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1 / 1)

第六章

回归十载繁荣路,盛世莲花别样红。澳门回归之后,每一个变化都让人感动和欣喜。“一国两制,澳人治澳”在澳门真正地得到了体现。与祖国紧密相连,成长的脚印成为了澳门长远发展中的一个精彩符号。展望未来,澳门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新的开始

1999年12月20日零时刚过,澳门如同获得新生。在“一国两制,澳人治澳”的制度下,澳门在星辰中迎来了新的一天。从当天零时起,澳门警察全部佩戴上带有澳门特别行政区区徽图案的新警徽和新帽徽,取代了原先带有葡萄牙色彩的旧警徽。

零点五分,澳门罗理基博士大马路的治安警察厅。有人正在忙着搭梯子,准备敲去墙壁上“治安警察厅”的“厅”字,换为“局”字。从今天起,澳门所有警察都将作为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治安警察局”的警察来行使警务职责。在警察厅值班的一位警官说,澳门回归之后,拥有4000多名警员的治安警察局的职能、人数、待遇一切不变。为中国人站岗,他的心里既荣耀又踏实。

众所周知,博彩业是澳门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在澳门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澳门政权交接仪式刚过,澳门的博彩业仍然如故,24小时照常营业。如果你此刻进入澳门最大的赌场——葡京大酒店,保安人员会一如既往地履行常规手续,对你的背包进行检查,在你的背包上贴上一张不准拍照的标记,然后会亲切地说一句“玩得愉快”。

特首何厚铧在他上任后的首次新闻发布会上,对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郑重宣布:博彩旅游也是澳门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这一事实在今后一个时期都不会变。对博彩业,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它健康规范运作,赌盘一直会转下去的!当然,博彩业的另一个重头戏,赛马和赛狗同样没有受到任何影响。“马经”照常出刊,赛前照常下注。

不仅是博彩业,澳门的娱乐业依然像是弄潮儿,紧跟时代的脚步。在新世界帝濠酒店三楼夜总会大厅里,二十多个包箱都是满座,一派歌舞升平。新口岸,被称为澳门“兰桂坊”的酒吧一条街。凌晨3点,整条街一如往常,热闹非凡。位于南湾大马路新珠城夜总会也是生意兴旺,正如酒店老板所说,澳门社会要繁荣,个人要生存,一切不变。的确,澳门的回归带来的是和平,并没有改变澳门人的生活。澳门人依旧享受着属于自己的生存状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正可谓“马照跑,舞照跳”。

凌晨3时15分,位于南湾湖畔的立法会新大楼灯火通明。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后,立法会的首次全体会议在这里举行。立法会主席曹其真从容自然地坐在花团锦簇的主席台前,用中文主持会议,其他22位议员散坐在各个议席上。几十位记者戴着同声传译器,在旁听席前或站或坐,屏息凝神,仔细聆听。刚刚参加完宣誓就职典礼的立法会议员,在议程前的自由发言中,纷纷表达了自己的心情。议员梁庆庭说,这是一个普天同庆、举世瞩目的凌晨,澳门已顺利回归,凝聚这一刻的是重大的历史和国际意义。高开贤议员希望立法会适应社会发展,提高立法效率。3时37分,会议开始表决通过澳门特区政府提交的《回归法》草案,以确认其他11项已经完成审议程序的必备法律草案和决议草案的地位,以免发生法律真空,保证特区的顺利运作。表决以举手方式进行。23位议员全部举手投了赞成票。立法会主席曹其真随即宣布《回归法》通过。会议结束后,立法会全体议员排成一排,照了“全家福”。

欢腾一夜的澳门,清晨略显宁静,只有马路上、街市里、楼宇顶上的五星红旗、澳门区旗区徽和各种庆回归的彩旗在风中哗哗作响。太阳冉冉升起,新时代的澳门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美丽。

