列紧锣密鼓的申办准备工作也随之展开。

2000年5月8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明确表示,中国国务院对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十分重视,全力支持,并将从各个方面为申办工作创造良好条件。他指出,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北京市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尤其是近几年,北京市的环境状况有了很大改善,并且正在为尽早实现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目标而努力。这些都为北京成功申办奥运会奠定了十分坚实的基础。

6月20日,北京奥申委秘书长王伟在瑞士洛桑向国际奥委会正式递交申请报告。报告回答了国际奥委会向申请城市提出的22个问题,陈述了关于北京筹办2008年奥运会的计划和构想,是北京市申办2008年奥运会向国际奥委会递交的第一份正式答卷。

2001年2月,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编辑了一份《北京市出租汽车行业创文明窗口支持北京奥运专辑》,这份《专辑》在北京数十万辆出租汽车内随处可见,对宣传北京市申办2008年奥运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份《专辑》中分析和列举了奥运会选择北京的十大理由:

(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从未举办过奥运会。按照惯例,奥运会应轮流在各大洲举办。亚洲自1988年韩国汉城奥运会后,到2008年已经有二十年没有举办过奥运会了。如果2008年奥运会在拥有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其中有四亿青少年)的中国举办,是宣传奥林匹克理想和精神的大好时机,也更能体现出奥运会的全球性、广泛性和参与性。

(2)中国具备举办奥运会的经济能力,北京是一座极具发展潜力的城市。近十年来经济始终以每年10.8%的速度增长,1999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为240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2000美元以上。

经济实力对能否成功举办奥运会至关重要。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历经百年风雨沧桑,已经成为世界不可或缺的顶级盛事之一。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已经不仅仅是体育赛事,而是一项具有深远影响、广泛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各领域的重大国际活动。但是,在第二十三届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成功举办之前,奥运会的举办权却一度像烤熟的山芋,好吃但烫手。

申办奥运会是对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检验。在萨马兰奇就任国际奥委会主席之前,国际社会上很少有国家愿意举办奥运会,因为之前历届奥运会都是赔钱的。加拿大蒙特利尔市历史上多次申办奥运会,终于获得了1976年第21届奥运会的主办权。为了办好这届奥运会,组委会开辟奥林匹克中心,新建运动场等设施。但上世纪七十年代全球经济大萧条,使整个赛事出现了十多亿美元的巨额亏空。二十年后,蒙特利尔人才终于还清了当年奥运会的债务,这就是著名的“蒙特利尔陷阱”。

美国人尤伯罗斯首创了奥运会商业运作的“私营模式”后,不仅改变了以往奥运会“赔本赚吆喝”的历史,而且在没有任何政府资助的情况下,在洛杉矶奥运会创造了2.25亿美元的盈利,他也因此被称为“奥林匹克商业之父。”

(3)政治稳定,社会安定。在世界主要首都城市中,北京是刑事犯罪率、交通死亡率、火灾发生率最低的城市之一。城市安全保卫具备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能力。

稳定的社会是奥运会成功举办的保障。奥运历史上曾发生数十起黑色事件,一度为奥运会蒙上了阴影。远的有1968年的墨西哥奥运会,当时学生一度发生骚乱,在警察和军队的镇压下最终平息。媒体一度报道说在这次动乱中有二百多人死亡,上千人受伤。近的有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奥林匹克公园的垃圾桶发生爆炸,一人当场被炸死,一人受惊吓引发心脏病死亡,一百多人受伤。

(4)北京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北京有着三千年的建城史,拥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北京又是一座拥有近百所高等学府、科学教育事业发达的现代化城市。在北京举办奥运会将更加有利于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5)中国是体育大国。近些年,中国的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已连续在近两届奥运会上获得金牌和奖牌总数第四的好成绩。至2001年为止,中国的运动员共获得1317个世界冠军、超破世界记录1026次。不仅如此,中国群众的体育运动基础雄厚,常年坚持体育锻炼的逾三亿人。

(6)北京有举办大型运动会的丰富经验。北京多年来积极参与奥林匹克事务和诸多国际体育赛事,不仅成功举办了1990年第11届亚运会、1994年第六届远东及南太平洋地区残运会,并且获得了2001年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主办权。

(7)一流的通讯、交通、饭店及其他社会服务设施。北京共有星级饭店344家、客房7.2万间,奥运会期间接待能力为40万人。北京轻轨铁路上马,四环路全线通车,五环路开始修建,广安大街竣工。首都机场的年客运能力为3500万人次,航线连接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城市。

(8)1998年至2007年,北京市计划投入120亿美元治理环境。一个美丽的奥林匹克公园正在设计中,北京在城市环境最优美的北部建立奥林匹克公园,占地1215公顷,其中包括容纳8万人的主体育场、14个体育场馆、运动员村和国际展览中心等,连同760公顷的森林绿地,将非常适合运动员比赛和休息。

(9)全民的大力支持。北京申奥工作得到了全市及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北京申奥委员会征集到2000多件北京申奥会徽设计稿和3万多条申奥口号,申奥委员会的网站开通首日,访问量就突破万人。据一家独立的调查公司对北京市民的入户调查显示:94.6%的北京市民支持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

(10)中国政府的支持。2000年5月8日,朱镕基总理代表党中央、国务院表示:中国政府全力支持北京申奥,将从各个方面为北京申办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国家主席江泽民向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发出亲笔信,表示他本人及中国政府对北京申奥的支持,信件全文如下:

亲爱的萨马兰奇先生:

我曾收到过您寄来的关于北京申请2008年奥运会的信件。

在您最近主持的国际奥委会执委会上,北京已经成为5个候选城市之一。我和我的同事们完全支持北京申办。如能在具有悠久文明并且迅速发展的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无论对奥林匹克运动,对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积极意义。

我深信北京市在中国政府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将作出非凡的努力,一定能办成一届高水平的奥运会。

