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这片黑土地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这首熟悉的《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向人们描绘出了一幅一望无际的东北平原的壮观景象,郁郁葱葱的森林,无边的田野,辽阔的草原……
奔腾了几千年的嫩江、松花江滋养了东北这片肥沃的土地。这里有面积居全国首位的土地资源,这里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远高于全国其他地区,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带之一。其中,黑龙江省盛产的大豆、小麦、玉米、马铃薯、水稻等粮食作物以及甜菜、亚麻、烤烟等经济作物的产量均居全国首位。一直以来,东北地区的粮食商品率、人均粮食占有量以及人均肉类占有量居全国第一位。
白山黑水的豁达旷远深刻地影响着这片地杰人灵的土地。东北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其特产资源极其丰富,东北三宝(人参、鹿茸、貂皮)誉满中外,多种珍贵药材的产量及质量居全国之首,灵芝、不老草名扬天下,松茸、猴头蘑、熊胆粉等更是蜚声中外。
此外,东北地区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广阔的海域和丰富的海域资源以及浩瀚的“祖国林海”,这里有全国最大的林区和木材工业,有全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
然而,1998年入汛以来,东三省连降暴雨,松花江上游嫩江流域降水量明显偏多,先后发生三次大洪水。第一次洪水发生在6月底至7月初,洪水主要来自嫩江上游及支流甘河、诺敏河。第二次洪水发生在7月底至8月初,洪水以嫩江中下游来水为主,支流诺敏河、阿伦河、雅鲁河、绰尔河、洮儿河发生了大洪水。第三次洪水发生在8月上中旬,为嫩江全流域型大洪水。
受各支流来水影响,嫩江干流水位迅速上涨,同盟、齐齐哈尔、江桥和大赉水文站最高水位分别为170.69米、149.30米、142.37米、131.47米,分别超过历史实测最高水位0.25米、0.69米、1.61米、1.27米。在嫩江堤防6处漫堤决口的情况下,齐齐哈尔、江桥、大赉站的洪峰流量都超过了1932年。
松花江干流哈尔滨江段8月22日出现最高水位120.89米,超过历史实测最高水位0.84米,达到百年不遇标准。一时间,洪水泛滥成灾,一次次冲垮堤坝,冲塌房屋,冲毁良田,冲断铁路。洪水无情地吞噬着东北人民在黑土地上辛勤建立的家园和丰收在望的劳动果实,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白城告急!哈尔滨告急!大庆油田告急!东北大地上风云突变,军情紧急!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关键时刻,从长白山下到黑龙江畔的每一座军营里都传出了紧急集合的哨声。从将军到士兵,所有人都紧急行动起来,迅速奔赴洪水肆虐的前线,与东北人民一起,为了家园,为了这片黑土地,与世纪洪水展开了一场生死较量!
“冰城”保卫战
哈尔滨,一座美丽的城市。
哈尔滨是黑龙江省省会,是东北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东北四大中心城市之一,也是中国省辖市中陆地管辖面积最大、管辖总人口居第二位的特大城市。
哈尔滨是新中国第一个获得解放的大城市,为解放东北乃至全国做出了重要贡献。1950年2月27日,哈尔滨被毛主席公开称赞为“共和国长子”。特殊的历史进程和地理位置造就了哈尔滨这座具有异国情调的美丽都市,哈尔滨建筑风格别具风韵,很多欧式建筑遍布市区。这也使其成为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素有“冰城”、“天鹅项下的珍珠”、“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以及“冰城夏都”等美称。
1998年8月初,当长江水患闹得南方疲惫不堪的时候,北国哈尔滨还是优雅而美丽的。一年一度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正在举行。
好客的主人在松花江畔铺起全世界最长的红地毯,欢迎国内外的艺术家们。因为,建国以来,一场中国规模最大的合唱节将在这个以建筑——“流动的音乐”而著名的城市比赛半个月。
在合唱节现场,许多记者突然接到报社指令:火速赶赴松花江上游嫩江洪水泛滥的地方,要穿长袖、旅游鞋,随身携带雨衣、电筒和巧克力。许多人心里一沉:嫩江出事了!
