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五章 十年跨越(1 / 1)

第五章

十年跨越

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弹指一瞬间。而中国的2002至2012这十年,同样的寒来暑往,一样的四季轮回,却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史册上展现着沉甸甸的分量。十年期间,“科学发展观”自提出到实践到日益成熟,它在社会的各个层面得以彰显,虽说风雨兼程,却也硕果累累。

十年跨越,展翅飞腾。

“和为贵”——孔子学院

2011年10月1日,全世界的人们突然发现,在被称为“世界的十字路口”——美国纽约时报广场上的超大屏幕上,出现了一个以水墨画描绘成的中国老者形象。短片中,中国老者慈眉善目,两手相交,手心向上放于胸前,身体微微前倾,做出“作揖行礼”的姿态,向行走在广场上的人们表现出谦恭礼让的样子。

纽约市民纷纷驻足观看,心中猜测着这则仅有30秒的短片中,出现的中国老者是谁?人群中不乏“中国通”,一眼就认出短片中的“老者”是中国久负盛名的大圣人——孔子。

无独有偶。

在德国柏林的一座公园里,也有一座孔子塑像。塑像的底座上,用德文刻着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究竟是何种原因,让这个中国古代的大圣人成为世界各国城市的一道街景?

这一切,与孔子学院在海外的成立与发展是分不开的。

孔子学院,即“孔子学堂”。它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大学,而是一个非营利性的社会公益机构,是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汉办”)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孔子学院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给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规范、权威的现代汉语教材,提供最正规、最主要的汉语教学渠道。它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推动中国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宗旨。

自2004年11月21日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建立以来,中国“汉办”已与世界100多个国家的教育机构合作,建成300多所孔子学院及近500所中小学孔子课堂,使孔子学院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及汉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同时,为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理解,为各国汉语学习者提供方便、优良的学习条件,孔子学院总部于2007年在北京设立。

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还是闻名于世界的文学大家。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整理编撰而成,主要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这本书语言简练、含义深刻,书中有不少言论至今都被世人奉为真理。其中《论语·学而》中的“和为贵”,更是被誉为一条“古今通理”。

2004年,中共中央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正式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和谐社会,是指一种和睦融洽且各阶级齐心协力的社会状态,其主要内容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中“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无疑是推动孔子学院在全球“遍地开花”的重要推动力量。

和为贵,贵在能够和顺。

两千多年前,孔子曾带领着自己的弟子周游列国,并有“乘桴浮于海”的梦想,可惜他处处碰壁,最终也没能走出今天山东、河南两省的地界。我们不妨大胆猜测一番:孔子与世长辞的瞬间,这个梦想已然是一种遗憾了。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和国际交往的日益广泛,世界各国对汉语学习的需求也急剧增长。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全球“汉语热”催生了孔子学院的出现。孔子“和为贵”的思想备受推崇,并伴随着中国的影响力漂洋过海、花落五大洲。各国孔子学院的建立,正是孔子“四海之内皆兄弟”、“和而不同”以及“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思想的现实实践。孔子及其思想,成为中国走出国门及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最好的一张“名片”、最畅通的一条“桥梁”。

自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国开课以来,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热烈欢迎。除了各国政府争相要求在其本国建立孔子学院外,各国人民也从小孩到老人不同程度地表示了对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喜爱。

莫斯科大学孔子学院是办得最为成功的孔子学院之一,成立于2008年。学院开设了汉语初级班、汉语提高班和汉语商务班等不同层次的班级,学习汉语的人数超过1000人。自开办以来,莫斯科大科学孔子学院每年都会举办中俄文化节,旨在宣传和弘扬中华文化,加强中俄文化的相互交流,让更多的俄罗斯人了解中国文化及其民间艺术的魅力。在每届的文化节上,来自中俄两国院校的学生及社会各界代表,都会齐聚文化节现场。每年,文化节都会举办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节目,尤其是中国院校的师生及社会各界艺术家带来的节目,都会赢得场场喝彩。

2011年10月29日,第三届中俄文化节在莫斯科大学文科一楼拉开帷幕。当日,有700多人参加文化节。文化节上,中国的剪纸和皮影艺术展、中国民间文化实物展、书法展、民间音乐等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阵阵掌声。莫斯科大学孔子学院成为中俄两国语言学习、文化交流和两国友好关系的重要平台。

随着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的建立,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这无疑是提升中国“软实力”的一种有力手段。美国《新闻周刊》评论指出,“通过建设孔子学院来向世界介绍中国是一个好主意”。新加坡《联合早报》也指出,“孔子学院的推广,有助于外界了解中国,消除外界对中国和平崛起的误解”。美国《纽约时报》评论说,“中国正在用汉语文化来创建一个更加温暖和更加积极的中国社会形象”。

国家“汉办”主任许琳说,孔子学院已成为体现中国“软实力”的最亮品牌,孔子学院已经成为当代中国“走出去”的符号。

“中国结红了北极天”——黄河站

提起挪威,人们自然而然地想到那飘渺、绚丽、神奇的北极光。挪威,位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东邻瑞典,东北与芬兰和俄罗斯接壤,南同丹麦隔海相望,西濒挪威海。它不仅是一个优良港口,更是一个风景旖旎的旅游胜地。

新奥尔松,是挪威王国的一个小镇。初到这个小镇,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小。整个小镇仅有60多栋房子,不到15分钟就可以把整个小镇全部走遍。这里有巨大的冰川,层峦叠翠的山上却寸草不生,大概是因为太冷的缘故吧,整个镇子显得有些苍凉。

新奥尔松的常住居民比较少,可镇子上的生活设施和生活必需品却一应俱全。更让人无法想象的是,这里竟然还有一个透明的“玻璃温室”,里面生长着无土栽培的绿色蔬菜,给苍凉的小镇装点了一抹绿色。

新奥尔松位于北极地区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上。根据《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世界上的很多国家有权利在这里进行开发研究,其中也包括中国。这个岛是在北极圈内建立常年科学考察站的最好选择,也是理想的国际北极合作研究基地。这里集中了挪威、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日本、韩国、中国等国家的野外观测和考察站,便于开展国际合作研究与交流,共享必要的野外作业实验条件和观测数据资料。同时,这里也是极隙区,是研究高空大气物理尤其是极光的理想之地。