澳门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何厚铧,于澳门回归后的第一天正式上任。昨夜的交接仪式引来全球关注,何厚铧几乎整晚都没有休息。然而,上任的头一天依然精神奕奕,如常工作。“新的使命,使我不敢有半点怠慢。我的精神状态将会影响整个公务员队伍和澳门居民的信心。”何厚铧的动力来源于此。

12月20日是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后第一个法定假日。但是对特首何厚铧来说,今天却是个极为忙碌的日子,这意味着新的开始。他的日程被排得满满的:宣誓就职仪式结束后,稍事休息;破晓,工作内容从此刻开始。何厚铧先去办公室处理了必要的公务,然后参加了澳门特区成立庆祝大会,为花式汇演大巡游剪彩,出席外交公署开署仪式,主持庆祝澳门回归招待酒会和就任特首后的首次记者招待会……如此忙碌,何厚铧却乐在其中,“这是我和澳门居民同乐,共庆中华民族盛事的难得机会”。作为澳门的首任特首,何厚铧深知自己所肩负的责任,“誓言庄严地说出去了,重任则放到了肩上。言既出,行必果。我现在是从新的高度去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我想得最多的是澳门的未来。”

太阳当空,上午8时,作为中国政府在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重要标志,外交部驻澳门特区特派员公署举行了升旗仪式。下午3时20分,公署大楼三层,当钱其琛副总理按动联动电钮时,主席台墙面上的帷幕徐徐展开,整个公署的巨幅图像映入人们眼帘。与此同时,主楼外墙上的国徽及公署牌匾也揭开帷幕,中国外交部驻澳门特派员公署在掌声中正式开署。此时此刻,新中国的外交官们无不心潮澎湃。特派员原焘激动地说:“澳门回归中国,彻底终结了150多年来外国管制澳门的历史,是中华民族非常重要的大事。”

在澳门的关闸,高高飘扬着五星红旗和莲花区旗。这里再也不是分隔的边境,而是祖国的家门槛。人们争先恐后地在关闸门合影留念。12时后,在关闸的各个验证通道,都排起了长队。刚刚欢迎完驻澳部队的澳门同胞,纷纷举家出行。一位女士带着一对双胞胎姐妹同行,她高兴地说:“今天是个好日子,回去看看啊。”年近70岁的老阿婆说今天澳门回家了,就像过节,自己要回珠海买新衫!“回”、“回去”,澳门的同胞们对祖国的情感自然流露,这是心灵的回归。

回归牵动着全世界炎黄子孙的心。多米尼加籍华人黄女士在国旗下一张又一张地留影,她远渡重洋专程来见证澳门回归,她激动地说:“我是炎黄子孙,我爱自己的故土。香港回归我回来看了,澳门回归我也看了,真希望快些实现海峡两岸的统一。”

澳门顺利回归的第一天,上午7时整,一面五星红旗在濠江中学运动场上空冉冉升起、迎风招展。该校85岁高龄的校长杜岚女士不禁开颜欢笑,她说:“这情景也是我一直期待着的!”

半个世纪前,当新中国诞生时,杜岚怀着强烈的爱国心连夜亲手绣了一面五星红旗,不顾澳葡警察的阻挠和国民党特务的恐吓,在殖民地的上空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10月份,杜岚校长率师生代表团赴京参加迎澳门回归庆祝活动,把这面为世人瞩目的五里红旗,献给了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收藏。

五十年风雨,此时的澳门早已改变。正如杜岚所说,“50年前升五星红旗是凭一腔热血,50年后再升五星红旗是一股**,那时冒风险、顶压力,现在是国歌嘹亮、隆重庄严,两种截然不问的情景,但表现了同一种意境——炎黄子孙的爱国心!”