实际上,冰城人根本没预想到这场洪水。5月,这里还遭受着百年不遇的大旱。昔日波光粼粼的松花江,瘦得露出了沙滩。如何保证城市供水的问题,一直是媒体讨论的热点。当地水文水利部门的数字显示:松花江去年一年枯水,最高水位仅为116米,到1998年5月26日,松花江哈尔滨江段水位为111.62米,创百年历史同期最低水位纪录。
谁知,7月,嫩江上游普降大雨,内蒙古境内数座大堤先后被冲毁。张牙舞爪的洪水汇入松花江,直扑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导致冰城江段水位以每天约20厘米的速度持续上涨。
8月上旬,哈尔滨人的母亲河松花江,如一头发狂的狮子,突然冲上防洪纪念塔前最高处的第九级台阶,开始在大堤上撕扯一道道口子。放眼望去,洪水浩浩荡荡,加之狂风怒号,暴雨倾盆,浊浪排空,惊涛拍岸,整个松花江里好像有千万条蛟龙在翻滚,潜伏着千重杀机……
还在不断猛涨的洪水震撼了900万冰城人的心,脑海中关于洪水的记忆也再次泛起:1957年8月27日,哈尔滨水位超过119米保证水位,9月6日达120.30米历史最高水位,延续了22天。哈尔滨150万居民中,近三分之一的人登堤抢险。如今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防洪纪念塔,就是纪念与这场洪水恶战的产物。
但是,1998年的这个夏天,哈尔滨人没想到,松花江洪水会创下120.89米的新高。这可是150年一遇的纪录!哈尔滨的抗洪形势突然变得紧张起来!
哈尔滨的水患牵动着党中央和全国军民的心。江泽民主席一晚连打3次电话询问哈尔滨抗洪准备情况,要求确保哈尔滨的安全。随后,李鹏委员长专程视察嫩江松花江两岸灾情,慰问抗洪军民,再次指示:“要死保哈尔滨。”8月19日,温家宝副总理受江泽民主席委托,亲自赶到哈尔滨抗洪一线,慰问军民。随后,国家副主席胡锦涛也亲临哈尔滨慰问抗洪官兵。
一道道军令随电波飞向四方。一支支部队赶来了。某集团军岳副军长、张副政委率领“老虎团”、“渡江先锋团”和直属队3000名官兵,迅速投入到松花江大堤两岸的护堤、筑坝工作。
黑龙江军区司令员李衡、政委于景常带领机关和预备役部队率先在抗洪一线展开护堤工作。随后,沈阳军区连续两次向哈尔滨增兵,某集团军1.8万名官兵在军首长的带领下,从千里之外星夜驰援而至。不久,辽宁军区、武警总部、沈阳军区空军部队、北京军区、海军潜水队先后在冰城集结。
一时间,冰城内外三军云集,将星闪耀,陆、海、空、武警、预备役兵力总数已超3万,加上地方政府组织的抗洪力量,松花江大堤上人数达到了38万。防洪纪念塔前拉出了一条条横幅,描绘出一幅幅众志成城的迎战图。“渡江先锋团”喊出的誓言是:人在大堤在,誓与大堤共存亡;“老虎团”的口号是:“人在江堤在,誓死战洪魔。”为了确保900万哈尔滨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当时38万军民正日夜守护在江堤上,迎战这次有纪录以来的最大洪水。
哈尔滨市防洪纪念塔前足有一人高的沙袋墙,把两侧隔成了截然不同的世界。
墙外是疾驶的军车、土丘似的编织袋、穿梭的医护工作者和忙碌的抗洪勇士。主堤早就被淹没,它上面是用一层层编织袋累积加固成的一道子堤,子堤
外便是**、咆哮东去的江水,高出市区1米多,不断地吞噬着险象环生的子堤,不时造成渗漏、管涌甚至缺口。
黑龙江省防汛指挥部公布当天测到的松花江哈尔滨站最新水位120.42米。这一水位超过1957年的历史最高水位0.32米。