大概有人会问:为什么新奥尔松会被定为北极科考基地?因为新奥尔松被大峡湾、冰川、冰碛岩、冰川河流、山脉和一个典型的苔原生态系统所包围,其地形地貌、地层系统、生态环境的复杂多样性为海洋、大气、冰川与海冰、生物生态、地质、大地测量等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天然的场所。所以,这里就成了各国科考的基地了。

走进新奥尔松,你会发现这里不仅仅只有苍凉的景观,还是一块涌动着科学**的热土。

从海拔400多米高的日普林山顶向北俯瞰,一块黄绿色的苔原上星罗棋布地坐落着三四十栋楼房,最东边的一座绛红色两层楼房就是中国北极黄河站。中国北极黄河站建于2004年7月28日,是中国首个北极科考站,也是中国继南极长城站、中山站两站后的第三座极地科考站。

中国是第8个在挪威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建立北极科考站的国家。值得称道的是,中国北极黄河站拥有全球极地科考中规模最大的空间物理观测点。中国能在极地科考事业中占据一席之地,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是无比巨大的。

自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中国极地考察事业迈出了历史性的第一步,分别在南极大陆建立了长城站和中山站,南极科学考察一步步从大陆边缘深入内陆。中国是极地科学考察事业中的后来者,但从未停止过前进的步伐。1999年和2003年两年,中国政府先后组织了两次“雪龙号”船赴北极科学考察,采集了大量数据资料,获得了对北极的直接认识。渐渐地,北极也走进中国人的视野。

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中国在世界极地考察事务中占有了一席之地。2004年,中国北极黄河站终于在挪威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上建成。

关于中国北极黄河站的站名,国家海洋局曾于2004年1月12日上午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建站的有关情况,还通报了考察站站名征集活动。按照站名征集方案,新浪网站在近3000个有效投票中筛选了30个候选站名。在这30个候选站名中,“中国北极黄河站”赢得了大众的一致赞同。最后,国家海洋局将中国首个北极科学考察站的站名定为“中国北极黄河站”。

第一个提出“黄河站”名称的人是江苏启东的陈文华先生。他在站名征集中提交的说明是: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孕育了中华民族,可以说黄河等同中华民族,值得纪念。

2004年7月28日,中国北极黄河站喜迎落成仪式。当天,“黄河站”被装点一新:大门两边各挂着一个大大的、红红的中国结,两个汉白玉的狮子威严地蹲在大门口,鲜艳的五星红旗飘扬在北极上空。这些深深打着“中国”烙印的物品齐聚新奥尔松,给中国北极科考队的队员们带来了祖国的关怀和问候。

当天上午,由国家有关部委代表组成的中国政府代表团到达新奥尔松为黄河站的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剪彩,参加中国黄河站落成仪式的还有挪威外交部、工贸部的官员和已经在新奥尔松建站的其他各国考察站站长。在中国国歌声中,国家海洋局局长王曙光揭开了“中国北极黄河站”铜牌的红布,宣布黄河站正式落成。

王曙光在黄河站建成仪式上讲话指出,中国是一个自然环境复杂多样的北半球国家,北极地区的自然过程及其变化对我国海洋、气候、生态环境等系统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组织开展了北极地区海洋、空间、大气与气候、生物等领域的多学科综合研究,并积极进行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在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地区建成的“中国北极黄河站”,是中国第一个北极科学研究基地,是一个跨学科、多功能、开放式的综合考察研究平台。它的建成,将稳固支撑中国在北极地区长期深入地开展多学科研究和重大科学问题研究,有力提高中国对全球变化科学的贡献率,积极促进对北极地区与中国自然环境系统影响的认识水平的发展,为保护北极地区的环境,为社会的和谐、持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响彻在北极上空。中国北极黄河站的落成仪式结束后,科考队员们便投入到紧张忙碌的工作中。

中国北极黄河站“驻扎”的站房,是一座斜坡顶的二层独栋小楼,与其他7个国家科考站的距离都不远。总面积约500平方米,里面有实验室、办公室、阅览休息室、宿舍、储藏室等一应俱全,可供20至25人同时工作和居住。

“黄河站”的顶部有5个小“阁楼”,是北极科学考察中重要的设施——光学观测平台。透过透明的“阁楼”顶部,屋内装备有3个三波段极光全天空CCD成像仪,科考人员们坐在屋里就可以获得空间物理、极光等观测的数据。

除了观测平台外,科考站内还建有多个实验室,其中包括有上下水设备的湿实验室和没有上下水设备的干实验室,以用于不同类型的实验。科考采集的样品,无论是来自海洋,还是来自陆地,都可以在站内进行实验研究。

北极黄河站的建立,为中国在北极地区创造了一个永久性的科研平台,也为解开空间物理、空间环境探测等众多学科的谜团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历史性握手:两岸关系破冰前行

2013年春天到来之际,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于2月24日(元宵节)率团访问大陆,预计2月27日返回台湾。据悉,这次访问团共有三四十位成员,涵盖台湾政商界人士。其中,包括台湾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华南银行董事长林明成等人。

这则新闻曝光后,立刻引来两岸人员的高度重视。有关人士声称,连战此次北京之行,被定调为“走春访老友”。

据国民党大陆事务部主任高辉表示,连战此行虽然并非正式的“国共平台”,可因其自身具有高度性,所以国民党现任主席马英九也熟悉连战在北京的相关行程。在此期间,马英九曾透过发言人表示,扩大与深化两岸交流,是未来三年的重点工作,因此对连战以民间身份访问大陆乐观其成,并会请连战代为问候习近平。

春暖花开,面朝大海。

连战的2013年春天之行令人翘首期待,回顾起他2005年的那次“破冰之旅”,很多人都对那次的情形清晰如昨。

2005年4月26日至5月3日,应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邀请,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的连战率国民党访问团访问大陆。

2005年4月29日下午三点,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接见连战。这一刻,中华民族两岸关系的发展进程有了历史性的转变。国共两党的最高领导人慢慢走近,胡锦涛总书记微笑着伸出右手,走上前来的连战主席也微笑着伸出右手,两只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当即,早已等候多时的记者们,纷纷按下快门,捕捉这历史性的一刻,顿时人民大会堂内镁光灯频频闪动。