澳门回归的第一天,澳门较大的农贸市场——汉街市透着浓烈的喜庆气氛。三层建筑被一面面迎回归的小彩旗围了起来。迎门墙上挂着一个巨大横幅:鲜鱼行总会欢迎澳门回归祖国。一层海鲜摊的摊主唐先生,为了观看回归实况转播,几乎一夜没合眼,一大早又赶来出摊。在二楼的蔬菜摊档前,一位大婶提着菜篮子不停地挑选蔬菜,她说,儿女放假都回来了,在香港的妹妹也带着全家来看回归盛况,家里十几口人,要多买些菜才够吃。

为庆祝回归,澳门放假三天,但许多商店都照常营业。各个门店的橱窗里,打折的公告分外醒目。最近几天的折扣比前些日子更加优惠。很明显,澳门回归已经成为了澳门的一个盛大的节日。为此,澳门最大的商场八佰伴以及板樟堂的莎莎等名店,都延长了营业时间。中午时分,这里已是人潮涌动。

位于澳门半岛的港澳客运码头十分繁忙,随处可见“庆祝澳门回归祖国”的招贴画。从这里到香港,坐直升机大约需要16分钟,喷射船为一个小时。早上有很多香港游客来到这里,专为观看庆回归花车巡游。

中午12时30分,随着全国政协副主席、澳门社会各界庆回归委员会主席马万祺一声起步令,澳门新口岸友谊大马路上顿时鼓乐喧天,彩旗猎猎,喧闹声拉开了“迈向美好明天大巡游”活动序幕。整个巡游历时近三个小时,恢宏气势令十多万观看的澳门同胞欢欣鼓舞,群情振奋。

“迈向美好明天大巡游”,是澳门各界庆回归活动的主项目之一,共有来自澳门各界和祖国内地的71支队伍参加巡游。既有澳门各团体踊跃参加精选的队伍。也有令人振奋的威风锣鼓队,有载歌载舞的中国各民族庆贺团和内地文艺团体组成的方队,还有造型富有象征意义的数十辆花车……整个巡游队伍绵延几公里,行走了两个多小时,沿路的澳门同胞都感叹盛况空前。一位观看巡游的澳门同胞兴奋地说,在回归日组织这样的大巡游活动,很好地显示了喜庆气氛,也令和澳门特区一起开始新纪元的澳门人欢欣鼓舞,信心倍增。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在新中国成立50周年之后,又喜迎澳门回归,这是中国世纪之交千年之替的特别印记,同时也预示着澳门在新的起点继续起程,这颗“东方钻石”将更加光彩夺目!

回归伴我成长

澳门回归,对于年轻一代来说,有着重要的影响。回归之初,正值青春年华的他们,仍然有些迷茫和彷徨。“我最担心澳门的文化发展,我怕葡国文化不能在这里延续,又怕澳门全盘‘大陆化’。”“我怕有更多人失业,我怕受苦。”“我只是一个在澳门受教育的大学生,怎么和那些大陆大学生争?”……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与“澳门回归”同一时代的人们却这

样总结道:回归伴我成长。和澳门一起,他们在这十年中经历了起起伏伏。他们中的很多人说,我们和老一代用不同的眼光看澳门。他们有更强烈的意愿,参与澳门的社会事务。他们说,我们是受惠于回归的一代,无论做什么都要立足于澳门。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很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在澳门回归祖国的欢腾时刻,人们记住了这首《七子之歌》,也记住了领唱这首歌的澳门女孩容韵琳。

澳门回归五年后,当年舞台上童音稚气的小女孩已是澳门培正中学初三的学生。大眼睛,腼腆的微笑,轻柔的说话声,一如从前。

容韵琳说,《七子之歌》伴随了她的成长。第一次去北京唱《七子之歌》,是在澳门回归当年的春节晚会上,那时她才九岁,还没有学过普通话。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的第二天,也就是1999年12月21日,澳门各界庆祝澳门回归祖国活动委员会举行了一个大型的庆回归活动──“濠江欢歌”文体汇演。当天,容韵琳在氹仔运动场演唱了《七子之歌》,这也是她在回归时参与的最大型的本地庆祝活动。