而墙里,在防洪纪念塔前的广场上,天真可爱的孩子正与和平鸽一起玩耍,呈现着这个城市的平静和安宁。
在这个夏天,冰城人嘴里念叨最多的名字,是宫本言,他们的老市长。
1985年,58岁的宫本言由黑龙江省副省长调任哈尔滨市市长。一上任,他就排除了哈尔滨城市建设存在的“四大隐患”和一大“潜伏危机”。“四大隐患”之首,就是松花江哈尔滨段江堤防洪能力太差,1957年大水后修筑的南岸堤坝只能防御50年一遇的洪水,如果碰上百年一遇规模的大水,整个城市将会面临灭顶之灾。事实上,由于堤防能力太差,几乎每年夏天,不论水大水小,哈尔滨市都要出动10万人上堤日夜巡查和抢险,一季的花费就达数千万元。群众也有意见,骂市委和市政府没作为。
宫本言想彻底地把哈尔滨江堤的隐患给治理了。从1986年到1988年,他顶着各种压力“一意孤行”,投资1.79亿元,整修市区沿松花江南岸26公里堤防。堤坝按防御百年以上一遇洪水的标准设计,堤面海拔高度122.80米,宽10米,可以防洪,可以通车,可以游玩。过去,哈尔滨沿江只有两个公园,宫本言一气又加修了8个,由这26公里堤坝连起来,一个接一个。
而当年修这道“豪华”江堤的时候,宫本言可没少挨骂,说他是“好大喜功”、“为个人树碑立传”、“搞面子工程”等等。可是1998年8月22日,松花江哈尔滨段水位又创历史新高,达到120.89米,却仍低于宫本言领导修建的堤坝高度1.91米。
哈尔滨面对的洪灾,主要在松花江北岸郊区农村。宫本言在任时,北岸堤防分别仅为5年一遇、10年一遇和30年一遇标准。宫本言在整修南岸江堤的同时,也加高加宽北岸大堤,使之分别达到20年一遇、30年一遇和50年一遇标准。
10年前,哈尔滨的干部群众对宫本言的看法并不一致,但现在洪水统一了人们的思想,再没一个人认为宫本言当年的做法有什么不对了。这恰恰验证了宫本言说过的一句话:“让群众去公断,让历史去验证。”
8月11日,松花江北的外贸堤防首先出现险情,坐落在外贸堤防内的东北虎林园告急。
虎园附近的这段堤坝全长2413米,其中有900米是险段,最薄弱的地方在江水上涨后便出现了渗漏和滑坡。由市防汛抗旱指挥部、道外区委区政府、省森警学校、东北虎林园组成的抗洪抢险“联合部队”,开始了护园行动。
东北虎林园中共有价值2亿多元的52只东北虎、2460只狐狸和貉子,附近还有76户居民。江水一旦达到119.20米,东北虎就开始搬家。让人惊奇的是,园内的老虎非但对百米外的滔滔洪水毫无惧色,反而对连降的大雨乐不可支。老虎本性喜水。这些天,园内的水泊成了老虎们展示游泳本领的舞台。到水里泡上一会儿,嬉戏一番,老虎们高兴得撒了欢儿。
后来,洪水一直涨到120.89米,52只老虎也不得不搬家了。52只东北虎,除16只这年夏天才生下的幼虎和6只不足2岁的小虎外,别的全是300多公斤的成年虎。在虎园,它们都是散放的,游客观看它们反而要躲在铁笼子里。8月16日,工作人员费了很大劲,才把这些庞然大物骗到笼子里。
当时,52只老虎足足装了16辆大货车,分两批运到了横道河子。为减轻路途颠簸,行驶速度极慢,到16日午夜,最后一车老虎才到达目的地。
8月21日下午,道里区松花江沿岸九站旁边的一座排污泵站——高谊泵站地下的污水管在江水的巨大压力下爆裂,周围地面大面积塌陷,附近楼房严重断裂倾斜,江水喷涌而出。
更可怕的是,泵站通向江中的50米管道,形成穿堤结构物,直接威胁松花江堤坝的安全。万一造成决堤,包括著名的中央大街在内的主要街道势必水漫金山,哈尔滨人坚守了50多天的阵地,很可能前功尽弃。它成为入讯以来黑龙江省千里江堤第一险。