胡锦涛与连战的握手,被称作“历史性的握手”,它跨过了台湾海峡,穿越了60年的风雨,掀开了两岸关系崭新的一页。

国共两党的最高领导人握手后,胡锦涛和连战表情轻松、自然,并排走过红地毯,步入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在这里,两党最高领导人将举行历史性的会见,这是两党自1945年重庆谈判后60年来,国共两党主要领导人的首次会谈,也是两党启动正式交往、面对现实、开创未来的一次最重要的会晤。

事实上,连战此行并不容易。就在连战即将乘坐专机前往北京之际,台湾方面还出现了一些阻挠行动。先是支持“台独”的民进党和台联党派出计程车在高速公路上上演“追车秀”,一路追赶连战的所乘的车辆,企图阻止连战到达机场。尔后,“台独分子”又聚众集结在机场大厅内,和在场欢送连战的支持者叫阵对骂,最后竟导致冲突。

2004年,台湾当局出现两个对立的阵营,政局动荡不安。“台独分子”为了阻挠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上演了一幕幕玩弄分裂国家统一的把戏,可谓是花样百出、层出不穷。根据台湾岛内的形势,大陆方面于2005年3月14日推出了对台重大措施——通过并公布了《反分裂国家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代表人民意愿以法律形式规范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和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特别法,标志着大陆对台政策全面进入“以法遏‘独’、以法促统”的新阶段。

《反国家分裂法》公布后不久,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就决定访问大陆。这个决定是顺乎天、应乎时的,是顺应两岸支持国家和平统一民众的心声的。毫无疑问,连战的大陆之行,是增进、改善台湾同胞对大陆的认识,使大陆方面更加了解台湾同胞的心态、心声与诉求的一次沟通与交流。

胡锦涛与连战在会谈期间,共同发布了“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奠定了双方合作的政治基础,指明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得到两岸同胞的支持和拥护,获得国际社会和舆论的充分肯定。此次会谈,开启了两岸寻求和解的新局面。

随后,两党积极落实所达成的共识:一方面,开展了两党首批基层组织交流活动,两党相关工作机构就两岸客货运包机、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等议题进行了多次工作商谈;另一方面,祖国大陆积极落实两党共识,出台了一系列惠及广大台湾民众的政策措施。

至2005年底,在这些共识中,凡由大陆单方面可以做到的已全部落实,需要两岸协商落实的事项也取得了重要进展。所有这些,对推动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迈入和平发展轨道,发挥了重要作用。

连战率领访问团在大陆进行了为期8天7夜的访问。连战大陆之行,被称作“破冰之旅”。它标志着国共两党告别长达60年的恩怨史,在新的条件下开辟了两岸“党与党”对话的新篇章。

对于连战的“破冰之旅”,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曾润梅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连战给两岸人民留下了一个非常漂亮的背影,这次‘破冰之旅’必将载入史册。”此外,外媒还就此事件给予了积极评价。法国的《欧洲时报》声称:“连战这次大陆之行的最大功绩在于,使由于‘台独’的作祟而久陷僵局的台海两岸关系,重新走向交往与对话。”叙利亚的《十月报》也称:“连战对大陆的访问将对海峡两岸进一步接近和开启对话之门产生深远影响,有助于缓和台海地区紧张局势。”

自从2005年的连战大陆行及“胡连会”举行后,两岸关系发展越来越好,随即发生了一系列的“台湾大陆行热”。有江丙坤、连战的“寻亲之旅”,萧万长的“融冰之旅”,宋楚瑜的“搭桥之旅”,吴伯雄的“雨过天晴之旅”和“双赢之旅”,共同开启了2005年之后两岸关系有效沟通、坦诚交流的新局面,更为日后的台海交流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两岸人民的不断努力,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及海空直航得以实现,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正式签署,两岸文化交流日益频繁,2011年大陆居民赴台旅游达到125万人次。

事实充分证明,在两岸关系发展的关键时刻,两党共同迈出的历史性一步,通过政党对话建立起的两岸沟通新模式,有助于推动两岸关系向着打破僵局、平等互利双赢、良性互动的方向发展,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连战的“破冰之旅”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十多年间,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贯彻落实到对台方针和两岸关系的实践中。“以人为本”,体现在解决台湾问题与坚持和平发展的战略思考中,体现在对台湾同胞的深情厚谊与殷切厚望中,体现在对台湾同胞的庄严承诺与务实交流中。

“以人为本”,促进了两岸关系和平、和谐发展。

中国与世界共担当——二十国集团(G20)峰会

二十国集团,简称“G20”,于1999年9月25日在美国华盛顿成立。它由原八国集团以及其余十二个重要经济体组成,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内非正式对话的一种机制。

二十国集团的宗旨是为推动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以寻求合作并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其主要成员国由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德国、加拿大、意大利、俄罗斯、澳大利亚、中国、巴西、阿根廷、墨西哥、韩国、印度尼西亚、印度、沙特阿拉伯、南非、土耳其共19个国家以及欧盟组成。

中国作为G20的创始国之一,曾参加历次集团峰会,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示了中国敢于与世界共担当的伟大历史使命和责任。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末,一场号称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震撼世界。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同时囊括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和主要新兴经济体的二十国集团,顺应时势,毅然崛起,成为一个“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平台”。

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最具增长潜力和最富经济活力的主要新兴经济体,从2008年11月15日参加二十国集团第一次峰会开始,多次与二十国集团其他成员携手合作,共克时艰。这段期间,是国际社会携手应对危机取得明显成效的非常时期,也是中国与世界在危急关头共同担当的非常时期。

正是这场巨大的金融危机,让默默无闻的G20从幕后走向了历史的前台。

2008年11月15日,二十国集团峰会首次在华盛顿举行。此次峰会的举行,源于一次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首先是美国的次贷危机,进而发展为一场影响全球经济的金融风波。

作为危机的发源地和重灾区,美国最初仅联合了几个发达国家一同应对危机。可在操作过程中,他们发现紧靠欧美几个国家是无法与危机抗衡的,这时他们才明白,没有中国等主要新兴经济体的参与,国际金融危机所产生的许多全球性经济问题根本无法得到解决。