欢迎您在方便的时候访问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江泽民 二〇〇〇年九月九日于北京

2001年1月16日,法国巴黎的《世界报》刊发了专题文章《北京展开申奥总动员》,文中说:“北京申奥已经形成全国动员的规模,中国人民已经树立起全民热衷奥运的形象。北京为申奥所做的巨大努力为世界瞩目。”

不错,相信“更上一层楼”的新北京能够承办好一届奥运会,北京准备好了。

“新北京,新奥运”

2000年2月1日,北京奥申委确定2008年申奥口号和申奥会徽,同时申奥网站正式开通。申奥口号为“新北京,新奥运”,英文口号是“NEW BEIJING GREAT OLYMPICS”。

北京申奥口号的内涵是:有三千余年建城史的北京,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将以崭新的、多姿多彩的面貌进入新世纪,她将以饱满的热情欢迎全世界的体育健儿和各界朋友,共同参与奥运盛会。历经百年沧桑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拥有世界人口1/5的中国举办,将使奥林匹克精神得到更广泛的传播,翻开奥林匹克运动崭新的一页。同时,进入新世纪的奥林匹克运动也将以全新的面貌向世界人民展示其特有的魅力。

“新北京,新奥运”,一个响亮而贴切的口号。口号诞生的背后,无数人曾为此付出努力,这个口号的诞生是集思广益的结果。

自1999年9月6日,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成立后,申奥口号征集工作迅速展开。北京奥申委主席刘淇在口号征集工作展开之初强调,申办奥运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很多方面的工作,必须在统一口号的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多层次地展开。对于申奥口号,刘淇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要求:

一、要有震撼力和感染力,主题要鲜明;

二、能够突出城市特点,发挥我们的优势;

三、体现奥林匹克宗旨,弘扬奥林匹克精神;

四、要有很强的凝聚力,能把方方面面的力量动员起来,拧成一股绳,积极为申办奥运作贡献。

征集奥申口号的消息发布后,全国上下掀起了集体参与申奥口号创作的**。社会上各行各业的群众纷纷参与申奥口号的征集活动。有的学校动员全校学生参与,北京印刷学院机电工程系学生会组织全系学生提出了338条口号,北京市九十四中学团委组织全校学生提出了181条口号,北方交大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学生会组织全院学生提出了165条口号。

除了集体的创作力量外,广西的一名普通职工陈凤是申奥征集活动中提出口号最多的个人,她一人共提出126条口号。来自北京黄寺大街24号院的一位朋友提出了自己的118条口号。到截稿日期为止,北京奥申委共收到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全国各地群众来信一万多封、口号作品三万余件。如此大范围的群众参与活动,饱含着全国人民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礼赞,对北京申办工作的热情支持。

同时,大批国际友人也热情参与了口号的征集活动。包括韩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西班牙、马来西亚、肯尼亚、美国、英国、法国、挪威、日本、德国、意大利、俄罗斯等国家都有人热情参与了申奥口号创作。加拿大驻华大使馆高级助理段美德先生不仅通过传真发来了口号,还特意用挂号信的方式寄来了自己的一些意见。柯马凯先生父母为英国人,他本人生在中国,毕业于伦敦皇家学院,具有汉、英两种语言背景,他担任口号译审工作,并对专家们的口号进行认真分析,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美国《时代》杂志北京分社社长吉米先生对应征口号的国际化问题提出了许多中肯意见,并提出了自己的口号。这些国际友人的积极参与,为北京奥申委口号征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北京奥申委会同有关专家,综合群众作品和定向征集作品,最终确定了50条比较有代表性的口号。之后,有关专家对这些口号逐一进行分析。最终又排除了诸如“请到北京一显身手”、“长城握手,拥抱未来”、“不到长城非好汉,奥运办到北京来”等口号,这些口号虽然仍难以采用,但奥申委觉得与申奥总的方针已经越来越近。

不久,在一个名为“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整体形象战略专家研讨会”上,北京某国际公关公司的苏珊博士提出新北京的概念,清华大学李希光教授也提出“新中国,新奥运”的口号。大家讨论认为,北京和中国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就是与八年前相比,也有了惊人的巨变。这个口号就是要向全世界宣告:一个蓬勃发展的中国已经屹立在太阳升起的地方。

在这两个口号的基础上,奥申委最后敲定了“新北京,新奥运”的申办口号。它的核心信息是“新北京”,这是一个丰富的概念,它表明北京经过二十年的改革开放,已经成为一个融古老文化与现代化大都市风情于一体的国际名城,完全有能力举办奥运会;“新奥运”意味着中国举办奥运会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奥林匹克事业的发展。

口号原来的英语是“A NEW BEIJING FOR A NEW OLYMPICS”,许多人对此并不满意。何振梁先生提出了意见:“我看不要叫NEW OLYMPICS,人们会问什么是NEW OLYMPICS?我看干脆叫GREAT OLYMPICS。”由此,申奥的英语口号也确立了。

北京2008年申奥口号简洁明快、朗朗上口,可谓是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集体智慧的结晶。

北京申奥会徽的确立,同样经历了大规模的征集活动,国内外爱国人士纷纷献计献策,递上自己的设计方案。北京奥申委公布的会徽说明:申办会徽由奥运五环色构成,形似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品的“中国结”,又似一个打太极拳的人形。图案如行云流水,和谐生动,充满运动感,象征世界人民团结、协作、交流、发展,携手共创新世纪;表达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

“世界性、地域性、运动性、21世纪性”是北京奥申委会徽设计的四大原则。征集的稿件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首先是来自社会各阶层的,普通群众的创作。奥申委先后三次在各新闻媒体上发布征集消息,截稿时共收到社会来信868封,作品千余件;其次,中国美协在中央美院、清华大学美院、四川美院、沈阳鲁迅美院、西安美院、杭州中国美院、广州美院等全国七大专业美术院校,教育部在京、津、沪三地大学生中进行定向征集;还有就是来源于专业设计师的创作意见。1999年12月18日至19日,奥申委邀请高等院校、国际知名策划公司及大众传媒领域的三十多位专家学者举办研讨会,多位专家学者建议依照国际通行的做法,请专业设计师参与创作。于是在“北京2008奥运会徽志设计专家邀请赛名单”上,京、沪、港、澳、台、穗(广州)、鹏(深圳)七地的十三位设计师被委以重任。业界人士说,他们代表着当今中国徽志设计和平面设计的顶尖水平。