某集团军高炮旅接到命令赶到现场。哈尔滨市市长、市委书记来了,技术专家来了,海军潜水员来了。官兵们在专家指导下,展开了紧张的战斗。
冲锋是早上6点打响的,10个小时后,一个深6米、宽31米、伸向江中22米的围堰浮出水面。执行抢险任务的沈阳军区某部“铁拳团”1000余官兵不敢松口气,200至300斤重麻袋,平均每人扛了300多袋。背土时,不少战士的腰已经弯成了90度角。连长张贵民患有腰肌劳损,身上还贴着膏药,肩膀压肿了,手磨破了,依然扛着沙袋战斗在第一线。战士徐福本发烧39度,坚持不肯下堤休息,最终晕倒在大堤上。
几十万袋沙石投入江中后,高谊泵站的险情才得到控制。
特大洪水牵动着哈尔滨市民的心。全城的市民百姓像一座喷发的火山,以热忱与真诚表达着内心对抢险官兵的感激。成百上千的市民车载人抬,肩扛手提,自发地到江堤上给抗洪大军送水送饭,慰问抗洪部队。他们将煮熟的鸡蛋、热气腾腾的包子送到抗洪战士手中,战士们吃着热乎乎的鸡蛋和喷香的包子,无不为百姓的深情所感动。
从锦州来的1000多人的部队,一到双城永胜乡就被当地群众围住了。猪肉、大米、蔬菜,转眼就摆了一地。一位老大娘一边往战士们兜里塞煮好的咸鸭蛋,一边叮嘱:“孩子,注意着点儿。”得知部队要赶夜路抢险,个体司机牛立国自告奋勇开车当向导,一直把部队送上了大堤。刚要往回返,突然发现一个新入伍的小战士光着一只脚,原来是急行军时把鞋跑丢了。他马上脱下自己的一双鞋,让战士穿上,自己光着脚回家了。
老头湾,曾经的休闲好去处变成了奉献爱心的场所。离战士们抢险的堤坝不远处,摆着一长溜大大小小的饭锅,里面是热气腾腾的绿豆粥、大米饭,还有糖蒜、韭菜花各样小菜。这是附近居民自发送来的,其中不少人是下岗职工。面对此情此景,钢铁一般坚强的战士哭了。
道外区万宝镇的农民们得知部队在守护裹头堤,家家户户忙起来,烙饼、蒸包子、煮绿豆汤,肩挑手提送到堤上。一些农户还成车拉去了自家产的西瓜、沙果、李子、西红柿。
中央大街上,一对夫妻抬着一个大水桶,踏着夜色往江堤赶,后面还跟着个四五岁的孩子。他们说烧点开水给子弟兵送去,孩子嚷着要看“解放军叔叔”。
群众的支援极大地激励了前方将士的斗志,他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危难急险处一往无前,以实际行动实践自己誓死保卫哈尔滨的诺言。
哈尔滨发生洪灾之后,得到社会各界的援助。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赈灾义演晚会收到捐款捐物所得超过2亿元,全部用于抗洪赈灾。报达集团和东方集团分别捐款100万元和500万元,市直机关党员干部捐款捐物千万余元。市级离休老干部王化成、张屏等10余名老同志买了1500公斤西瓜慰问“老虎团”一营全体官兵。大连市委、市政府,天津市政府和山东省寿光市也都伸出热情的援助之手,捐款捐物,表达他们远方的祝福和爱心。
8月25日,松花江哈尔滨段水位开始大幅下降。哈尔滨又恢复了往日的美丽与安详。
1998年9月5日,这是哈尔滨抗洪军民永远都不会忘记的日子。这天,国家主席江泽民来到
了防洪纪念塔下慰问抗洪官兵。
远望美丽的太阳岛,环顾数万军民用沙袋筑起的百里长堤,看着被制服的滔滔江水,江主席心潮澎湃。他面向勇士们说:你们是抗洪抢险的中流砥柱,是保卫人民的钢铁长城。我想这些事实足以证明,我们中华民族具有很强的凝聚力,任何困难都压不倒我们,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保卫大庆油田