中国参加G20华盛顿峰会,是第一次以平等的身份,在一个全球顶级官方平台上,与发达经济体协商世界经济大事。

G20首届峰会,主要就金融危机的起源、加强合作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支持经济增长等问题达成共识,并就应对世界面临的金融和经济问题的措施达成一项行动计划,其中包括提高金融市场透明度和完善问责制、加强管理、促进金融市场完整性、强化国际合作以及改革国际金融机构等。

在这次会议上,胡锦涛同出席会议的各国领导人讨论了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共商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举措,探讨加强国际金融领域监管规范、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等问题。此外,胡锦涛还发表了题为《通力合作共度时艰》的讲话,全面阐述了中国政府关于国际社会加强合作,恢复金融市场稳定,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立场和主张。事后,各国领导人和国际舆论积极评价中方为峰会成功举行及其发挥的重要建设性作用,充分肯定了中国政府为维护国际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采取的重大举措。

对此,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教授韦利娅·埃尔南德斯认为,胡锦涛在华盛顿峰会上提出的倡议必将成为“全球克服金融危机的良药”。

华盛顿峰会过后,二十国集团在协调国际社会应对危机方面的作用和优势开始广为国际社会所接受。仅仅四个多月之后,二十国集团第二次峰会于2009年4月1日,再次在英国的首都伦敦举行,力求进一步巩固危机应对成果,实现世界经济早日复苏。

在伦敦峰会上,胡锦涛发表题为《携手合作同舟共济》的重要讲话,其中重点强调了中方加强金融监管、反对保护主义,重视发展中国家利益等主张,同时提出了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指导性原则和可操作性的建议,受到了与会各方的高度重视。

2009年9月24日至25日,二十国集团第三次峰会在美国匹兹堡举行。此次峰会的主要议题是,如何确保世界经济强劲、均衡和可持续增长。在这次峰会上,胡锦涛在《全力促进增长推动平衡发展》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刺激经济增长”、“坚定不移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坚定不移推动世界经济平衡发展”等观点。这一论断,成为匹兹堡峰会协调宏观经济政策的基础性判断。

在匹兹堡峰会前后,中国国内推出了一系列扩大内需、调整结构、促进增长、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并取得了成效。中国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政策措施,也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好评。

在二十国集团框架内,中国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合作,沉着、冷静应对危机,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均衡和可持续增长,充分展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2010年6月26日至27日,第四次二十国集团峰会在加拿大多伦多召开。这一次,二十国集团的领导人又将再聚首,共商全球大计。时任中国国家主席的胡锦涛第四次亮相G20的舞台。这一次,国际社会再次对中国这支重要的力量给予了厚望。

很显然,中国,在用行动诠释着自己的重要影响和应尽责任,赢得了国际社会的一致好评。

此后,G20峰会又于2010年11月至2012年6月,分别在韩国首尔、法国巴黎、法国戛纳、墨西哥洛斯科沃斯举行。胡锦涛也分别出席了历届峰会,并应对彼时的国际问题给予了相关的倡议和实行了具体的举措。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世界经济的危难关头,不辱使命地参与了新的国际经济格局的改造,发挥了相当负责任的带头作用,赢得了国际社会各界的阵阵喝彩。毫无疑问,在以后即将召开的G20峰会上,中国将再一次与世界共同担当,谋求世界经济和金融体系的长期稳定和繁荣发展。

“无以伦比”——北京奥运会

2001年7月13日,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上,国际奥委会投票选定中国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当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萨马兰奇念出“Beijing”时,国人在那一刻沸腾了。中国人的百年奥运梦终于实现了。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主办城市是中国北京,举办时间是2008年8月8日至8月24日。

本届奥运会共有204个参赛国家及地区,设有302项(28种)运动,共有6万多名运动员、教练员和官员参加。北京奥运会共创造了43项新的世界纪录及132项新的奥运纪录,共有87个国家在赛事中取得奖牌。其中,中国以51枚金牌居奖牌榜首名,是奥运历史上首个登上金牌榜首的亚洲国家。

为了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中国的几代奥运人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1999年9月6日,中国奥运会申办委员会在北京成立,由时任北京市长的刘淇担任主席,伍绍祖任执行主席。

2000年6月20日,北京奥申委秘书长王伟在瑞士洛桑向国际奥委会正式递交申请报告。报告回答了国际奥委会向申请城市提出的22个问题,陈述了关于北京筹办2008年奥运会的计划和构想,是北京市申办2008年奥运会向国际奥委会递交的第一份正式答卷。

2000年12月,北京奥申委聘请香港著名演员成龙为申奥形象大使,随后又与杨澜、巩俐、邓亚萍和桑兰四位杰出女性签订协议,她们和后来加盟的刘璇、王治郅等一道竭力宣传北京申奥,并利用各自的国际关系,帮助北京在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竞争中获得胜利。

2001年1月17日上午,北京奥申委代表团将申办报告交到国际奥委会总部。两天后,国际奥委会通知北京奥申委,北京的申办报告完全符合要求。

2001年2月19日至2月24日,国际奥委会评估团的17名成员对北京进行了详尽的考察,并出了一份客观、公正的考察报告。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

为了将北京奥运会办成国际奥运史上最有特色、最成功的一届奥运会,上到中国政府下至普通百姓,都为北京奥运会的举办贡献了一份力量。

早在2008年5月,时任国家总理的朱镕基就曾明确表示,中国国务院对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十分重视、全力支持,并将从各个方面为申办工作创造良好条件。他指出,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北京市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尤其是近几年,北京市的环境状况有了很大改善,并且正在为尽早实现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目标而努力。这些都为北京成功申办奥运会奠定了十分坚实的基础。

此外,北京奥申委在奥运会徽、奥运吉祥物、奥运火炬、奥运奖牌、奥运歌曲及奥运主场馆的设计、建设方面都下足了功夫,洒下了辛勤的汗水。

奥运会会徽,即奥运会会标,是每届奥运会的奥林匹克徽记。历届奥运会会徽的图案虽然千差万别,但都有一个共同的标志,即相互套连的奥林匹克五环标志。为了凸显每届奥运会的特色,主办国则在会徽的设计上加上东道国的历史、地理、民族文化等特点的主体图案,使人一眼就看出该届奥运会举办的时间及地点。

