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1 / 1)

宫斗 爱打瞌睡的虫 3394 字 10个月前

第15章如熙只老实了三天,这三天每天早晚搽药的时候顺便给双腿做个按摩,尽快恢复肌肉弹性,三天后她就迫不及待要下地了。

如熙生前都没用过双拐,更何况现在还是双脚俱废,一点力量都没有,为防她摔跤,岳夜鸣站在如熙身前,伸出双臂环绕着以她保护她的安全,看着她费劲的将双拐夹在腋下努力的从轮椅上站起来。

“慢点,先稳住,不要急着站起来。”

手指无力,连握稳双拐都吃力,只能用腋下夹紧和手掌的力量稳住双拐,然后如熙再慢慢借助手臂的力量撑起自己的身体,可每次都只能撑起一半双拐就会移位然后如熙又重重的跌回椅子上。

连续试了几次后如熙终于放弃第一次的行走练习,双拐的稳定性实在太差,凡是使用双拐的人至少还有一条好腿可以充当支点,如熙两条腿都受伤,站都站不稳,根本没有支点,仅靠双拐练习走路现在来看并不现实。

“怎么样?还要试吗?”“不试了,我好像高估了我的腿的情况,我需要别的东西来练习行走。”

“需要什么?要请工匠做吗?”“不,不用现做,找六个高靠背的太师椅就行。”

如熙的想法很简单,找六个靠背椅背靠背两两相对排成两排,中间刚好只容一个人走过的距离,如熙拿这六把椅子组成的小道当做医院里病人用来练习走路的双杠。

这种实木椅子很重,如熙不用担心她在练习的好好地时候那椅子会突然翻倒,双拐这东西还是留到她能自行站立的时候再用吧,再过几天就行了。

当上课的时候。

如熙就反复地伸直、弯曲手指做着机械的运动,等到能握拳了她才能进行下一步地训练,幽伯每天课后也会检查如熙的伤势恢复情况。

确认她一切是否安好。

被七长公主派到裕州去的红儿也风尘仆仆的带回了卓家父女的回复,一封厚厚地信。

七长公主没有拆信。

而是直接拿着信去了如熙沁园。

已经可以自行站立的如熙正柱着双拐在房间里慢步,岳夜鸣在旁边照应,就见七长公主风风火火的进来。

“七小姐,有事吗?”如熙额上蒙着一层薄汗,可见练得很辛苦。

但笑容很灿烂。

“红儿回来了,这是卓韵秋的信。”

七长公主晃晃手里的信,径直进来放到桌上。

“咦?大娘的信?”如熙立刻拄着双拐在岳夜鸣的搀扶下走到桌边坐下,岳夜鸣也在如熙身边一同坐下并拆开信封,拿出六张写得满满的信纸。

纸上娟秀的字体地确是出自温夫人之手,如熙认得卓韵秋的字体,信上详细讲述了当年的事。

因为牵连进皇子中毒案地缘故,卓家的财产被抄没,虽然后来无罪开释也归还了大部分地财产。

可是由于声誉受到影响,重开地延春堂的生意大不如从前,店铺地规模也大幅缩水。

只剩一间老铺,其余分号通通关门大吉转让他人。

为了生存。

卓老太爷不得不亲自出马一家家的拜会以前的老主顾。

恳请对方再为延春堂提供货源,还亲自跑全国的各个大型药市。

筹措货源,此中艰难一言难尽。

幸好儿女亲家温家没有嫌弃卓家,作为一地土财主的温家在卓家东山再起的那几年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当延春堂终于达到收支平衡的那一年,温家的儿子将卓家的女儿娶过了门。

女儿出嫁了了卓老太爷最大的一桩心事,全身心的扑在了重振延春堂上面,为了延春堂的生意不辞辛苦的在全国各地四处奔波。

当卓老太爷与一老仆带着一车的药材途经绥州某地时,发现两辆驴车翻倒路旁,拉车的驴子倒在地上没了声息,车上行李散落四处,地上横七竖八躺了八九个人,看服饰应该是三个主子和五六个下人,个个身上伤痕累累,一地的血,将路给堵得完完的。

看这情景,就连孩子都知道这是遇了强盗了。

见一地的尸体堵了路,卓老太爷只好停下来,与老仆一起将地上的尸体一一搬到道旁,思量着等回头进了城就去报官,让官府来处理。

先搬完了下人的尸体,又去搬那三个主子,一将那倒卧的男炙翻过身来正面朝上,卓老太爷惊得一屁股坐在地上。

死者竟然是大齐赫赫有名的铁笔御史欧阳海!卓老太爷当然认得欧阳海,他一家子人都认得欧阳海,当年为了查明毒药的来源,欧阳海没少和他打交道,最后也是他亲自到牢里开释他们一家人,欧阳海给卓家人的记忆这一辈子都不会忘却。