大庆,东北大地上的一颗明珠,是中国最大的陆上油田和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数万军民的艰苦创业,使这里以往渺无人烟的原野上石油滚滚,拥有3.36万口投产油井,连续23年保持稳产5000万吨,占全国石油总产量的40%。
1998年8月,大庆再一次被世人瞩目。与30多年前大庆油田的发现不同,这次不是因为“油”,而是因为“水”。大庆,这个曾经诞生过“铁人”的现代化大都市,正面临着一次灭顶之灾。
嫩江位于中国东北地区西北部,是松花江的一条支流。它发源于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由北向南流经山区丘陵地带,并在内蒙古莫力达瓦旗流入平原地带。全河长1370公里,流域面积28.3万平方公里。嫩江干流堤防防洪标准号称20年一遇。
嫩江干流洪水多由其右侧大支流来水形成,一般在同盟水文站形成洪峰,其洪峰由干流洪水和支流甘河、诺敏河洪水组成。洪水向下游推进过程中,支流洪水不断加入。据史料记载,嫩江干流洪水大多发生于8月下旬至9月下旬,同时由于河道平缓,江面较宽,洪水流速慢,持续时间长,并呈多洪峰形态。
这个夏天注定是一个不平静的季节。一向温柔哺育松嫩平原的嫩江暴发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一时夹风带雨、浊浪翻滚。洪峰一个接着一个,频频告急;浪头一个高过一个,咄咄逼人。惊涛骇浪拍打着大庆那仅能防御20年一遇洪水的江堤。大庆从未陷入如此困境,十几天里,在滔滔洪水的包围之下频频告急,甚至被形容为“四面楚歌”。
8月13日、15日,大庆西部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境内的拉海大堤和马场大堤分别被冲毁。8月15日,南部的松花江大堤胖头泡段决堤,肇源县发展大堤和让通铁路太阳升至革志段子堤土崩瓦解;北部的双阳河洪水下泄速度极快,如不是紧密控制,洪水可迅速涌入大庆地区;东部的坡水也因降水过多直逼大庆市区。
截至8月16日,大庆油田已被淹没的油井1200多口,关闭油井527口,影响产量7000吨左右。根据洪水的来势,情况有可能还会进一步恶化。当前最不利的就是肇源大堤的溃口,洪水已经直接危及大庆采油七厂、采油九厂、采油十厂和头台油田。
与此同时,内涝也形成了严重灾害。其中黑鱼泡水库最危险,一旦垮坝,将直接淹没大庆油田采油一厂、三厂以及六厂的部分油区,影响全油田四分之一以上的产量。
现在已经到了关系到大庆生死存亡的关头了。人必须与洪水“赛跑”,必须抢在洪峰到来前重新筑起一道新的长城,将洪水拦在油田之外。
奉命抢险救灾的23军69师渡江团、坦克旅,黑龙江省武警总队,绥化、齐齐哈尔、牡丹江预备役师等近万名官兵迅速到位,投入战斗;大庆石油管理局来了,他们调来了最好的车辆,40多辆翻斗车在大平原上纵横驰骋,挥洒着一幅现代化机械作业的壮观图画;在渡江战役中率先突破长江天堑的渡江先锋团来了,1800多名官兵经过11小时的急行军,在军车上待命6个小时,一大早便淌着没膝的冷水忙着装沙袋、筑大堤;民营企业大庆宏伟集团老板王新文来了,他带来了自己的十几辆大货车,说:“大庆油田是我们的家,也是全国人民的生命线,我们不管谁管?”