根据奥林匹克宪章规定,奥运会会徽中的奥林匹克标志覆盖的面积不得超过整个会徽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而且奥林匹克标志必须完整出现,不得改动。奥运会会徽的图样不仅要体现奥林匹克精神,而且还要反映出东道国和奥运城的特征。

为了让人对奥运会徽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每届奥运会的主办城市都会变着法儿地玩许多花样。北京奥运会要办成一场“无与伦比”的盛会,自然要在会徽的设计上狠下功夫。

北京奥运会的会徽是一个小巧的篆书“京”字图案,形似一个奔跑冲刺的运动员,又像一个载舞之人欢迎奥运会的召开;既代表奥运会举办地北京,同时又极富中国东方的神韵。会徽的字体设计采用了中国毛笔字汉简的风格,设计独特,不仅将中国特色、北京特点和奥林匹克运动元素巧妙结合,还富含中国传统文化及北京开放、包容的个性。

福娃,是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它是由“童话大王”郑渊洁先生提议,由画家韩美林设计而成。福娃有五个,每个娃娃都有一个朗朗上口的名字:“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和“妮妮”。当把五个娃娃的名字连在一起,你会读出北京对世界的盛情邀请——“北京欢迎你(贝晶欢迎妮)”。

“贝贝”的造型中融入了水和鱼的元素,传递的是繁荣,代表奥林匹克五环中蓝色的一环。“晶晶”的造型中融入了大家喜爱的大熊猫形象,传递的是快乐,代表奥林匹克五环中黑色的一环。“欢欢”的造型中融入了火的形象,传递的是**,代表奥林匹克五环中的红色一环。“迎迎”的造型中融入了藏羚羊的形象,传递的是健康,代表奥林匹克五环中黄色的一环。“妮妮”的造型中融入了燕子的形象,传递的是喜悦,代表奥林匹克五环中绿色的一环。

福娃代表了中国的奥运梦想以及中国人民的渴望,其形象设计应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展现了中国的灿烂文化。此外,福娃还向世界各地的孩子们传递友谊、和平、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这一设计蕴涵的深层含义为:奥运精神和理念要从娃娃抓起。

北京奥运会的火炬是祥云火炬,长72厘米,重985克,燃烧时间15分钟,在不高于每小时65千米的风速下能正常燃烧,在零风速下火焰高度25至30厘米,在强光和日光情况下均可识别和拍摄。火炬的创意灵感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火炬造型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书画卷轴。整个火炬上下比例均匀分割,祥云图案和立体浮雕式的工艺设计使整个火炬高雅华丽、内涵厚重。

北京奥运会的奖牌分别是金镶玉、银镶玉、铜镶玉。奖牌正面为国际奥委会统一规定的图案——插上翅膀站立的希腊胜利女神和希腊潘纳辛纳科竞技场。奖牌背面镶嵌着取自中国古代龙纹玉璧造型的玉璧,背面正中的金属图形上镌刻着北京奥运会会徽。奖牌挂钩由中国传统玉双龙蒲纹璜演变而成。整个奖牌尊贵典雅,中国特色浓郁,既体现了对获胜者的礼赞,也形象诠释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玉”比“德”的价值观,是中华文明与奥林匹克精神在北京奥运会形象景观工程中的又一次“中西合璧”。

北京奥运会的口号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One World,One Dream)。这一口号集中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实质和普遍价值观——团结、友谊、进步、和谐、参与和梦想,表达了全世界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追求人类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望;体现了作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的核心灵魂的人文奥运所蕴涵的和谐的价值观;表达了“全人类同属一个世界,全人类共同追求美好梦想”的深刻主题。

2008年8月8日晚上,第29届夏季奥运会暨北京奥运会拉开了帷幕。位于北四环边上的奥运主场馆之一的“鸟巢”内外人头攒动、灯光璀璨。随着时钟晚上八点整的敲响,胡锦涛掷地有声地宣布:北京奥运会正式开始!瞬时,一串串“脚印”在北京的中轴线上空“一步步”出现,烟花醉人,人心沸腾。

中国人百年的奥运梦在这一刻变成现实,人们欢呼雀跃,也有人潸然泪下。开幕式会场,一幕幕精彩绝伦的演出正在上演;开幕式会场外,人们欢歌齐舞、其乐无穷。这夜,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

在随后的近半个月内,中国运动健儿和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一并在运动场上努力拼搏,赛出成绩,赛出风格,赛出友谊。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无与伦比!

披荆斩棘——出兵亚丁湾

亚丁湾,是指印度洋在也门和索马里之间的一片水域,它通过曼德海峡与红海相连,是波斯湾石油输往欧洲和北美洲的重要水路,也是全球海盗活动的主要区域之一。

近年来,位于亚丁湾南岸的索马里联邦共和国,长期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社会动荡不安,导致当地的人民自20世纪以来即以海盗为生。他们常常结伴而行,在亚丁湾突袭过往的各国商船,发生过多起劫持、暴力伤害船员的事件。

索马里海盗的行为是违法的。对于索马里海盗的残暴行径,联合国安理会在索马里境内和境外设立了特别法庭,负责审判在索马里附近海域实施海盗行为的嫌疑人。除了法律制裁外,各国政府为了保护本国商船的安全和经济利益,还派遣了护航舰队,为本国商船途径亚丁湾时保驾护航。这其中也包括中国。

目前,在中国登记注册的远洋船有1千余艘,有中国背景或中国海员的船只则远不止这个数字。索马里海域也是中国远洋船只和中国船员的必经之地。如此一来,中国船舶与船员便不可避免的被这里的海盗盯上。

在亚丁湾这片海域,中国船只也曾遭遇过索马里海盗。2006年4月4日,韩国“东源628”号渔船在距索马里海岸线200公里左右的海域捕鱼时,被索马里海盗埃弗亚手下的8个海盗所劫持。经过长达4个月的艰苦谈判,在船东交了80万美元的赎金后,包括3名中国船员在内的25人才得以获释。