欧阳海遇害这绝对是一桩大案,但奇怪为什么欧阳海会是一身布衣?另两个女眷是不是欧阳海的家眷?为什么他会在这里遇害?慌乱中卓老太爷根本无暇考虑这一连串的问题,急急的一把拉开欧阳海的衣襟检查他的伤口,做药材生意多年,辨别外伤的水平多少有点儿,不需多看,只消几眼,卓老太爷就判断出欧阳海身上的伤口不寻常,不像是强盗劫财害命的结果。

欧阳海身上的伤口不多,只有三道,但都是致命伤,随便一处伤口如果没有及时医治都会送命,何况是有三道,再看伤口发现切口很齐,强盗杀人哪有这么利落?卓老太爷不敢再多想,匆匆把欧阳海衣襟重新系上,叫来老仆一道将其抬到路边,然后又去搬另两具女尸。

那两具女尸一个年纪大点另一个大概也就是二八年华,衣着也很朴素,但保养很好。

应该就是欧阳海的妻女卓老太爷与老仆先将欧阳夫人抬到欧阳海身边,然后又回头去搬欧阳小姐,刚搬动就发现这欧阳小姐的身体还比较软。

不像其他尸体开始发僵,急忙一探鼻息。

似有似无,于是又摸颈脉,发现还有微弱跳动,这才确认欧阳小姐还活着,于是赶紧搬到自己的车上小心安置。

都已上了车老仆扬起鞭子正准备重新上路。

卓老太爷又从车上爬了下来,手里拿着刚从欧阳小姐身上剥下来的外衣走到一个年轻地丫头尸体跟前,先用随身携带的一把小刀将外衣割烂扔在那尸体身上,又将对方头发扯乱,最后将那尸体的外衣剥下来塞到车上,弄出像是被强盗杀害之后又将身上饰物洗劫一空地样子。

反正这满地的行李已经很像是强盗劫财害命,再乱一点也是正常。

布置好了现场,卓老太爷这才重新上车向着前方某城驶去。

原本打算进了城就报官,可是现在车上有重伤地欧阳小姐。

再加上欧阳海身上的可疑伤口,车子进了城之后卓老太爷根本没有多做停留,买了干粮就趁着天未黑出了城。

那老仆是卓家旧仆之一。

从小在卓家长大,对卓家忠心耿耿。

当年卓家被抄所有人都锒铛入狱时。

那些下人全都被官府遣散,当卓家人无罪开释后从官府手上拿回老宅才发现是几个老仆一直在艰难中打理着宅子。

卓家能东山再起也是靠着这几个老仆帮着撑门面,由于请不起年轻力壮的下人,里里外外就靠着这几名老仆打理,卓家上下也是万分感激他们。

既是卓家老仆,就算卓老太爷什么也没说也能猜到一二,情知这事关系重大,不用炙家吩咐,驾着车子日夜兼程赶回裕州府。

也是欧阳小姐命不该绝,车上有足够多的药材,卓老太爷就用药吊着欧阳小姐的命一路赶回裕州府,将欧阳小姐藏在自己家中,让自己地夫人亲自照顾,而他则每天在药铺里留心外面的消息。

铁笔御史欧阳海一家遇害的消息在卓老太爷回到裕州府后没几天就传了过来,闻听先皇亲笔写下碑文,卓老太爷知道上面的人相信了欧阳海一家没有活口,用死去的丫头顶替死里逃生的小姐的计策没有被人揭穿。

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回了原来的位置,而那时候因过度失血一直昏迷地欧阳小姐也清醒过来,又调养了几日才可以说话,说出了自己的姓名,是欧阳海的大女儿欧阳宛秋。

知道自己地确救的是欧阳海地女儿卓老太爷也很兴奋,不惜一切代价用最好地药给欧阳小姐调理身体,当伤好得差不多的时候卓老太爷就把当时已经出嫁半年多地女儿卓韵秋以母亲摔伤了腿为由给叫回了家。

卓韵秋一回到家就被卓老太爷秘密告知叫她回来的真实原因,于是卓韵秋连自己的贴身丫头绿柳都没告诉,只把自己母亲当作真的病人一般尽力伺候,当一个月后卓夫人“病情”好转不再需要女儿侍奉床前时,卓韵秋就以“看中了这个丫头”为由将欧阳小姐带回了温家。