这些斗志昂扬的勇士们,有的来自湖北、湖南、安徽、江苏、辽宁和内蒙古等灾区,他们在接到任务之前,就已经收到家中遭灾的电报,正准备回去;有的正在休假,有的已与家人失去联系。在亲情与大局面前,他们义无反顾地返回部队参战。
某坦克旅战士廖光影家里同样遭受了严重水灾,但是他不仅没有返回家乡,反而在抢险中一天内背了400多个沙袋,肩、背多处被磨掉了皮,战友们称其为“拼命三郎”。某团战士李仁富怀揣6封让其回家照顾受灾生病父母的加急电报,可是他强忍悲痛,没有离开大堤一步,在奋战中被战友称为“打桩大王”。
更为感人的是还有一些脱去军装的退伍军人,竟然千里迢迢重返部队参加抗洪。他们声称:军装可以脱去,但是使命不可以磨灭。
“铁人”诞生地的人民再次创造了奇迹,用不到20个小时的时间便重新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稳稳地护住了身后40万亩耕地和上千口油井。
在大庆油田保卫战中,挚爱这片黑土地的人民也做出了努力和牺牲。
林甸县位于大庆北部,穿过该县的双阳河有三分之二的流量注入大庆。连日的大雨使双阳河水库暴涨,并以每秒200立方米的流量下泄,使处于低洼地带的大庆油田北部采油区苦不堪言。这片区域的石油产量占大庆油田年产量的60%,是大庆油田主力采油区。
看着洪水越来越多地涌向大庆,林甸群众急红了眼,最终做了决定:一切为了保住大庆油田。随后,林甸县将引嫩工程21.6公里处的两个闸门关闭,使得直冲向大庆的洪水逆流回林甸县。接着,林甸县又将东西走向的明海公路林甸至明水段两座桥的涵洞全部堵死,使进入大庆的水每秒减少数百万立方米,而本已是一片汪洋的林甸县则雪上加霜。
林甸县的人民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全县550个村屯中的340个被淹没,122万亩耕地中的115万受灾,45000户农户中的41045户遭难。
对于农民来说,田地永远是最宝贵的财富。可是在这个夏天,当洪水无情袭来的时候,视土地为生命的林甸老百姓却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什么是真情。“30年的家底全在那呢,全没了。”一个老大爷叼着烟,指着远处露出水面的半截屋顶和一片汪洋说:“可救灾也得有个顺序。地淹了是一家人的事,油田淹了是全国的事。哪头轻,哪头重,俺们懂。”
黑龙江省委领导代表黑龙江人民沉痛表态:“我们宁可淹良田,也要确保大庆油田的安全。”
当肇源县新肇镇大堤出现溃口时,正用“东风”大货车运送石料的运输个体户任勇福被告知,他的汽车被紧急征用。10分钟后,50岁的任勇福眼看着自己的汽车被沉入江中。
为筑堤需要,大庆106万市民每人捐献1条编织袋,肇源县的村民每户捐了5条。张信江老汉把家里吃了一半的最后一个米袋子也献了出来。
肇源胖头泡堤坝决口时,全县所有粮库的1650吨面粉被紧急调运固堤护坡,两小时后,省委领导决定再调5000吨面粉专门抢护胖头泡险段。
……
这一切都为了不影响大庆油田生产。这一切的努力最终换来了这样的数字:“1998年8月19日,日产油15.3万吨。”
这是记载在大庆油田生产调度处生产日报上的数字,竟然与年初计划时的日生产原油数量别无两样。东西南北,四面受敌,大庆油田的生产依旧基本正常。
8月19日,大庆石油管理局常务副局长苏树林说,所淹的油井均为大庆外围地区产量较低的小油井,大庆主力油区并未遭到破坏。
8月25日晚,铁人王进喜生前任队长的1205钻井队打出了大庆油田灾后第一眼井。
大庆人胜利了,顽强不屈的大庆精神又一次经受住了考验!
大庆保卫战胜利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