澳门回归祖国后,她每年都有两三次的演出机会来唱这首歌。渐渐地,她对歌曲本身也有了更深的理解:“澳门回归祖国了,就像孩子回到母亲的怀抱。”在容韵琳看来,能代表澳门,代表祖国唱《七子之歌》,是荣誉,更是骄傲。对于澳门的回归,容韵琳说澳门的发展没有令她失望:回归后给我很舒服的感觉,就像歌词所提到的,回到母亲身边一样;而且回归后治安转好;有更多人认识澳门,来旅游、做生意的人都多了;经历过金融风暴、SARS、禽流感等,但澳门的情况都不会大起大跌,比较安定,我觉得特首在很多方面做得很好。

澳门回归十年,容韵琳已迈入大学的校门。她和所有澳门同胞一样,每当祖国需要的时候,都会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四川发生大地震后,澳门特区政府和许多澳门人都积极捐款,支援灾区重建。容韵琳成为了学校里为灾区支援的积极分子。关于未来,她说:“我生在澳门,长在澳门,对她有着一份深厚的感情。我上大学选的是工商管理专业,将来毕业了,我想做一些有关经济或金融的工作,为建设澳门、建设祖国多做贡献。”

林玉凤,澳门大学传播系助理教授,全国青联常委。年轻时的她,曾是大学辩论队的主力,她说“我们这一代受惠于回归”。身为殖民时代与后殖民时代的中间一代,林玉凤和身边的同龄人身处保守与创新之间。直到澳门回归,为他们带来了改变。

林玉凤的父母上世纪50年代从潮州到澳门,以在北边的台山种菜为生,当起了农民。他们养育了十个儿女,林玉凤排行老六。由于子女太多,生活条件不好,林玉凤只能到劳工子弟学校上学,因为那里是澳门学费最低的学校。

到了八十年代,澳门华人的生活几乎没有差异,有钱人家很少。那时林玉凤的家基本上能够保持温饱水平,在她初中毕业时,同班同学已经有一部分因为没钱交学费而辍学了。为了早点帮父母支撑起这个家,林玉凤高中毕业就放弃了学业,提前进入社会,打工挣钱。没有人知道,放弃上大学的林玉凤常常躲在角落里暗自流泪。那个时候,林玉凤的同龄人很少有人选择上大学。林玉凤曾向父母保证,自己要边打工边读书,毕业后再供五个弟弟妹妹读大学。后来,在林玉凤的努力下,她的弟弟妹妹都上了大学。

从八十年代末开始,香港、澳门关于内地的消息一下多了起来。一直和家乡断了联系的林玉凤一家才突然发现,原来和内地联系是这样紧密。1988年,中葡签订了《中葡联合声明》,林玉凤意识到自己不仅要了解澳门,也要了解内地。

1990年,林玉凤参加高中毕业旅行,这是她第一次去北京。在北京,林玉凤住在牡丹园宾馆。当时宾馆周围都是泥路,相比澳门是有差距的,但是在林玉凤看来,内地并没有那么差,而且人们的思想在逐渐开放。

这次旅行让林玉凤萌生了一个念头——到内地读书。相比澳门念大学的费用,内地要优惠许多。1995年,她终于等到了一个机会。那一年,内地高校向港澳学生开放。人民大学在澳门招了一名硕士、一名博士。林玉凤就是那名硕士。在内地的同学眼中,招来一位澳门同胞,很多人都专门找到林玉凤,希望认识她。林玉凤很喜欢学校的学习气氛,“在学校里讨论的气氛很热烈”,同时也很适应在内地的生活。林玉凤说,在人大我觉得生活非常有趣。比如“马克思理论”课,全班只有我一个人拿到优。这门课程对我来说很新鲜,觉得很有趣。其实我也可以到香港或者国外读硕士,但是我一直想要了解祖国。