2000年1月18日,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会徽征集活动进入总评阶段。奥申委常务副主席、北京市副市长刘敬民,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靳尚谊亲任评委会主任,与中国美协、海内外著名设计专家和奥申委领导组成的总评委对入围的近百件作品,采用讨论和无记名投票方式,经过三轮评审,确定圣火、水墨天坛、长城、圣火牡丹、彩龙、彩色长城、脸谱、飞燕、天坛、运动天坛等十件推荐作品提交奥申委,以便最终向社会推出一件申奥会徽作品。

北京奥申委征集会徽设计图案总评委和总设计韩美林先生接受委托,担任入选会徽总修改。在修改过程中,深圳设计师陈绍华提出了新的想法,即以中国结中“盘长”图案的象形,把五星、五环和中国传统的太极拳结合起来。这一创意受到北京政府和众多艺术家的赞扬,在陈绍华、韩美林、靳埭强三人的不断打磨下,这幅充满现代感的作品最终被确立为北京2008年申奥会徽。

其中,除了感谢那些夜以继日忙于设计和修改的艺术家外,还应该感谢许许多多默默无闻为会徽的征集工作付出辛勤劳动的人们。原中央工艺美院装潢系主任、资深设计专家陈汉民冒着小雪,不顾严寒,在去北京医院看病的途中专门来到奥申委新闻宣传部交上自己精心创作的多幅作品。来自台湾的著名设计师、台湾师范大学副教授林磐耸先生,三次自费从台北飞到北京,他不仅带来了自己的作品,更为北京奥申委带来了自己从1988年汉城奥运会开始潜心搜集的大量珍贵的奥运会形象设计资料。他说,作为中国人能参与北京申奥的设计工作,他感到十分荣幸。他希望把花了十多年时间积累的有关奥运会的资料提供给北京奥申委,供大家参考。

可以说,在申奥会徽面世过程中,所有积极参与征集工作的专业美术院校及普通高校的师生们,以及那些热情投入的普普通通的各界群众,他们都是真正的无名英雄。

国际奥委会评估团来京

2000年6月18日,北京奥申委秘书长王伟赶赴位于瑞士洛桑的国际奥委会总部,向奥委会递交了申办城市必答的22个问题的

答卷。6月19日,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正式向国际奥委会递交申办报告。

北京《申办报告》分三册,共18个部分,总计596页。报告采用紫红色封面,简洁大方的装帧,一页法文一页英文,并配有照片和图表,清晰、精美。

《申办报告》堪称一部实实在在反映北京和中国发展前景的“百科全书”,前17部分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体育和城市建设等方方面面。最后一部分则是多达169份的保证书,包括国家主席江泽民和国务院总理的支持信,北京市长刘淇以及国家体育总局、外交部、财政部、海关总署等部门负责人以及近百家宾馆、饭店负责人签名的保证书。

这份包罗万象的《申办报告》早在2000年初就开始筹备了。直接参与编撰工作的人员就多达200余人。报告的法文和英文翻译工作是由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专家组承担的。完稿后,熟悉体育、精通英法语言的体育专家何振梁、魏纪中、楼大鹏、吕圣荣等应邀“出山”,对报告进行最后的合校。

功夫不负苦心人,北京为申奥所做出的种种努力终于获得了回报。2000年8月28日19时39分,国际奥委会正式宣布,中国北京成为2008年第29届奥运会的候选城市之一。一同进入候选城市的还有: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日本大阪、法国巴黎、加拿大多伦多。

2000年8月31日,在王府井工艺美术大厦橱窗里跳动了95天的申奥倒计时牌终于开始了新的征程。10时22分,随着紫红色幕布的徐徐拉开,调整之后的倒计时钟向人们闪耀着一个新起点:距确定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还有317天13时37分。

2001年1月,为了唤起民众的支持,扩大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影响力,北京奥申委宣布聘请成龙、邓亚萍、杨澜、桑兰、巩俐、刘璇为北京申奥形象大使,为北京助威!

成龙是第一位被聘请的申奥形象大使,同时也是奥申委的委员。成龙先生在国际影坛有很高的声望,在国外是中国功夫最好的代言人,请他做申奥形象大使,以他的特殊身份支持申办工作,可以令北京申奥的整体形象得到促进和提高,可以争取海外华人的全力支持。

邓亚萍,世界著名乒乓球运动员,两次出任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共获得18个世界冠军,其中包括四个奥运会冠军,并连续七年保持世界排名第一。这次,作为申奥大使的她对北京申奥的形势也进行了评价:“北京是人口最多的国家首都,能够举办奥运会无疑会极大地促进奥林匹克精神在全世界的传播。”

杨澜曾担任中央电视台和凤凰卫视节目主持人,现在是阳光文化影视公司董事局主席。杨澜说,八年前,她曾作为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赴蒙特卡洛报道选定2000年奥运会主办城市的国际奥委会第101次会议。非常遗憾的是,北京那次没有申办成功。今天她荣幸地被评为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形象大使,她将通过文化传媒为北京申奥多做宣传工作。她说,到时候,她希望从莫斯科笑着回来。

桑兰,体操运动员。1998年的一次比赛中,桑兰不幸受伤致残,但她表现了高度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不屈的性格。桑兰说,感谢北京奥申委对我的信任,我会经常向我的好朋友们写信、打电话宣传北京的申奥情况。

巩俐,国际影星,她是首位担任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的华人,也是首位担任联合国粮农组织大使的华人。

刘璇,上世纪90年代中国体操女队全盛时期的主力队员之一。她服役时间长,先后与莫慧兰、周端、乔娅、叶琳琳、吉利雅、毕文静、孟菲、奎媛媛等并肩作战,创下中国女子体操队年龄最大的纪录。她也是中国第一位参加两届奥运会的女子体操选手。