裕州府毕竟是裕州郡的首府,人来人往很容易走漏消息,而且嘈杂的环境也不利于养伤,所以叫回卓韵秋为的就是让她把欧阳小姐带去乡下藏起来。

这一藏就是十几年,其间,卓韵秋生下温家长女如芸,由于是个女孩,在征得欧阳小姐的同意之后,并不知情的温老爷将欧阳小姐收为三房,温老爷另外又买了一个小妾做四房,结果依然生下两个女儿,其中三女儿就是温如熙。

如熙生于春末夏初时节,在裕州那个地方,这个时节就算刮风下雨气温也冷不下来,中午时分有时还会让人觉得热。

按理来说这样的季节里产妇患上产后风的机会并不高,可是由于欧阳小姐受过重伤导致气血筐厉害,没能扛住某日午后吹进房间里的一小股微风而染上了产后风。

而欧阳小姐去的早不光是因为病痛,气血筐是短寿的一个主要原因,气血筐原本就要长期调养,可怀孕后。

本来就不足的气血又要用于供养孩子,再一感染产后风,能拖十几年这已经可以看作是老天有眼。

信上往事地叙述到这就结束了。

后面的几行字就是温夫人卓韵秋的感慨,她感叹世事无常。

如熙竟然能遇着从来不曾见过面地舅舅,这也是欧阳大人在天有灵,保佑后代平安。

然后信就结束了,只字未提彭老将军,想必卓家也不知道要如何取信彭老将军。

信的末尾只有一句话,“骨簪和宛秋字玉佩为宛秋遗物。”

如熙将最后一页纸转给岳夜鸣看,她揉揉眼睛。

虽然她并不是真正地温如熙,但感动依然存在,她相信欧阳宛秋一定知道她的身体不适宜生育,但她还是做了温家的小妾生下了唯一的女儿,让欧阳家的血脉流传下去,哪怕这个女儿终将一生都有可能会默默无闻甚至变成一个乡野村姑。

更新,更快,尽在feiteng,.1..smenhu.cn,手机访问:全文字阅读让您一目了然,同时享受阅读的乐趣“那么照信中所说那骨簪就是我娘地,我还一直以为是大娘的。”

冷静了一下。

如熙整理了一下思路,推了推身边的便宜舅舅,让他去首饰盒里把簪子拿来放在桌上。

“我娘的簪子又为何要通过大娘的手转交给我?”“这个没说,红儿说她在温家住了一晚就走了。

卓韵秋前前后后都没跟她说过几句话。”

七长公主把簪子拿在手里把玩了一会儿就放下了。

没觉得有什么不一样,这样的簪子在街市上两个钢板就能买一个。

“那卓老太爷呢?他也没说什么?”“他?他只给红儿写了封信以让红儿去温家取件东西的理由见到了卓韵秋。

第二天给了她一个小包裹,这封信就是放在包裹里的。”

“可是这骨簪就算是我娘的遗物,那又与舅公有何干系?舅舅,你还记得什么吗?”岳夜鸣苦笑,看着桌上地簪子也摇头,“我以稚龄进入师门,只能记得父母家人的姓名,对这骨簪却是一点印象也没有。

“那就奇怪了,按理来说,欧阳海再清廉,自己的女儿也不至于只戴得起只值两个铜板地骨簪,他一年的俸禄并不低,养活一家人不成问题。”

“七小姐,这簪子可不只值2个铜板。”

“嗯?真有玄机?”七长公主又把簪子拿在手里研究。

“这簪子是中空地,里面还藏着我临出发前大娘给地一张千两银票,让我傍身用的。”

“千两银票?!”七长公主都吸了一口气,“这么大张银票给你她可真放心,也不怕你因财惹祸上身。”

“恐怕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从我娘手里拿了这簪子,骨簪是不值钱地玩意儿,一个丫头戴根骨簪也属平常,谁也不会想到这簪子里居然暗藏玄机。”