《中葡联合声明》生效后,澳门本地的教育体制也发生了变化。根据中葡之间的约定,要发展本地人才。澳门大学原本是私立的,随后被澳门政府掌握,推出奖学金制度,为那些上不起学,但成绩优异的学生提供了机会。同时,澳门很多大学也增加了学科,包括传播学、公共行政等课程。澳门回归后,开始实行15年免费教育,上大学不再是一个难题。

1998年,林玉凤读完硕士没有继续念书,因为当时澳门即将面临回归,她要抓住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林玉凤进入大学当了老师,也同时在新闻机构工作,还自己创办了杂志。

澳门回归后,林玉凤深切地体会到,人们对澳门的关心程度不一样了。以前电视里讲政府,都是葡萄牙人,人们都觉得那些是外国人的事情。回归以后,葡人的优势没有了。大家对很多事情都很关心,都说“与我有关”。

林玉凤曾这样形容澳门的回归,“回归是从一群从来没有好好计划跟我们沟通,也因为最起码的语言隔阂,没有能力和我们直接沟通的葡萄牙人手中把澳门接过来。政府官员的座位,从此坐上了懂我们的话语、可以与我们直接沟通,甚至曾经在大排档吃夜宵时与我们打过照面的邻座食客”。

回归之后的几年中,社团的力量在不断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因为大家发现,原来好的东西还可以变得更好,所以把“团结就是力量”落在实处,组成各种社团。林玉凤的父母加入了“菜农合群社”,林玉凤自己最早选择了文学社团,后来加入笔会,还参加了一些论政性的社团。相较现代社团,很多传统社团的旧规矩很多,于是林玉凤就成立了自己的社团。社团从发展到壮大,需要一段漫长的时间,“这其实也反映了目前澳门中产阶层和知识阶层的现状:还在少数和发育过程中”。对此,林玉凤充满信心。

澳门回归的十多年里,林玉凤的生活像是顺着这股春风扶摇直上。“我的生活水准在提高,个人也在成长。我一直在升职:从助教到现在的助理教授,还读了博士。对我来说,生活天天在变好。”与澳门回归的一代人一样,林玉凤希望参与到发展和改变之中。她说,大家有一个共同目标,就是希望特区政府做得更好。

土生葡人黄伟麟,他给内地人的印象是澳门“唯一”的歌手。在澳门,他参选了立法会,当时很多澳门人有所质疑:他不是歌手吗?怎么会懂政治?其实,出生在七十年代的黄伟麟曾有超过15年的公职人员经历,他甚至成为第二届、第三届行政长官选举委员会委员。

随着澳门回归被提上日程,黄伟麟的人生也在发生着变化。他高中毕业时,正赶上中葡签订《中葡联合声明》,这也意味着澳葡政府与中国的交往越来越多。澳门有别于香港,香港很早就有双语制,但澳门的葡人不讲中文,华人学校则以中文教学,两个群体接触、交流都很少,双语人才非常缺乏。中葡交流需要大量翻译,于是政府开办了一所语言大学,相当于大学学历。

高中毕业后的黄伟麟,进入语言大学就读。语言大学每年开设两个班:中文班和葡文班。每一班15人,来自葡语教学系统的人学中文,中文教学系统的人学葡文。四年后就有120人能够为政府服务。

黄伟麟,在学校主要训练中文的识字和书写,在笔译、口译方面进行培训。同时还学习法律、中国历史和地理等课程。进入学期的第四年,也就是实习期,黄伟麟来到政务司司长的办公室做翻译工作。在办公室工作了五年,政务司被委任为澳葡方面回归筹备办公室的负责人,身为翻译人员的黄伟麟,也就直接跟进有关澳门回归的事务。在此期间,黄伟麟深刻地感觉到,即使澳门回归祖国,他们这些土生葡人也不会被看做是特殊群体,“一国两制,澳人治澳”,把土生葡人划进了澳人的范围,依然给这个群体在社会上发展自己的机会。