这五位北京申奥形象大使将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与全中国、全世界一起为北京申奥擂鼓助威,尽自己的一份心力。

2001年2月21日,北京申奥进入关键时刻,国际奥委会评估委员会委员到京考察。评估团主席由国际奥委会委员、国际自行车联合会主席、荷兰人海因·维尔布鲁根先生担任,副主席为国际奥委会体育部主任、瑞士人吉尔贝·费利先生。其他成员还有:国际奥委会代表、国际奥委会委员、菲律宾的弗朗西斯科·艾里扎尔德先生,国际奥委会委员、英国的克拉格·瑞迪先生等共17人来京,进行为期四天的考察。

21日至24日,评估团将听取北京奥申委的陈述报告,陈述报告与申办报告一样共分为17个主题。评估团还将实地考察北京的体育场馆、宾馆饭店、交通设施、环保设施、电信设施、医疗卫生设备、文化设施等。本次考察是7月13日投票前,国际奥委会对各申办城市唯一一次评估考察,评估团将在全部考察结束后,写出《考察报告》,再与各城市的《申办报告》一起,成为国际奥委会今年7月投票确定2008年奥运会举办城市的重要依据。

国际奥委会评估团来京考察期间,中国政府领导人及北京政府对考察团的工作全力支持。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中南海接见了评估团主要成员,表达了对评估团来访的欢迎,以及对北京市申奥活动的支持。

北京是国际奥委会评估团考察的第一站。随后,评估团将依次对大阪、多伦多、伊斯坦布尔和巴黎进行考察。24日下午,评估团在离开北京前召开新闻发布会,评估团主席海因·维尔布鲁根说,评估团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北京。北京申办奥运会得到了政府和市民的大力支持,北京奥申委的工作是积极有效的。他认为,北京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比赛规划以及场馆建设方案,这将给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和北京人民的生活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

2001年5月15日晚8时,国际奥委会通过其官方网站公布了国际奥委会评估团对五个申办城市的评估报告。北京、巴黎、多伦多的申办准备工作受到了国际奥委会评估团的一致赞扬,暂时处于领先地位。

在关于北京的评估中,长达100多页的报告从政治体制、经济实力、民意支持、环境保护、市场潜力、场馆建设等方面对北京申奥工作的方方面面做了详尽的考察分析:

在体育场馆和基础设施及其配套设施的建设方面,北京提交了充分的保证,这些保证来自中央政府和市政府,这是北京申办工作的优势。

北京奥申委所提交的预算是完全可行的,并得到了政府的强有力支持。

北京在申办方面既有政府强有力的管理手段,又有政府的大力支持。这将提高北京组委会对奥运会的管理和组织效率。

在体育场馆的规划上,包括奥运村和记者村、主新闻中心和国际广播中心的规划都是严密的。奥林匹克公园在环保方面做得很出色,该公园的位置、到赛场的便捷和较短的交通用时,都说明了北京提出了一个高质量、尤其是以运动员为中心的体育规划。场馆的建设计划是可以实现的,并将保证为中国体育留下一笔财富。

北京是一个人口不断增加的大都市。虽然我们评估团成员在市区内的交通很方便快捷,但是我们也察觉到北京所存在的道路交通拥挤状况。但政府在交通管制的力度、奥运会期间的全面交通管理计划和正在进行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将大大减少交通方面所可能存在的风险。

北京有足够的接待住宿能力,并有到2008年时合理和固定的价格保证。北京也不存在安全风险的问题。

北京目前的电讯发展水平是足够的,但是通讯技术的基础设施的持续改善,是成功举办奥运会的基本条件。

北京存在较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但政府已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已承诺要改善空气质量,提出了一整套的环保措施。评估团相信,北京对这个问题的清醒认识和详细的措施和计划(包括正在进行中的环保措施)以及强有力的资金保证,将把北京在环境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减少到最低限度。

另外民众支持申办的热情很高。有一种看法是,北京若申办成功,将是世界对这个国家的一种认可。

评估团清楚地表达了对2008年北京主办一届伟大的奥运会的能力的肯定。报告认为北京从上次申办以来,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并且指出北京在所有申办城市当中享有最高程度的民众支持率,超过94%的北京人即1200万人支持北京申奥。延伸到全中国,支持程度超过了10亿人。北京投资200亿美元的建设和环境治理规划,也是任何一届奥运会所无法比拟的。

评估团的报告肯定了北京有能力主办一届令人振奋、环境良好和科技先进的奥运会。

消息传来,全国上下一片欢腾。中国申奥代表团也跃跃欲试,准备前往莫斯科参加国际奥委会第112次会议。

此时,距离最后的投票时间还有50多天。八年前,中国申奥代表团也是在这样的气氛中满怀希望而去,却最终梦断蒙特卡洛之夜。那么八年后,中国代表团是将再次上演命运的“滑铁卢之役”,还是终将一雪前耻,凯旋而归?

决战莫斯科

2001年7月13日,一大早北京便下起了一场骤雨。雨水过后,天气变得更加闷热起来。此时,行色匆匆的人们却没有心思为眼前的天气焦躁,而是时不时地盯着腕上的手表核对着时间。有意无意间,人们的目光总是投向千里之外的某个地方——莫斯科。今天,那里将上演一场全世界都为之疯狂的争夺大战。这是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只有最强者才能笑到最后。最终获胜的一方,将赢得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权。

眼下,莫斯科市大街两旁不时可见印有国际奥委会五环标志的各色彩旗,提醒人们再过几天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将在这里举行。投票将产生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和选举新一任国际奥委会主席成为本次全会的两项“重头戏”。

2008年奥运会申办城市之一的北京市申奥代表团一行125人已于7日晚抵达莫斯科,迎接申奥的决战。在12日晚19时国际奥委会全会开幕式举行前,五个申办城市北京、巴黎、多伦多、大阪、伊斯坦布尔将先后在莫斯科拉迪森饭店举行记者招待会,这是各申办代表团在投票前唯一向各国媒体介绍自己的机会。