“天,这簪子果然不只值2个铜板。

骨头是很脆的材料,要做成一根中空的簪子并不容易,稍不当心整根材料就报废,这不是一般的匠人能做的东西。

你等等,我叫他们都来看看。

小翠……”十三王爷和幽伯很快被唤了来,在等待的这段时间里如熙教七长公主拧开了簪头,将里面的银票取了出来,一千两,薄薄的一张纸。

王爷进来,听了七长公主的转述见着这簪子也觉得稀奇,他见过金银质地的,这并不是什么少见的东西,他也知道有些女子的簪子里会藏些什么东西,但这骨质的他也是第一次见,在手里把玩半天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最后还是幽伯经验老到,簪子拿在手里左看右看一番,然后摸摸花纹,最后打开房门走到外面,将簪子迎着阳光高高举起,随后很快又进了屋。

“你们绝对想不到,这是巧匠做的簪子。”

“巧匠?幽伯,您没开玩笑吧?这不就是一根普通的簪子吗?怎么会是巧匠的作品呢?”王爷首先不怎么相信的惊呼了一声。

“少爷,老夫还没老眼昏花,这的确就是巧匠的簪子,只有他才有这手艺将一根骨簪制成一件艺术品。”

“幽伯,怎么说?”七长公主将十三王爷一把拖开。

“你少添乱。”

“屋里太暗,到外面来看。”

七长公主跟着幽伯出去,照着幽伯教她的方法将簪子迎着阳光高高举起。

“天哪。

这果真是巧匠的簪子,这一定是当年他那12只簪子中最后地那一件。”

“一定是的。”

“真的是巧匠制地簪子吗?”王爷和岳夜鸣一前一后的出来看稀奇。

谁都不相信巧匠地传世作品竟然会出现在如熙的头上。

“对着阳光看,能看到什么?”“是梅花,透明的梅花,簪头暗藏了一朵大梅花,难怪平日里根本不引人注意。

谁会想到一个丫头头上戴的簪子竟然是巧匠制的簪子。”

王爷感慨万端,葵自认玩遍天下玩意儿,也没能发现与他朝夕相处地婢女头上有此贵重之物。

“舅舅,能进来说吗?”被单独冷落在房里的如熙摸摸腿,行动不方便还真是痛苦啊。

“来了来了。”

岳夜鸣赶紧从王爷手中拿过簪子转身进屋,其他三人也跟着一道进来。

“舅舅,巧匠是谁?”“是当时的天下第一能工巧匠,叫什么名字不知道,从他出名起就是世人就是巧匠巧匠的这么称呼他。

据说当年巧匠用1种不同的材料做了12只中空的簪子。

分别雕有12种代表吉祥的动物和植物,而且必须得对着阳光才能看到花纹,另外更奇妙的地方在于如果簪子里藏了东西。

哪怕就是对着夏至当天的正午阳光看到两眼发昏那也是一只普通地簪子。”

“哦?这么神奇?”“是啊,只是这百多年下来。

这12只簪子早就散落民间不知去向。

现在街市上能买到的中空簪子也是受了巧匠的启发,只是再没人有他那般巧夺天工地手艺了。”

“百多年前?他岂不已经作古?”“是啊。

他已经作古百多年了,据说这12根簪子是他最后的遗作。”

“那么这簪子应该很贵,以外公地俸禄买得起吗?”如熙看看岳夜鸣,又看看王爷,又看看七长公主。

“买不起。”

三人一致摇头。

“那我娘是怎么得到这簪子地呢?”如熙歪了歪脑袋瓜子,思路不通。

“那七个字乍一看没有任何特别之处,可如果把这簪子与彭老将军联系起来的话,那么有很大可能是……”幽伯说了半句又卡住,却把另外四人地注意力都集中了过来,然后大家眼睛都亮了起来,显然都想到一块去了。

“……传承。”

“这么说来的话,姐姐很有可能是从长辈那里得到的簪子,但我们现在并不确定传承的时候他们是否知道这是巧匠制的簪子,若当时只是随手从街市买来送予姐姐的,那怎么能肯定舅舅一定还认得呢?”“舅舅,这就是舅公的事了,如果他还记得这簪子那自然很好,如果他也不记得了那更加不错。”

七长公主和王爷的脸顿时苦了下来,岳夜鸣却笑得灿烂,“如熙如熙,真是我的好甥女,咱们舅甥俩个想到一块去了“看戏谁都乐意,可是上台去做一回戏子就不是人人都乐意的了。”

也是仗着现在有人撑腰,如熙说起话来都胆大了不少。

王爷无语败退,出了沁园的门,抚额摇头叹息,女人还是不要太聪明的好,太聪明的女人实在是太吓人了,女子无才便是德,古人诚不余欺啊。

七长公主放下那两块玉佩也告辞出来了,看戏人人乐意,希望她也能做个只一心一意看戏的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