黄伟麟从小梦想成为歌手,当初却没能如愿,而是像其他土生葡人那样,按部就班地进入政府成为一名公务员。直到澳门的回归,才让黄伟麟看到了更多的希望。他辞去了政府部门的工作,正式成为一名歌手。

黄伟麟小时候生活在氹仔岛,那里住了十几户葡萄牙人,是一个小的葡萄牙人聚居地。黄伟麟的家就在嘉谟圣母教堂旁边。黄伟麟的葡文名为MIRO,他小时候没有中文名字,上的也是葡语学校,朋友几乎都是土生葡人。在宗教上也与华人不尽相同,会接受天主教的洗礼。

黄伟麟的父亲曾是军人,母亲是广东人。父母都很喜欢音乐,特别是喜欢广东歌曲,家中的黑胶唱片全都分类摆放,井井有条。受此熏陶,黄伟麟小时候就听着这些唱片,在音乐的陪伴下渐渐成长。

十六七岁时,黄伟麟看到澳门和香港的歌手同台演出,但澳门歌手唱的也是香港歌。于是就冒出一个想法——要站在台上唱澳门的歌。他把想法告诉了父亲,父亲并没有反对。一段时间后,父亲见黄伟麟在唱歌方面没有什么进展,便问他是不是放弃了。黄伟麟回答说自己不知从何做起。接着父亲又问他是否想过怎么做,会不会出唱片。黄伟麟的回答是有可能。

后来,父亲提议让黄伟麟建立一个梦想档案,把自己的梦想具体化。父亲还给黄伟麟讲了一个迪士尼先生的故事:他一直想盖一个很大的乐园,但这个乐园建成时,他已经去世了。他太太却

说:一点没有遗憾,因为我先生是世界上第一个看见这个乐园的人。在父亲的鼓励下,黄伟麟开始用心规划自己的梦想,为出唱片做准备。

1995年,黄伟麟出了第一张唱片,结果实现的东西跟他的梦想档案有80%以上吻合。所以,有梦想就要敢于付诸行动。当然,需要有好机会。黄伟麟觉得,是澳门回归给他带来了这样的机会。

在出了第一张唱片后,黄伟麟因为没有钱继续做下去,就暂停了歌唱事业。随着澳门回归的一天天临近,1998年中国唱片公司希望找到一位澳门歌手演唱回归歌曲,于是机会就降临到了黄伟麟的身上。1999年澳门回归之际,黄伟麟申请演唱了《恋曲1999》,以澳门歌手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

在回归后的几年中,“新”的澳门为黄伟麟提供了很多平台,他不仅以歌手的身份出现,还做了节目主持人,当选了澳门旅游形象大使。这些机会对于黄伟麟来说,都是一条新路。他说,“这些年里澳门给了我很多机会,因为澳门必须找澳门人来当代表,我觉得能够做到现在,一是我学习了中文,二是在我进入社会的时候澳门出现了这样一个大变化。”

再说到参选立法会。黄伟麟认为,新一代土生葡人应该继续为社会做贡献。土生葡人的领袖或前辈曾经问过黄伟麟:“你作为土生葡人,有没有想过做点社会事务呢?”黄伟麟承认自己没有考虑过。但是在询问身边的朋友的想法后,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认为,“我们应该做一个榜样,我们进立法会,就会有新一代的土生葡人代表出来讲话”。

几个月的参选经历对于黄伟麟来说,是一次很重要的人生经验。他觉得,是否参选成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为“新”澳门提供新思路。“我觉得上一代人和新一代人对澳门有着很不一样的看法。我们就需要发出声音,给政府作为参考”。黄伟麟所在的社团叫“齐声建澳门”。他说,大家一起努力才会变得更好。

在澳门,伴随澳门回归的一代人有很多。澳门回归后如获新生,而这些变化也在伴随着那一代人的成长。正如人们看到的一样,澳门和澳门回归后的一代人的未来,会朝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前进!