北京时间12日23时许(莫斯科夏制时与北京相差四小时,北京比莫斯科早四小时),在俄罗斯的国歌与《奥林匹克颂歌》声中,国际奥委会第112次会议在莫斯科国家大剧院正式开幕。俄罗斯总统普京应邀参加了大会的开幕式,并代表俄罗斯对各国代表的光临表示欢迎。

北京时间13日下午13时,五个申办城市代表相继入场,会议正式开始。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为大会的召开发表了简短的致辞。这将是他最后一次主持国际奥委会会议,在2008年举办奥运会的城市揭晓后,他将卸任。

萨马兰奇执掌国际奥委会长达21年,其间经历了难以计数的曲折和磨难,但他始终是国际体坛一面不倒的旗帜。在他的领导下,奥运会成为全世界历史最悠久、最有影响力、最富有的国际组织。当时萨马兰奇已年届古稀,但他在国际奥委会的地位仍然稳如磐石。1997年3月5日,萨马兰奇欣然接受国际奥委会执委会的请求,再次连任一届国际奥委会主席。为此,国际奥委会也再次修改主席的退休年龄,由75岁提高到80岁。

萨马兰奇曾经表示过,他退休前的最大心愿,是希望奥运会能在中国举行。也就是在这次会议上,萨马兰奇正式宣布退休,随即被授予奥林匹克金质勋章,并接受“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终身荣誉主席”称号。时任俄罗斯总统的弗拉基米尔·普京授予萨马兰奇“荣誉勋章”。

13时30分,萨马兰奇作为会议主持人请大阪代表团首先开始陈述,其后是巴黎、多伦多,北京排在第四位,最后是伊斯坦布尔。

会议流程是这样安排的:各申办城市将向全体委员作一小时之内的陈述和答疑。随后国际奥委会评估团将向委员介绍考察申办城市的情况。晚上18时(北京时间晚上22时),委员们投票表决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并由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投票结果。申办获胜城市除与国际奥委会签定主办城市合同外,还将在当晚举行新闻发布会。

身穿传统服装——和服的日本大阪代表团先声夺人,首先播放了反映日本民俗、风景的宣传片:载歌载舞的艺伎、迎风飞舞的鲤鱼旗、群鹤腾空的夕阳、晶莹剔透的富士山……

14时45分,世界足球先生齐达内走上陈述讲台,巴黎的陈述开始了。这是一个令人无法抗拒的城市,俯仰顾盼之间,尽是浪漫:金色的阳光流淌在蔚蓝的塞纳河上,夏季的微风轻拂百岁的精美雕塑,还有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卢浮宫、巴黎圣母院……

16时10分,多伦多代表团惊艳亮相。一位头戴羽冠、身着橘黄色民族服装、身上缀满长长白色流苏和铃铛的印第安土著出现了。他在另两位土著的手鼓演奏中唱着歌跳着舞穿会场而过。多伦多市长作为申奥代表陈述了城市的多元文化、多民族的融合……

19时整,北京代表团庄重走上主席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完美地展示了古老与现代相融合的北京。也许语言是有隔阂的,那么微笑则是无国界的。在三秒钟的时间里,不断切换镜头,人的笑脸,以及城市的笑脸,微笑和热情传递给会场上的每一个人,向他们发出友好的信息———北京欢迎你们。

北京时间17时10分,陈述开始。国际奥委会文化委员会主席、中国奥委会主席何振梁用流利的法语介绍了代表团的成员。按照陈述顺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首先代表中国政府作陈述。随后,中国奥委会主席袁伟民、北京市市长刘淇依次出场。作为北京申奥形象大使的杨澜和邓亚萍也分别进行陈述,其中杨澜主要讲述中国文化部分。

中国奥委会主席何振梁发言:

主席先生,亲爱的同事,今天我仅代表我的祖国和对这次会议充满希望的13亿中国人民隆重的介绍第二次北京申报奥运会的情况。第一次申办两千年奥运会以后,八年已经过去了,我们国家在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更大的进展,北京有能力举办一届出色的奥运会,北京的奥运会将为北京、中国和世界体育留下一份独特的遗产。

随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首先代表中国政府作陈述:

我代表中国政府再次确认,中国政府坚定,支持北京申请举办2008年国际奥运会的立场。中国政府尊重并赞赏国际奥运会评估团所作的评估报告,我们据此已制定了在北京举办一次出色的奥运会规划,中国政府将信守在北京陈述报告中所作的所有承诺,并将尽一切努力帮助北京实现其承诺。

……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发展的最快国家之一,而且现在中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迅速。全世界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梦想,他们希望有朝一日能来到中国并访问北京,我的同胞也有在中国举办一次出色奥运会的强烈渴望,并将其看作是对奥林匹克运动及其历史的一个重大贡献。因此我衷心地希望尊敬的奥委会委员们能帮助他们实现这一长期期待的愿望。我国先圣孔子说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008在北京举办奥运会是我们最喜悦的事。

第二个发言的是北京奥申委主席、北京市市长刘淇:

主席先生,尊敬的国际奥委会委员,我们的口号是新北京,新奥运,表达了我们在新世纪,由一个既有古老文化传统,又具有现代化魅力的国家来举办这届奥运会。我们申办的三个主题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我们的目标是在我们的人民尤其是四亿年轻人中传播奥林匹克知识。

接下来是北京奥申委的执行主席,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袁伟民发言:

今天,我要代表中国奥委会国家和单项运动协会庄严承诺,如果你们选择北京作为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地,我们将竭尽全力支持帮助参与并监督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将2008年奥运会办成奥运史上,最好的一次运动会。我们将继续坚决执行国际奥委会反兴奋剂的有关各项决议,捍卫奥林匹克运动的纯净性。我们将国际奥委会,各奥委会,国际专项组织,以及各大赞助商,电视媒体等建立一个开放的、高效的工作关系,我们将博采众家之长,邀请有经验的专家到北京来帮助我们工作,我坚信,在我们大家的支持和帮助下面,中国一定能将2008年奥运会办成一届伟大的奥运会,谢谢!