仅14天后,在索马里沿海作业的台湾“庆丰华168”号渔船又遭埃弗亚手下劫持。2006年5月25日,由于索马里海盗与台湾船东的谈判陷入僵局,埃弗亚让手下杀害了一名辽宁籍船员。后来,台湾船东和埃弗亚整整谈判了7个月,付了150万美元赎金后,才和10余名船员平安回国。

这样的事件不止一次地发生,每一次都那么的触目惊心……

2008年10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1838号决议,呼吁关心海上活动安全的国家积极参与打击索马里海盗的行动。

2008年12月26日下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艇编队从海南三亚起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护航编队由“武汉”号和“海口”号导弹驱逐舰、“微山湖”号综合补给舰、两架舰载直升机和部分特战队员组成,共800余名官兵。他们的任务是保护中国航经亚丁湾、索马里海域的船舶和人员安全,保护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国际组织运送人道主义物资船舶的安全。

这是我国首次使用军事力量赴海外维护国家战略利益,是我军首次组织海上作战力量赴海外履行国际人道主义义务,也是我海军首次在远海保护重要运输线安全。

四个月的护航任务结束后,首批海军护航舰队返回国内,继而第二批护航舰队于2009年4月2日上午,从广东湛江起航,奔赴索马里执行接替护航任务。

随后,第三批、第四批……一直到第十三批护航舰队,分批驶向亚丁湾,为经过亚丁湾的中国籍商船建立起一道安全的防护屏障。在一批批护航舰队训练有素的保护下,一艘艘中国籍商船平安经过亚丁湾又平安返回国内。

2013年2月22日上午八点,中国海军第十四批护航舰队从青岛出发,驶向亚丁湾,接替第十三批护航舰队的护航任务。当日,碧空如洗,阳光灿烂。浪花朵朵的海面上,三艘舰船停泊在我国的海疆内。

在“哈尔滨”舰上看到,全舰官兵着装整齐地列队于飞行甲板上。不远处的“绵阳”舰、“微山湖”综合补给舰的宣誓人员也已列队完毕。3艘战舰成人字形破浪前行,威武壮观。

汽笛长鸣时,主持人下达

“敬礼”口令,整个过程持续10秒钟后,3艘舰艇官兵“礼毕”!9时整,舰艇编队“再见祖国·走向大洋”宣誓仪式正式开始。

随着庄严的国歌声响起,4名护旗手手执国旗走向舰尾,全体官兵面向国旗,举起右手,在编队政委吴海华的领读下庄严宣誓:勇闯大洋、连续作战、依法行动、为国争光;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攻坚克难、勇于担当,坚决完成护航任务!

宣誓仪式结束后,官兵们纷纷在8米多长的横幅上签上名字,表达护航官兵对祖国的庄严承诺。

随后,第十四批护航编队穿越祖国传统疆域线,走向大洋,走向深蓝,履行亚丁湾护航使命。

自中国海军首批护航舰队出兵亚丁湾开始,就一直备受国内外的关注。中国海军出兵亚丁湾有其深刻的内外原因。

首先,维护国家利益。海盗行为不仅扰乱了航行安全,而且对中国国家发展利益的实现也造成了阻碍,这明显对国家利益造成侵害。从维护国家利益需求来说,这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塑造国家形象。中国海军去解救被劫持的人质,保护商船航行,是一个国家形象问题。这是在向世人昭示,中国动用海上力量维护自己的海上利益,维护地区的安全,维护海上航行和海洋通道的安全这种决心、意志和能力。

第三,履行大国的责任和义务。如果各国军舰用强制的力量保护航道的安全,对于恢复亚丁湾正常秩序、恢复国际航运业的信心是非常有帮助的,中国军舰在这方面也一定要尽到责任和义务。

第四,锻炼中国海军。海军远涉重洋,到一个危险区域进行这样的准战争任务,对官兵的训练、舰艇编队的训练意义重大,也是锻炼中国海军的海上行动能力的良好机会。

战乱、混乱和国家制度的崩溃是造成索马里海盗猖獗的根源。很多索马里人不知道自己明天是否还能活着。当社会出现无序时,某些人采取了铤而走险的举动,可能是一种必然。然而,混乱不能为违法行动提供合理性。若要根除索马里的现状、改善亚丁湾的海域环境,一方面要治本,包括国际援助是必要的,帮助索马里恢复国内秩序;另一方面也要治标,必须制止这种行为,要让这种行为付出他们不能忍受的代价,必须维护现有国际法和国际秩序的尊严。

举世瞩目——六十周年国庆

众所周知,每年的公历10月1日是中国的国庆节,一个举国欢腾的日子。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曾在天安门举行过14次国庆庆典和阅兵式。其中,尤以2009年的60周年国庆庆典最为举世瞩目。

2009年60周年国庆大阅兵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入关键阶段的大背景下举行的,因此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10月1日上午,整条长安街被五彩缤纷的鲜花布置一新。参加国庆庆典的群众早已在天安门广场上翘首以待。此刻,天安门广场上红旗猎猎、花香四溢。人们静静地观望着,等待阅兵式正式开始的那一瞬。接受党和人民检阅的各个受阅方队,正在做最后的检查工作,以确保将自己和方队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全国人民;后勤人员们也在进行最后的设备检查,以确保将60周年国庆庆典以最好、最清晰的方式呈现给更多的人。

上午10点09分,激昂的军乐声拉开了国庆60周年阅兵的序幕。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胡锦涛,在阅兵总指挥、北京军区司令员房峰辉的陪同下,乘红旗牌检阅车徐徐向东,迎着受阅将士的注目礼,开始检阅了在长安街威武列阵的44个地面方队。

胡锦涛在检阅地面部队过程中,表情庄重,目光和蔼,半向受阅官兵进行亲切问候:“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随即,受阅方队整齐响亮地分别回答:“首长好!”“为人民服务!”声音响彻整条十里长街。

国庆60周年庆典之前,人民军队曾在天安门广场进行过13次受阅。此次阅兵,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的集中展示,是对建军82年特别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人民武装力量建设发展的庄严检阅。