美丽的蜕变

澳门,这朵绽放在碧波中娇艳的莲花,在回归祖国之后,坚持“一国两制、澳人治澳”的方针,从五年到十年,再到以后的数年,它都在经历着美丽的蜕变。

澳门回归后,最为明显的变化体现在治安问题上,整个社会秩序有了根本性的好转。澳门历史上,黑社会问题较为严重,一直被视为澳门的顽疾。回归前,港台黑社会纷纷进入澳门发展,澳门赌场利益冲突不断,恶性案件不断发生,严重影响了澳门社会秩序。

特首何厚铧领导的特区政府,依靠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广东省与香港特区政府的密切配合下,澳门警方与内地公关机关先后举行多次会晤,签订《澳门回归后内地公安机关与澳门警方合作首次工作会晤纪要》与《内地公安机关与澳门警方相互通报机制的安排》等,采取强有力措施,打击各种犯罪活动。

回归不久,澳门社会治安出现了明显的变化,黑社会的猖獗活动不再,杀人、绑架与纵火等重大刑事案件发生率迅速下降:回归后第一年凶杀案与纵火案分别下降了72%与40%,此后社会治安持续好转。2003年,公安部领导对澳门社会治安进行了全面考察后认为,目前澳门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之一。澳门司法警察局局长黄少泽表示,“中央人民政府的支持和内地公安机关的密切配合,是澳门治安好转的根本前提;行政长官对社会治安的高度重视和特区政府对警务部门的大量投入,是治安好转的重要保障;一支廉洁、奉公、高效司警队伍的恪尽职守,是治安好转的主要原因;社会各界和全体市民的支持和帮助,是治安好转的群众基础。”

澳门作为一个旅游城市,曾经令人堪忧的治安情况大大影响了其旅游业的发展。同样,澳门的突出行业——博彩业,如果运营在一个治安不好的城市,将会存在偌大的隐患。回归后的澳门,这些问题已不再困扰当地的居民,如今澳门人都能够自豪地说,“我们这里很安全。”

在经济方面,澳门从1996年至1999年连续四年的本地生产总值呈现负增长。再加上受到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1999年当地经济更跌入历史上罕见的谷底,各行各业一蹶不振。澳门回归后,经济却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这成为了“一国两制”在澳门成功实践的最重要标志之一。2000年,澳门经济改变了连续四年衰退局面,实现4.6%的增长率;2004年,澳门经济更是出现前所未有的高增长,上半年增长达36%,预计全年增长30%,GDP有可能达到100亿美元,从而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地区,实现了历史少见的经济繁荣与发展。在2006年,澳门人均GDP更首次超越香港,2008年仅少于日本30多美元,成为亚洲最富裕的地方之一。到2009年,澳门回归已有十年光景。不得不说,澳门在经济上已经成为了“巨人”。

与此同时,中央政府及时实施内地与澳门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开放内地部分城市居民赴澳门“个人游”。2001年,赴澳门旅游人数显著增加,首次超过1000万人次,旅客在澳门的消费额接近300亿澳元(约37亿美元),该年澳门本地生产总值有55%来自旅游业及博彩业。2002年,赴澳门的入境旅游人数继续上升,达1153万人次,较上年增长12.2%。2003年,SARS疫情爆发,影响到澳门的旅游业,但旅游人数还是保持了3%的增长。

中央政府对澳门的“呵护”不仅如此。澳门主要食品来自内地供应,即使遭遇灾害运输不便,内地有关部门也想方设法全力保障对澳门的供应;为使澳门饮水摆脱咸潮影响,中央政府及内地有关省份积极从上游调水“压咸补淡”。

随着经济飞跃发展,澳门的社会福利方面也有所改善,许多行业的从业员也直接受惠。澳门特区政府向全体居民提供更多的福利,包括医疗券、公共交通车费补贴;还有即将实施的中央储蓄制度,向每个个人账户注入1万元作开户启动基金等等。诸多政策,都让全民受惠,低收入家庭得到特别照顾。澳门这块不足30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回归十年后以其高速的经济增长,成为了世界的焦点。