接下来是中国奥委会体育主任楼大鹏和北京奥申委秘书长王伟分别就北京奥运场馆建设、环境保护及交通设施建设情况作了陈述发言。

随后,运动员代表、著名乒乓球运动员邓亚萍发言:

亲爱的主席先生,国际奥委会的委员,杨凌是我的朋友,他是奥运会奖牌的获得者,我们知道奥运会已经在世界20多个城市举办,中国运动员受到许多奥运会举办城市的欢迎和友好接待,我本人曾在巴塞罗那和亚特兰大亲身经历过友好的欢迎,我们梦想希望在北京举办奥运会,给中国运动员的机会,热烈和欢迎友好接待来自世界的朋友们。

最后,是杨澜关于中国文化部分的陈述:

主席先生,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在向各位介绍我们的文化安排之前,我想先告诉大家,你们2008年将在北京度过愉快的时光!

我相信在座的许多人都曾为李安的奥斯卡获奖影片《卧虎藏龙》所吸引,这仅仅是我们文化的一小部分,还有众多的文化宝

藏等待着你们去挖掘。北京是一座充满活力的现代都市,三千年的历史文化与都市的繁荣相呼应,除了紫禁城,天坛和万里长城这几个标志性的建筑,北京拥有无数的戏院、博物馆,各种各样的餐厅和歌舞场所,这一切的一切都会令您感到惊奇和高兴。

……

我们的开闭幕式,展现中国杰出作家、导演、作曲家参与的舞台,讴歌人类的共同理想,我们独特的奥林匹克运动。基于丝绸之路带来的灵感,我们的火炬接力,希腊、埃及、罗马、拜占庭,美索布达米亚,波斯印度和中国,以“共享和平,共享奥运”为主题,奥运永恒不熄的火炬,跨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而达到一个最高的高度。在中国,奥运圣火将通过西藏穿过长江和黄河,踏上长城,途经香港、澳门、台湾并在组成我们国家的56个民族中传递。通过这样的路线,我们保证比以往任何一次接力数量都多的人民将目睹火炬传递。700年前,惊奇于那美丽遥远国度的描述,有人问马可·波罗,你有关中国的描述是真的吗?他说,我只不过将我所见到的跟你们描述了一半而已。

女士们,先生们,我相信北京和中国将向运动员观众和全世界的电视观众证明: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谢谢主席先生,谢谢大家!

杨澜简短的发言引人入胜,赢得了与会人员阵阵掌声。至此,中国代表团陈述部分结束,由何振梁进行总结发言:

各位委员们,无论你们今天作出什么样的选择都将载入历史,只有一种决定能改变历史,你们今天的决定促进世界和中国的友谊,从而为全人类造福。将近50年前,我第一次参加了奥林匹克运动会,从那时起我就深深地爱上了奥运精神,和祖国的许多同胞一样,奥运的价值是不变的,它的圣火照亮人类共同的前进道路。

多年来,中国人对于奥林匹克理想不懈追求,就像奥林匹克信仰一样毫不动摇。在我的职业生涯当中,我希望将奥林匹克带入中国,让我的祖国和人民体验奥林匹克。选择北京,你们将在奥运会历史上,第一次将奥运会带入五分之一的国家,让他们有机会为奥林匹克服务;你们今天的决定,将瞬间传播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你的信息意味着全球团结新世纪的开始。如果举办2008年的奥运会的荣誉能够授予北京,我可以向你们保证,七年后的北京,都让你们为今天的决定而自豪。谢谢!

中国代表团在雷鸣般的掌声中走下了主席台。所有成员都长出了一口气。他们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现在只待伊斯坦布尔的陈述结束后,那最终决定举办权花落谁家的投票仪式。

21时50分,大会经过一次模拟投票。22时,国际奥委会委员开始正式投票选举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城市。

五分钟后,第一轮投票结束,萨马兰奇宣布第一轮投票结果:北京在首轮投票中获得了44票,多伦多、伊斯坦布尔、巴黎和大阪各得20、17、15和6票。大阪第一轮被淘汰。

第二轮投票迅速开始了。当天共有118名国际奥委会委员参加了投票。首轮有14名申办城市委员和萨马兰奇不参加投票,这样实际上有104名委员投票,有效票为102张。第二轮有106名委员实际参加投票,有效票为105张。

又是漫长的五分钟。不论是现场的中国代表团成员,还是电视机前彻夜守候的数亿中国人民,从来都没有像现在这般感到五分钟是这样地令人煎熬难耐。

一位委员拿到了最终的投票统计结果,他的脸上露出了神秘的笑容。他不知道,这个在他看来或许无心的笑容,让全世界的心都揪了起来。委员仔细将信封封严,这个谨慎的动作又让全世界的心微微一颤!他站起身将信封交给了萨马兰奇主席。萨马兰奇和他简单交谈了几句,拿起信封走上了主席台。萨翁的脸上波澜不惊,任谁也揣测不出究竟是哪个城市最终获得了殊荣。

2001年7月13日北京时间22时08分,萨马兰奇拆开信封郑重宣布:“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城市——北京!”

时间仿佛定格在萨马兰奇宣告 “Beijing”的那一刻。中国北京凭借其过人的优势,完美的陈述报告,在五个2008年奥运会申办城市中脱颖而出,夺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

瞬时间,会场内一片欢腾!中国代表团的成员们欣喜得大喊大叫,所有人都紧紧拥抱在一起,尽情分享心中的快乐和喜悦。

北京在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选定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的第二轮投票中,就以过半数优势赢得了奥运会主办权。在这轮投票中,北京获得了56票,多伦多为22票,巴黎为18票,伊斯坦布尔为9票。

风度翩翩的何振梁噙住了泪水。面对排着队上前祝贺的国际奥委会委员,何振梁只有用默默的拥抱来感谢支持北京、支持中国的朋友们。

何振梁在来莫斯科前接受记者的专访时说,现在的北京比八年前有了很大的进步,北京应该赢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

该轮到北京办奥运会了!这不仅是何振梁的自信,也是投票结束后国际体育界人士得到的普遍回答。来自韩国的国际奥委会副主席金云龙说:“北京本来就有办奥运会的能力,此次获胜丝毫也不让人觉得意外。”瑞士奥委会主席卡基·瓦特说:“现在是奥运会到中国去举办的时候了。我相信北京一定能举办一次成功的奥运会。”

“7·13”莫斯科之夜,不仅是属于奥运的盛会,更是属于中国的盛会。“7·13”之夜,必将是一个永载于史册的中国之夜。此夜,中国无眠!

