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禄_焦裕禄教我写稿(1 / 1)

焦裕禄的故事 杨江华 1094 字 4个月前

焦裕禄教我写稿

焦裕禄善于运用报刊广播,树典型、传经验来教育干部群众,推动各项工作。他只要见到我,便问:“近来抓些什么材料?”他每次下乡前碰到我,便说:“随我下去转一转可以吗?”回来后,他又说:“能不能给报社写一篇报道?”当我把稿子写好送给他审查时,他常笑着说:“让我参加点意见可以吗?”凡是按照他的意见写的,又经过他修改的稿子,绝大部分都在报纸上发表了,如韩村的精神,秦寨的决心,赵垛楼的干劲,张庄翻淤压沙,改天换地,老韩陵大面积恢复发展泡桐等等。最使我难忘的是《城关公社运用有利条件开展抗灾斗争》这篇通讯报道的诞生。

那是1963年初夏,兰考大地麦浪翻滚,眼看一个好收成有希望了,人们心里哪能不乐。连续三年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以后,兰考人民多么渴望有一个好收成啊!我就是抱着这样一种心情,准备下乡采访,想写一篇《兰考人民满怀信心迎双夏》的通讯报道。

5月18日夜里,狂风呼啸,暴雨倾泄,一夜降雨180毫米,田野里一片汪洋。即将收到手、吃到口的麦子被水淹没。干部和群众看到这种景象以后,有的回到家里蒙头大睡,有的放声大哭。这时,我哪还有心情再写那篇《兰考人民满怀信心迎双夏》的稿件呢?

当我推着自行车,踏着泥泞,从乡下又回到县委门口时,正巧碰见焦裕禄同志。他问:“这场雨下得咋样,田野里积水多不多?”

我摇摇头,唉声叹气地说:“这场雨百害无一利,一片片的麦子,一块块的秋苗淹得真心痛啊!”

焦裕禄同志看出我的悲观情绪,说道:“对待困难不能那样看,这场狂风暴雨打毁一部分麦子,淹死一部分秋苗,这是一件坏事,但也有好的一面,它迫使我们认识积水情况,督促我们挖河排涝。如果趁着遍地积水的时候,去观察水的流势,就可以看出排水出路,

这就为我们提供了治服内涝的可靠资料。这不是百害无一利,而是害中有利。”

第二天上午,焦裕禄同志就让我跟他一起到城关公社,去察看庄稼受淹情况。我们顺着兰杞公路来到王孙庄。他站在村头巡视一阵后,就向一片积水的秋田走去。他一踏进秋田.双脚就陷进泥里,连鞋都被粘掉了。他说:“看来,沙坑里一时还不能种秋。”我们又登上沙岗,他用脚点着沙丘说:“这上面没有积水呀!雨再大,也淹不了哇!”

当时,我也不理解他说话的意思,只是说:“这里积不了水,淹不了地。”我们走下沙丘,向一行行的枣林走去。他抬头望着枣树,最后停在一棵枣树旁,伸手拉下一枝枣树枝,目不转睛地望着米粒大的枣儿,兴奋地说:“今年的大枣结得可怪密呀!”

我只是随口附和着:“结得不少。”

城关公社党委正在王孙庄召开防汛抗灾战地会。焦裕禄一到会场,就和公社党委书记交谈起来。焦裕禄同志说:“在灾害面前是躺倒不干呢,还是挺起腰杆拼呢?关键问题是干部问题,没有抗灾的干部,就没有抗灾的群众。干部不领,水牛掉井!”他建议城关公社第二天召开一个抗灾动员的三级干部大会。

……

公社党委书记作思想动员报告后,焦裕禄同志在大会上讲了话。他说:“遭灾以后,有些干部躺倒了,不干了,哭了!哭,能不能解决问题?如果哭能解决问题,来,我带头趴那哭!呜……”焦裕禄学了一声哭腔,“轰”地惹得全场大笑。会场活跃了,干部的沉闷情绪消失了。焦裕禄停了停,接着说:“遇到困难就哭,这是懦夫思想!是最无能的表现!我们应该从困难中看到光明,从不利中看到有利。我认为城关公社形势很好,办法不少,前途光明。昨天,我到城关公社转了一圈,觉得困难中的有利条件很多,我给它归纳了四句话,这就是:夏季丢了秋季捞,洼地丢了岗上捞,地

上丢了树上捞,农业丢了副业捞。只要大家拧成一股绳,团结抗灾,一定能够战胜灾荒!”

他把大家动员得抬起了头,咧开了嘴,心里发热,浑身是劲,恨不得立即站起来走出会场,领导群众,大干一场。这时,我才回想起那天,焦裕禄同志带我查灾情的情景,理解了他当时说的“沙岗上没有积水呀”、“枣儿结得怪密呀”那些话的用意。

讨论时,会场上不再是愁眉不展,低头不语,而是一组比一组热闹,发言的人一个比一个声音高。余寨大队有个干部站起来,打着手势说:“夏季丢了秋季可以捞回来,因为麦子受淹,可以早熟早收,晚秋早种,早种可以早收,早接口。”

豆寨大队有个干部卷起袖子说:“咱队有沙坑,有沙丘,沙坑积水种沙丘。”这个人还没有说完,杨山寨大队的干部风趣地说:“俗话说,城关收了枣,群众生活好,城关丢了枣,孩子老婆都饿跑。咱队有那么多枣树,今年挂果那么密,只要大枣丰收了,还挡不住挽着胡子喝蜜!”

干部的思想转变带动了群众的思想转变,干部的决心,变成了群众的行动。豆寨大队的干部和群众登上沙丘,刨坑、施肥、插秧、点种……杨山寨等有枣林的大队,社员们身背喷雾器,行走在枣林之间,喷药杀虫……一场战天斗地的抗灾斗争开始了。

《城关公社运用有利条件开展抗灾斗争》这篇通讯报道的主题思想诞生了。我还清楚地记得:写这篇通讯报道时,心情是多么激动,两三个钟头就写成了。写好后,焦裕禄同志看了看,兴奋地说:“好,发吧!”时间只过两三天,文章就在《河南日报》一版的显著位置发表了。

这篇通讯的诞生,在我心里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每当我在困难面前缺乏信心时,我就想起这件事,它给我以力量和鼓舞,使我满怀信心向困难作斗争。

——选自《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焦裕禄》

(本章完)