回归是一次新生,并非摒弃所有,自然也有所保留。“两制”的优势在澳门得到了充分发挥。中国政府信守承诺,使澳门回归后原有社会、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保持不变。自由港、独立关税区的地位继续发挥着活力,博彩业的传统得以延续,巴洛克式教堂旁居民露天打太极拳的场景成为澳门中西文化交融、多种族群和谐相处的经典画面。“两制”保持了澳门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成为澳门创造繁荣的重要支撑。

博彩业是澳门的支柱产业,曾经是一家独大,有专营权,而政府把这个权送给一家经营。回归以后,新的政府实现了博彩业的开放,引进了其他国际上比较大的,包括带有欧洲背景的,美国的拉斯维加斯的资本进来,这样一来,赌权就出现了多元化,从而引进了大量的外资和外国的管理经验,澳门的博彩业也就得到了新的发展机遇,迈上了新的台阶。回归十多年来,澳门特区政府已经确立了“以博彩旅游业为龙头、以服务业为主体、各行业协调发展”以及“经济适度多元化”的策略,使澳门微型外向型经济体的整体实力大为增强。

回归后,澳门房地产业逐渐走出低谷,获得新的发展。回归前,澳门房屋空置率严重,澳葡政府逼迫停止拍卖土地,以减少供给,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复苏。回归后,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与投资移民的增加,以及内地房地产投资者的进入,澳门房地产业开始逐渐升温。2003年,澳门楼市价格开始上升,2004年继续上涨,预计约增长10%。特别是依澳门特区政府统计,2004年以后,新动工楼盘数量较上年同期剧增近十倍。

回归前与回归之初,澳门失业问题较为严重,失业率一般在7%左右。回归后,特区政府非常关注失业问题,采取多种措施扩大就业,尤其是不断推出许多公共工程,扩充就业,降低失业率。经过多年的努力,澳门失业率出现明显下降趋势,2002年到2003年前三季度,失业率均在6%以上,2003年11月开始降至6%以下;2004年5~7月,失业率降为4.9%,是自1998年同期以来,失业率首次降到5%以下;8~10月,失业率进一步降为4.5%,失业问题获得重大改善。

在灯红酒绿的澳门岛上,澳门驻军已在此十多年之久。最初,威武文明之师——驻澳门部队的驻地是在临时租借的龙成大厦。如今,新落成的驻澳门部队新军营位于在氹仔岛。新军营的练兵场设在室内,摹拟靶场里电、声、画一应俱全。战士们坐在上下波动的摹拟战车上,拿着电子冲锋枪,连发子弹打活动靶,电视屏幕显示,枪枪命中。

驻澳部队是根据澳门特区基本法和驻军法,在1999年11月10日组建完毕,12月20日进驻澳门履行防务。部队中有的来自秋收起义诞生的红军团队,有的来自“塔山英雄团”,有的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有的在抗洪救灾中谱写过新篇章。进驻澳门后,官兵们发扬优良传统,在践行“一国两制”中再立新功。

澳门驻军在澳门市民中口碑很好。开始时,人们对军队感到陌生和怀疑,通过参观军营、升旗仪式以及电视、广播、报刊和路过驻军哨位所见所闻,市民对部队的认识不断加深,进而信任、理解和赞扬驻军。

进驻澳门的前五年,驻军先后接待澳门社会各界八百多人次到基地营区参观,36次组织升国旗仪式,为公益基金会捐款8万多澳门元,三次参加澳门义务植树活动,还无偿献血20万毫升,驻澳部队与澳门市民结下了不解之缘。如今,澳门驻军已成为澳门社会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回归后的澳门,在不断变化中成长。这一朵盛世莲花,在蜕变中更加美丽,绽放出别样的光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