欢呼吧!狂欢之夜!

7月13日,这也许是一个平常的日子。但是,对于十几亿中国人民来说,最能准确形容这一夜情景的,无疑是意大利作曲家贾科莫·普契尼的那首《今夜无人入睡》。

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热闹得好似过年。晚上21点刚过,大批市民已经来到华灯绽放的广场上。人们席地而坐,耐心等待从莫斯科传来的消息。许多人脸上画着五环图案,手中举着红色的国旗和白色的申奥小旗。

数千名大学生早早聚集在广场上,他们充满活力地高唱着《歌唱祖国》、《爱我中华》、《青春的旋律》等一首首耳熟能详的歌曲,熟悉的旋律不时引起广场上市民的大合唱。热情洋溢的大学生载歌载舞,吸引着好多拍照的人不时将镜头对准他们年轻的身影。细心的人会发现,几乎今晚所有拍照的人都会做出同一个胜利的手势,嘴里会说上一句:“祝申奥成功。”

终于,当萨翁宣布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城市是北京时,一句“北京成功啦!”瞬间成了广场上所有人不约而同喊出的话。学生、群众、游客、警察,这一刻已不分彼此,大家紧紧拥抱在一起,欢呼雀跃,广场上国旗、校旗、彩旗、申奥旗层出不穷地舞动在星河璀璨的夜空。

天安门上一片灿烂,上万盏华灯齐放光明,越来越多的人自发地涌向天安门。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中华民族百年盼奥运的梦想终于实现。

中华世纪坛,这座中国迎接新世纪新千年的标志性建筑,再度见证了中国人的胜利和辉煌。来自四面八方的工人、学生、机关干部、艺术家欢聚在这里。一次次将鲜花、彩旗抛向空中。与此同时,玉渊潭公园等处焰火齐放,将世纪坛上空映照成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此时,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尉健行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到了中华世纪坛,和首都人民一起庆祝这伟大的胜利。

江泽民主席沿着世纪坛南端入口的台阶拾阶而上,高兴地向尽情歌舞的人们频频挥手致意。总书记的出现,使现场的气氛愈加热烈,欣喜不已的群众用掌声和纵情的欢呼欢迎总书记的到来。人群中有不满十岁的儿童,也有年过花甲的老人,有身着鲜艳民族服装的学生,还有李素丽、谢军等劳动模范和体育健将。人们高喊“北京成功啦!”“中国胜利啦!”“祖国万岁!”在各族青年和天真活泼的儿童簇拥下,江泽民一边与群众亲切握手,一边用宏亮的声音向大家问候,共庆北京申奥成功。

绚丽的礼花映亮北京夜空,喧天的锣鼓响彻中华大地。站在被朵朵绽放的礼花环绕的主席台上,江泽民总书记发表了简短的讲话:

“同志们:

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讲三句话。

第一句话:对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进行热烈祝贺!第二句话:对全国人民对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所做出的贡献,同时向国际奥委会,向全世界的朋友对中国申办奥运会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第三句话:希望全国人民和首都人民一起努力,扎实工作,把2008年奥运会办成功!

最后,欢迎世界各地的朋友2008年光临北京,参加奥运!

今夜无人入眠。在响彻全城的欢庆声中,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尉健行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驱车来到天安门广场,向聚集在广场上的40万各界群众招手致意。广场上,人们载歌载舞,挥动彩旗,纵情欢呼。随后,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兴地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看满城的灯火和群众欢庆的场面,与人们共度这个美好的夜晚。

唱吧,跳吧!大型综艺晚会《奥林匹克情》将世纪坛和北京的欢乐推向高峰。中国羽毛球队总教练李永波放声高歌:“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

今夜无人入眠。奥申委有40人在新侨饭店值班,北京申办成功,这里的电话都打爆了。曾两次参加奥申委工作的刘岩说:“我为申奥奋斗了将近十年,今晚我真高兴。我们留在这里值班的人,或许比别人更兴奋。申奥的成功是我们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从现在起,我们就要开始举办奥运的工作,要让国际奥委会知道,选择北京没有错;让国际奥委会满意,让全世界人民满意。”

今夜无人入睡。已经是凌晨两点多了,仍不断有人群涌向天安门广场,北京市民和许多来京的游人早早等候在天安门广场的旗杆下。南京溧水实验小学30多名学生,在校长朱文的带领下来到广场。朱文说:我和孩子们虽然已在前两天看过了升旗,但今天再看升旗,更有不寻常的意义。

今夜无人入眠。当晚的北京创造了很多新的“记录”:天安门广场瞬间人数突破50万人,广场和大街上庆祝的人群超过百万人;仅当夜凌晨,寻呼台发出申奥成功信息百万条,中国移动也向上百万用户发出了“共祝北京申奥成功”的短消息;申奥官网当日的访问量突破3000万人次,打破了历史纪录,单是“北京赢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单条新闻,当晚点击量即超过500万人次,同样突破了中国网络新闻阅读纪录。

当夜的狂欢并不仅限于北京,在全国各地以及港澳台地区都举行了大规模的庆祝活动。

在这样的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上海市体育总会在八万人体育场举办了庆祝北京申奥成功主题座谈会。座谈会由市体育总会副主席、市体育局党委副书记陈一平主持。中国奥委会委员、市体育总会主席、市体育局局长金国祥,文新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赵凯等主办单位领导与陶璐娜、乐静宜等20多位奥运冠军、世界冠军,以及体育工作者、新闻工作者、上海各界优秀青年欢聚一堂,畅谈感想,抒发了对北京奥运的憧憬。