10时37分,三军仪仗队迈着铿锵的正步,护卫着神圣的军旗通过天安门,拉开了分列式的序幕。

首先是陆军方队,由陆军学员方队、陆军步兵方队、陆军特种兵方队组成。

陆军学员方队由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在校学员组成。该学院前身是晋察冀抗日军政干校,是全军唯一一所机械化步兵学院。历年来,培养输送了大批步兵、装甲兵初中级指挥军官。先后组织参加了华北军事大演习阅兵、国庆35周年和50周年阅兵等一系列重大活动。

陆军步兵方队是由北京军区某“红军师”为主组建的,是全军步兵的唯一代表队,该“红军师”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一军团第一师。战争年代,涌现出了“大渡河十七勇士”、“狼牙山五壮士”等一大批英雄模范和先进集体。

陆军特种兵方队来自北京军区某集团军特种兵大队,该大队组建于1991年11月,是应对局部战争、武装冲突和突发事件的“拳头”和“尖刀”力量,素有“响箭”的美誉。该大队先后完成了“爱尔纳突击”国际侦察兵比武、2008奥运安保支援等90余项重大任务。

紧跟陆军方队的是海军方队,由海军学员方队、海军水兵方队、海军陆战队方队组成。

海军学员方队由素有“海军军官摇篮”之称的海军大连舰艇学院组成,先后13次代表海军参加首都国庆大阅兵。

海军水兵方队是一支具有光荣历史的方队,先后13次参加受阅。60年来,新中国水兵以对人民、对祖国无比忠诚,在海战、空战的烈火硝烟中,在海防前哨平凡而光荣的岗位上,谱写着一首首壮丽的凯歌。

海军陆战队方队由海军陆战队某旅抽组而成。该旅是一支具有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的部队,曾参加过解放战争、广西剿匪、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等战斗,立下过赫赫战功。

继而向主席检阅台走过来的是空军方队,由空军飞行学员方队、空军空降兵方队组成。

空军飞行学员方队由空军部队抽组、空军航空大学负责承训。空军航空大学是中国唯一一所以培养飞行人才为主体,航空飞行指挥与航空工程技术兼容的综合性军事大学,前身为东北老航校。多年来,该学校培育了航天员聂海胜、费俊龙等一大批航天精英。

空军空降兵方队由空降兵某军组建。该空降兵部队涌现出了特级英雄黄继光、上甘岭特功八连等一大批英雄模范,先后完成了11次首都国庆阅兵、1998年长江抗洪、2008年四川汶川抗震救灾等重大任务,形成了以黄继光英勇献身精神和上甘岭战斗作风为精髓的光荣传统。

武警方队由武警北京总队组建。参阅官兵来自国旗护卫队、摩托车护卫队、武警仪仗队、礼炮中队、雪豹突击队等多个有特色的部队。武警北京总队担负着首都党政机关、重要部门、外国驻华机构以及中国驻伊拉克、阿富汗使馆警卫等各类重要目标和重大国事活动的安全保卫任务。

预备役部队方队由北京陆军预备役高炮师组成。该师自1998年10月组建以来,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中创新,逐渐锻造成为首都防空的一支劲旅。

女民兵方队由来自朝阳区所辖一百多家单位,她们当中有在校大学生、留学归国人员、公务员、教师、医护人员、大学生村官、企业职员等。北京市朝阳区有着抽组民兵方队的优良传统,先后参加过国庆35周年、50周年首都大阅兵的女民兵方队,成为阅兵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14个徒步方队一一走过主席检阅台,受阅时长约12分钟。每个方队以每分钟116步的速度踢出128步正步,走完天安门东西华表间的96米。这是一组像作战时间一样精确的数字。为了这96米,受阅官兵在训练场上走过了数千公里,坚硬的路面被踩出了一行行脚印。

轰隆隆的响声传来,大地微微有些颤动。伴随着雄壮的《装甲车进行曲》,国产99式主战坦克方队似一支利箭,行进在装备方队最前列。这是新中国阅兵史上的第一支“箭”形装甲方阵,由整建制装备该型主战坦克的装甲团——北京军区某机械化师红军团组成。雄伟的天安门前,从出发线到礼毕线,这支“箭”形铁甲雄师走过了骄傲的35秒,引领受阅装备方队,自信地向祖国和人民汇报。

当声势浩大的国庆阅兵接近尾声时,最后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是由第二炮兵某旅12辆特装车辆组成的“压轴巨阵”。这个方队把阅兵推向**。

就在最后一个地面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的同时,战机划过长空呼啸而来。中国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以万里碧空作窗口,首次集体亮相在共和国60周年盛大的阅兵庆典上!她们驾驶战机通过天安门广场的英姿向世人庄严宣告——中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拥有歼击机女飞行员的国家之一!巾帼亮翅,劲舞苍穹。15架蓝白相间的国产教-8教练机组成3个楔形编队,挟雷霆万钧之势,跨越时空,超越历史,以整体推进式的密集队形,拉着多彩的烟带,奔向远方……

阅兵式结束后,声势浩大的群众游行方阵一一走过天安门城楼。每个方阵设计独特、特点鲜明,是人民群众向祖国母亲60华诞敬献的贺礼。

当日的国庆庆典,除了庄严肃穆的阅兵式、形式多样的群众游行方阵,还有精彩绝伦的歌舞表演和璀璨夺目的烟花表演,将60周年国庆庆典一次次推向**。

新中国成立60年,也是共和国走向成熟的60年。2009年的国庆60周年庆典,是展示新中国成立60周年以来综合实力的最佳舞台,着实让世人惊叹!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上海世博会

世博会,即世界博览会,又称“国际博览会”或“万国博览会”。它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分两种形式:一种是综合性世博会,另一种是专业性世博会。参展者向世界各国展示当代的文化、科技和产业上正面影响各种生活范畴的成果。

世博会的起源是中世纪欧洲商人定期的市集,市集起初只涉及经济贸易。到19世纪,商界在欧洲地位提升,市集的规模渐渐扩大,商品交易的种类和参与的人员越来越多,影响也越来越大,从经济到生活艺术到生活理想……到19世纪20年代,这种初具规模的大型市集便成为博览会的雏形。

第一届世博会于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行。当时,中国广东商人许荣村将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装成12捆,托运至英国,参加世博会,最终质压群芳,脱颖而出,独得金、银大奖。随后,不少外国商人穿越大洋,到广东购买“荣记湖丝”的丝织品。

中国政府第一次自派代表,以国家身份参加的世界博览会是1876年在费城举行的世界博览会。当时,作为中国工商业代表的人叫李圭,是一个有智、有勇、有谋、有骨气的中国人。他写了一本书叫《环游地球新录》,记录了1876年的费城世界博览会。虽然他是中国代表团中的唯一一名中国人,但这一次也代表着中国正式踏入世界博览会。

此后,世界博览会在世界各地相继举行,共举行了40场,独独没有在中国举行过一场。1999年12月,在国际展览局第126次全体大会上,中国政府正式宣布要申办2010年世博会。2000年3月17日,中国政府成立2010年上海世博会申办委员会,时任国务委员的吴仪担任主任委员。2001年5月,中国政府通过外交途径向国际展览局递交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申请函。2002年1月30日,中国政府向国际展览局递交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申办报告。2002年11月29日至12月5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了国际展览局第132次全体大会并作申办陈述。2002年12月3日,经国际展览局大会投票表决,中国获得2010年世博会举办权。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第41届世界博览会,属于综合性博览会。主办城市是中国上海,举办时间为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这是世博会首次在中国举办。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Better Life)”,意为“和谐城市”是上海世博会主题的精髓。

城市,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地方。如何让城市成为人民生活更美好的载体,是人类深刻思考的课题。

数百年来,人们对“和谐城市”模式的探讨,从来没有停止过。从“乌托邦”到18世纪的“理想城市”,再到“田园都市”等一系列的理论、主张和模型,无一不在探索如何建立城市在空间上、秩序上、精神生活和物质吐纳上的平衡与和谐。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环境问题和发展问题的日趋严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运而生。各国城市政府为提出的发展战略大多是围绕如何重建人与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达到现在与未来之间的和谐等问题。

由此可见,对“和谐生活”和“和谐城市”的追求和实践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并且正越来越彰显在人们为明天城市所描绘的蓝图之中。

“和谐”的理念蕴藏在中国古老文化之中。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和谐城市”的理念来回应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诉求。

建立“和谐城市”,是从根本上立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精神与物质和谐,在形式上体现为多文化的和谐共存、城市经济的和谐发展、科技时代的和谐生活、社区细胞的和谐运作以及城市和乡村的和谐互动。“和谐城市”的理念将为城市管理和城市规划提出更新的挑战,并将之引入更高的境界。

上海承办第41届世界博览会被批准后,继而开始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2004年11月29日,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会徽被公布。会徽图案以汉字“世”为书法创意原形,并与数字“2010”巧妙组合,相得益彰,表达了中国人民举办一届属于世界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博览盛会的强烈愿望。

从形象上看,会徽图案犹如一个三人合臂相拥,好似美满幸福、相携同乐的家庭,也可抽象为“你、我、他”的广义人类,对美好和谐生活的追求,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突显出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人为本”的积极追求。

会徽以绿色为主色调,富有生命的活力,增添了向上、升腾、明快的动感和意蕴,抒发了中国人民面向未来、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创造**。

2007年12月18日,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揭晓。上海世博会吉祥物的设计,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演绎的角度出发,创造性地选用了汉字的“人”作为创意点,被命名为“海宝”,取“四海之宝”之意。

整个吉祥物主体为蓝色,表现了地球、梦想、海洋、未来、科技等元素,符合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吉祥物整体形象结构简洁、信息单纯、便于记忆、宜于传播。虽然只有一个,但通过不同动作的演绎、不同服装的变化,可以千变万化,形态各异,展现了多种风采。

上海世博会有三位形象大使,分别是成龙、姚明和郎朗。他们三位联袂演出了一首名为《城市》的歌曲音乐录影带,并在此期间首发。此外,张韶涵、BOBO组合、潘玮柏、英国歌唱家莎拉·布莱曼、日本乒乓球运动员福原爱,以及谷村新司、小筱顺子等一批海内外名人受聘担任上海世博会海外推广形象大使。

如此一个盛大的博览会,对志愿者的需求之多和要求之高也很受瞩目。

2010年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标志的主体由汉字“心”、英文字母“V”、嘴衔橄榄枝飞翔的和平鸽构成,表达了志愿者的用“心”和热“心”。“V”是“志愿者”英文“Volunteer”的首字母,阐述了标志所代表的群体,赋予其清晰的含义;飞翔的和平鸽代表上海,也象征和平友爱,橄榄枝则寓意可持续发展和希望,传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会主题。志愿者的主口号是:“世界在你眼前,我们在你身边。”

除了这些准备外,上海市还开通了12条轨道交通线,相互之间可以换乘。其中通往世博园区浦东浦西9个出入口共有5条轨道交通可以到达,分别是4号线、6号线、7号线、8号线、13号世博专线。上海世博会期间,武警上海市总队医院承担了为普通市民、国内外游客及武警安保工作者的医疗服务任务。

参加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共有200多个国家和40多个国际组织。各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主场馆无疑是最受人关注的。各个场馆被划分为A、B、C、D、E片区。

A片区主要是中国国家馆、除东南亚外的其他亚洲各国的国家馆。B片区是主题馆、东南亚和大洋洲部分国家馆、国际组织馆、公共参与馆、演艺中心。C片区是欧洲、美洲和非洲各国国家馆。D片区是部分企业馆。E片区是部分企业馆、城市未来馆、城市足迹馆、城市最佳实践区。

中国馆,自然是最受欢迎的展馆。世博会开园的第一天,中国馆共接待游客3万余人。它以传统的大红色夺人眼球,展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展馆的展示以“寻觅”为主线,带领参观者行走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在“寻觅”中发现并感悟“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

外国场馆中最受欢迎的场馆依次是瑞士、法国、德国、西班牙、日本、意大利、沙特阿拉伯、英国、韩国和美国。

上海成功申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为上海的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升城市品位和市民综合素质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世博会将带来的主要经济效应有:推动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基础设施建设的升级、对GDP的贡献效应、增加就业机会以及后续经济效应等。

上海成功申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还将给上海带来其他效应,如推动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的参与度,提高上海的知名度和区域辐射效应等。

上海成功举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它是一次探讨新世纪人类城市生活的伟大盛会、是世界各国人民的一次伟大聚会,也会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精彩对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