在西安古城墙南门外广场,陕西各界在这里举行文体表演大会,庆祝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古城墙的上空鼓乐齐鸣,彩花和焰火将天空装扮得异常亮丽。千名各界群众载歌载舞,庆祝这个令人鼓舞的消息和激动人心的一刻。最后,数千人扭起了有陕西特色的秧歌,全场彩花飞舞,鼓乐之声响成一片,在已有400多年历史的古城墙城楼上空升起了腾腾焰火,八个火字——“祝贺北京申奥成功”在空中显现。全场唱起了《歌唱祖国》,欢庆的气氛也达到了**。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塔中油田,石油工人们早早就守候在电视机前,来不及洗去一天的疲惫,人们的心都聚焦到这一刻。在美丽的伊犁那拉提草原上,牧人们早早把羊儿赶进棚圈,毡房里已经坐好了性急的哈萨克族小伙子,电视的声音被调到了最大,“北京申奥”成了大家的梦想。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许多团场、各大专院校、部队营区都组织集体收看电视直播。当北京申办成功的消息宣布后,人群沸腾了。

在澳门特别行政区。当北京申奥成功的喜讯传来,小城沸腾了:无数人手持申奥会徽的小旗边走边欢呼,无数的摩托车手驾车奔驰在大小马路上,高呼“我们赢了!”在金莲花广场,特区政府特意搭建了大屏幕电视,几千人当晚早早就来到这里观看国际奥委会大会的实况转播。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办时,整个广场欢声雷动。许多人互相拥抱、跳跃,许多人流下了激动的热泪。

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北京申奥成功,围在台北奥委会大厦一楼大厅电视周围的记者立即发出了欢呼的声音——“我们赢了!”并立即跑向二楼的新闻发布厅。台湾奥委会主席黄大洲对北京取得2008年第29届奥运会表示衷心的祝贺,并表示将立即发贺电给中国奥委会主席袁伟民。

喜讯传到台北中山纪念堂外侧广场,从天黑开始陆续汇聚到此的中国统一联盟成员等数百名台湾同胞顿时欢声一片。他们开启了香槟,燃起了烟火,舞起龙,耍起狮,大家互相拥抱,并一起高喊“我们赢了!我们赢了!”

7月13日这一天不仅是中国人的节日,也是全世界华人的节日。在莫斯科、洛杉矶、巴黎、悉尼,凡是有华人聚集的地方,都会看见欣喜若狂的庆祝人群:旅居喀麦隆的华人华侨和台胞以聚会、座谈等形式热烈庆祝北京申奥成功;旅居杜阿拉市的500多名华侨华人心情万分激动,爱国热情空前高涨,纷纷表示要乘申奥成功的东风,努力工作,为祖国争光,为北京举办最佳奥运添砖加瓦;旅居乌克兰的华人华侨们都激动地相互讲述着自己当天的不眠之夜,为北京感到振奋,为中国感到自豪,并纷纷表示,等到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时,一定要回去看看,为北京鼓劲儿,为中国运动员加油。与会者齐声高唱:“今日痛饮庆功酒,来日壮志定会酬……”

当夜,世界各国领导人纷纷向中国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表示祝贺。

美国白宫发言人佛莱谢13日表示,布什总统相信北京取得2008年奥运主办权是“中国展示她是现代国家的一个机会”。

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东亚办事处主任理查德·希尔斯先生专程来到中国红十字会,代表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祝贺北京取得2008年第29届奥运会的主办权。

泰国总理他信·西那瓦于7月13日获悉北京申奥成功时即向泰国媒体表示,北京申奥成功不仅对中国有利,而且将给泰国乃至整个亚洲都会带来好处。中泰人民亲如兄弟,北京的成功就是泰国人民的喜事。

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卡斯特罗13日晚上打电话给中国驻古巴大使馆,对北京获得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表示热烈祝贺。卡斯特罗主席请王治权大使转达他对江泽民主席、中国政府和人民最热烈的祝贺,并表示古巴将一如既往地全力支持中国办好2008年奥运会。

坦桑尼亚总统姆卡帕14日晚说,北京申奥成功是第三世界人民的胜利。姆卡帕说,他听到北京申奥成功的消息后非常高兴,因为这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光荣,而且也是坦桑尼亚人民的光荣,是第三世界人民的胜利。

英国奥委会执行主席西蒙·克莱格7月13日在伦敦祝贺北京成功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他说:“我认为国际奥委会做出这个决定是建立在相信北京有能力举办好奥运会基础之上的。”

此外,各国主要媒体也纷纷对北京申奥成功发表评论。

印尼发行量最大的《罗盘报》在社论中说,北京申奥成功表明,中国已经被国际社会所正式接受,这也表明国际社会承认中国日趋成熟。这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因为中国是在80年代才开始向世界开放的。

英国《金融时报》14日刊登该报驻北京记者撰写的《北京的成功激发了民族自豪感》的文章说,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激发了全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泰晤士报》的一篇文章说,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可能是继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之后,北京遇到的最大的里程碑式的国际事件。

西班牙四大全国性大报14日都在头版和体育版以十多个整版的篇幅大量报道北京申奥成功的消息、反应和评论,同时还刊登了北京大学生和北京市民热烈欢庆的大幅彩色照片以及马德里华侨华人庆贺的彩色照片。

菲律宾《世界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北京,我为你感到自豪》说,北京申奥成功,中华儿女多少年来的梦想终于得以实现。赢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是举国上下共同努力维护安定团结大好局面的结果”。

美国《侨报》14日发表题为《北京,我们为你骄傲》的社论,热烈祝贺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社论说,主办奥运会这一民族的梦想今天终于实现了,“这是中华民族振兴史上重要的一天,也是世界体育史上永远值得纪念的一天”。

国运昌则体育兴。如今,申奥成功,圆了中国人近百年的奥运梦。中国人相信,申奥成功仅仅是一个开始,我们有决心让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在奥林匹克历史上留下灿烂的一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